葛优的历年贺岁电影,出演的都是经典角色,你肯定看过

葛优,称得上当今中国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他不但手捧国内表演最高奖金鸡奖,而且荣登戛纳影帝宝座。葛优以

葛优,称得上当今中国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他不但手捧国内表演最高奖金鸡奖,而且荣登戛纳影帝宝座。葛优以其良好的悟性,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表演张驰有致,以大量的平淡衬托瞬间的精彩,令人物形象既贴近生活又不乏味,并使内在的幽默感成为保持人物张力的有效手段。而他的秃头和“不雅”,于平凡中显出不凡。

特别是从1997年的影片《甲方乙方》开始,葛优与搭档冯小刚一起开创了中国贺岁电影的局面。贺岁片在中国获得了票房奇迹,深受观众喜爱,这也让葛优凭借喜剧奠定了自己在影坛的地位。葛优一直这样认为:获国际大奖只是对演员在某一部电影中表演的肯定,并不表示身价的提高。正因为如此,他一如既往地演起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成为现在当之无愧的百姓影帝。

葛优一方面继续出演带有喜剧色彩的影片以及贺岁片,另一方面也尝试转型,扮演各种角色,演技已成化境。

1.福贵《活着》(1994)

有人问电影《活着》在中国位于什么地位?大概就是《阿甘正传》在美国的地位吧;也只有最好的余华、最好的张艺谋、最好的葛优与巩俐,才能打造出一部《活着》。名留青史的伟大作品。

葛优在电影中的表演极为出色。以痛失儿子有庆一段为例,见到儿子尸体时葛优所呈现出的作为一个父亲的那种不愿相信,不停让儿子“起来”、“叫爹”的表现,以及巩俐表现出的歇斯底里不顾一切的痛哭,都将平凡生活中遭受的巨变后的痛苦呈现得十分生动。每一次的打击之后,家珍和福贵都像是苍老了一大截,巩俐和葛优的表演让人不自觉跟着他们的痛而痛,跟着他们的欣喜而欣喜,那种大难以后还得顽强爬起来的无奈与坚持,都通过他们的表演呈现出来,最后苍老的福贵说着“越来越好”时眼里的光芒,至今仍在我们脑海里闪烁。

2.袁四爷《霸王别姬》(1993)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他是霸王,你是虞姬,“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万丈红尘蹉跌走过半世纪。寥落繁华不由己,十万春花如梦里。剑还给你,命也还给你。“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陪你唱罢这出、我便离去...

最优秀的中国电影。一部《霸王别姬》,一部《活着》,百年内无可超越。

影片中有个细节:日军占领北平。在悬着大东亚共荣条幅的戏院里,蝶衣于台上贵妃醉酒。霓裳羽衣,飘飘旋转着绝世的风华。头顶忽地撒下无数抗日传单。灯骤灭。台下喧哗。没有人再顾及台上的贵妃。一片混乱之中,唯有蝶衣,独自于黑暗之中,传单之下,继续着未尽的绝美舞步,丝毫未曾停滞。一片混乱之中,也唯有四爷,独自于楼上包厢继续目不稍瞬地注视黑暗中的蝶衣,丝毫未曾分神。当四爷孤独地在黑暗中为蝶衣鼓掌,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出卖身体的戏子与买笑追欢的大爷。那是两颗相通的纯粹的灵魂,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值得惺惺相惜。

片中几个主要人物,小楼,蝶衣,菊仙,性格在开始时都是模糊不定型的。在影片的演进中,他们的个性亦在情节里一点点同步成长起来。随着际遇的跌宕,他们也在不停地变。唯有四爷,从出场便已经是一个完成的生命。所经历的一切,不过是这里那里地将这个灵魂展现出来。四爷始终是四爷。是片中一个已经定型的成熟的男子。

葛优的表演,拿捏得恰到好处。低沉的声音,不焦不躁的眼神,台词微妙的顿挫与那高瘦身躯的肢体语言,刻画出一个戏剧国度里的霸王——戏霸,袁四爷。

3.马邦德《让子弹飞》(2010)

