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义乌人太牛了! 开发的神仙吸管,居然能用还能“吃”?

什么?吸管还能吃?太难以置信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吸管?到底是什么牛人发明创造的? 那就快跟财智君来一探

什么?吸管还能吃?太难以置信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吸管?到底是什么牛人发明创造的?

那就快跟财智君来一探究竟吧!

这种可食用吸管完全采用小麦、大米、玉米、木薯、土豆等天然农作物淀粉,经过高温、高压、熟化、挤出、烘干精制而成!

这款是不是很像意面?

五颜六色的可食用淀粉吸管是不是很好看呢?

再想象一下,当你在喝饮料时,选择什么颜色的吸管,饮料就能变成什么口味的,是不是很神奇?

你可以选择南瓜味、菠菜味、紫薯味或者经典的原味。

最重要的是,当你在饮用完毕后,它可以在任何生态环境下完全自然化解,是目前代替塑料吸管消除白色污染最为完美的理想产品哦!

末代货郎

那么,开发这款可以用,可以吃的吸管的人是谁呢?

他就是楼仲平,双童吸管的创始人。公认的“吸管大王”,卖了27年吸管,现在每年光卖吸管的收入就接近2亿元。单论赚钱能力,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里就能挖出一堆年赚2亿元的公司来,但“大佬”的称呼,他当之无愧。

1979年,楼仲平初中还没毕业就开始每天跟着父亲挑担子走街串巷,摇着拨浪鼓做“鸡毛换糖”的生意。

也是从那年开始,义乌的货郎担逐渐消失,楼仲平成了“末代货郎”。此后15年里,他收过废品、干过铁匠、搞过养殖、做过倒爷……前后干过三四十个行当,但没有一个做得长。

1991年,他回到义乌,赶上义乌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篁园市场”刚建成,他拿到了一个日用百货摊位,做日用百货的代销,其中就包括塑料吸管。

前期,楼仲平从广东、福建一带买回吸管在义乌销售,后期开始替义乌大部分工厂生产的吸管代理销售,生意越来越好,跟风的人也越来越多。

1994年3月,楼仲平花5万元买下了一套旧的半自动吸管生产线,利用自己手里积累的客户资源,开始自己生产销售吸管。

品牌打造

与盲目跟风的同行不同,楼仲平不满足于过去粗制滥造的大众化吸管,转而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

他先是以义乌吸管包装上常见的一男一女2个儿童的图案注册商标,给公司取名“双童”。

再是到行业外广发传单,宣传自家的产品。在进入国内超市时,双童又根据采购商的要求为产品加上条形码,走在了行业前列。

一次偶然的机会,楼仲平在复印社接触到了电脑。对新事物敏感的他立马就研究起了互联网,并借此联系上了国外客户。当国内一众同行还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楼仲平拿到了国外沃尔玛等巨头的外贸订单。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双童依靠外贸订单过上了舒坦日子。但是,好日子过久了麻烦就会找上门。美国零售巨头的订单越来越大,留给双童的利润却越来越低。

在外国巨头面前,双童缺乏话语权,即使工厂里的机器满负荷运转依然只能得到微博的利润,逐渐沦为了巨头的打工仔。

转型升级

在全球化背景下,商业形式发生了巨变,原有的商业认知面临着颠覆和瓦解。商业竞争“价值链”逐渐从“规模型”向“价值型”转变,成本已经不再是制造业的核心优势,品牌、研发、互联网等要素的作用愈加凸显……

认知到这样的趋势,“双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持续创新的方式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

此次“双童”推出的可食用吸管是继纸质吸管和可降解吸管后的第三代环保吸管,是历时5年"闭门" 研究后的最新成果。"5年时间,我们在和机器设备较真,也在和淀粉较真。" 楼仲平说。

“做 '淀粉吸管' 就要改良现有的生产设备,公司的厂房放不下,就另租厂房来做研发。除了核心动力部分是现成设备,前后工序所需的设备都由我们技术部门自行研发。研发最困难之处,是淀粉遇热、遇冷、遇水等环境状态都会发生变化,收缩、膨胀的比例都需要重复测算,耗时耗力耗材,5年间成吨成吨的半成品从研发车间被拉往生物发酵池,或者养殖场。”但楼仲平对这些损失不以为然。

“双童”吸管早在2003年就建设了厂房的整套节能降耗设施,将节能降耗贯彻落实在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楼仲平说过:"其实我就是个商人,我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把成本降低,利润升高。"而节能降耗是一种压缩成本,增加产出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组织行为。

楼仲平曾经随日本友人桑原道昭到神户,打开了他认知世界的另外一扇窗户,原本封闭的他看到了 "除了中国之外还有一片宏大的天地,和如此先进的经营理念" ,这样一次日本之行让他受到了终身影响。他发现,日本社会和企业所谓的节能降耗、生态、环境是一种压缩成本增加产出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组织行为。而在中国,节能降耗往往被理解成是企业家的责任、精神、奉献。

回国后,楼仲平决心把"双童" 建设成中国最环保的工厂,决心建一个生态、环保、无污染的花园式工厂。为实现节能降耗的企业经营模式,他专门飞去日本,在北海道札幌的一家日企学习,后来又把日本北海道环境保护部部长请回义乌,帮助草拟厂房设计草图。为了建设这样一个节能降耗的工厂,楼仲平花费一千多万人民币。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为了 "双童" 长远利益的考虑,他决心投入并实践。

如今的"双童" 厂房,建设了雨水收集、废水回用、余热采集、垃圾分类等系统。二期厂房在节能降耗系统的建设上,还建成了一个全方位、低排放、低污染的,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模式。虽然初期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但楼仲平相信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效益。

二十多年的商海沉浮、殚精竭虑,楼仲平才让一根名不经传的小吸管走到了世界的舞台,并名满天下。不是财智君寥寥数字就可以传递楼仲平与众不同的创业思维和模式!

那么,楼仲平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如何踩准节奏、如何转换思维,如何让一根不起眼的小吸管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中国造·隐形冠军”论坛特邀请双童创始人楼仲平先生来到财智名家论坛第154期,为企业家和中高层管理者分享他的独到的管理精髓和创新模式!

这些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增长就业的主力军。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产品结构复杂化、管理定位不精准、对政策的了解和运用不足、研发投入不够等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由财智管理学院举办的“中国造·隐形冠军”论坛还特别邀请到了亚洲日用玻璃大王——

华兴玻璃的副总裁罗金昆

,中国十大自动门金奖得主

百胜智能总经理刘润根

一起分享他们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时,是如何在细分行业精心耕耘,最后脱颖而出,成为“隐形冠军”!同时还邀请到了

日本长寿企业研究第一人后藤俊夫

来分享日本百年企业、千年企业是如何在政治变革中、在经济浪潮中,屹立不倒,成为后来者的标杆和榜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