《让子弹飞》是一部让人难以定义和归类的电影,因为姜文独特的个性和创作才华,让这部影片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特质。这意味着人们难以用既有类型片的常规去判定这部片子,因而对它的各种解读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姜文把一个成年人的幻梦做得如此天真烂漫、五彩斑斓,又如此一本正经、正气凛然。

在《让子弹飞》里,葛优饰演留着分头,畏畏缩缩的汤师爷,却能在姜文和周润发这样的实力派演员中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喜感,并在气势上不让对方分毫。即便是演技派,可也极少有演员能像葛优这样,不仅能够主导电影的气势,更能够调节电影中其他演员之间的气场。

4.李梅亭《围城》(1990)

1990年诞生了一雅一俗两部电视剧:一部是创造了空前绝后收视率的《渴望》,一部是创造了雅文化成功案例的《围城》。前者延续了这一年浓烈的怀旧色调,后者具备了永恒的人文内涵和艺术光彩。后来,《渴望》的大众化、真善美路线被众多后来者继承,《围城》却成了空前绝后的文人剧。

人生最悲哀的两件事,就是对爱的东西,没有勇气去追求。对不爱的东西,没有勇气去拒绝。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经典就是经典,想不到第二个人能把方鸿渐李梅亭演得这么好了,再次重读围城,脑海中浮现的形象也就是陈道明,葛优这些人了。

5.李冬宝《编辑部的故事》(1992)

《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以王朔为主,冯小刚等人为辅,今天来看堪称中国喜剧的豪华阵容,当年他们也是才华横溢正当年,剧本诞生行云流水非常顺利。

喜欢看李冬宝、戈玲和余德利仨人贫嘴,最喜欢看葛优在里面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样子。

李冬宝的形象是王朔和冯小刚为葛优量身定做的,所以更加出彩。

6.姚远《甲方乙方》(1997)

《甲方乙方》这部电影冯小刚和葛优曾经为国产商业片竖起一面大旗。贺岁档里仍然只冯、葛组合最有商业保障,不然葛优不会成了的“贺岁帝”,一人扛起三部贺岁大片。

《甲方乙方》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它“小品串联”式的结构。其实,这种小品串联式的结构正是中国观众喜爱这部影片的重要原因,这与其说是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使然,不如说是中国电影发展初级阶段的必然现象———在世界电影发展的每一个新阶段,都会出现一批以小品式的逗乐或杂耍式的特技为卖点的影片。

7.刘元《不见不散》(1998)

在中国商业电影中,《不见不散》在许多方面都有它格外明 亮的色彩。影片呈现出的爽朗和明快,确如冯小刚其人,尤其是在镜头运 用和转场方面,其笔法之简洁清新,堪称中国商业电影之楷模,这也正是作者的才华所在。

《不见不散》代表了冯小刚的风格:两三个普通人,不咸不淡的玩笑,有点意思的剧情。冯小刚很“小气”,小题材、小制作。可是冯小刚把这个“小”玩转了。人说小而精就是这个理。小题材蕴涵着大意义,平平淡淡中包含着真哲理。

冯小刚的段子,加上葛优的喜剧细胞和精湛演技,这就是冯氏喜剧的双保险。

8.胡黎《天下无贼》(2004)

《天下无贼》仍是一部冯氏特色极为突出的喜剧。在该片中,冯小刚在思想性方面还是有了喜人的突破,虽然影片最后仍然给了好人以好报,但它为将善恶观念以悖论形式呈现而付出的努力,仍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葛优光芒四射,却又不动声色,招牌式的冯氏台词从他嘴里出来别有一番效果。

9.顾颜《大撒把》(1992)

影片具有散文诗般的风格,整体气氛非常温馨,展示出现代都市人的无奈、苦涩,还有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温情。该片情节单纯精巧,艺术结构完整,虽然讲述的是普通人的琐事,却很吸引人。

葛优在此片中使自己的表演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主人公顾颜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等把握准确到位。

10.严守一《手机》(2003)

单纯从这部影片来看,可以说体现了冯导的新风格和转型的方向,尽管仍然是京味十足的调侃和自我开涮,但是已经不是那种《甲方乙方》中的冷幽默了,可以说它是一部能让人在笑过之后感到浑身发冷,进而进行思考的作品。此片结构最复杂,人物众多关系纠缠不清。

严守一游走于三个女人之间很累,而葛优却演得游刃有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