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取川之战::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的噩梦

在日本战国时代,最有名的人物莫过于被誉为“第六天魔王”的织田信长。自从公元1560年他在桶狭间打败“关东一哥”今川义元后,织田家的实力开始飞速增长。在信长去世前(公元1582年),织田家几乎控制了当时日本大部分领土。甚至有人猜测,如果不是信长的意外死于兵变,织田家很有可能统一整个日本。

尽管如此,织田信长在当时并不能算得上无敌。因为就在他打败武田家志得意满,准备发动新的攻略时,公元1577年手取川之战的失败,让历史的走向,发生变化。例如发动手取川之战的上杉谦信,就成了织田信长很长时间的噩梦。

双方的打算

织田信长去世前的织田家领土

提起上杉谦信,熟悉战国的人第一反应估计会想到他和宿敌武田信玄的五次“川中岛大战”。以他们俩的本事,明明可以去京都和各个大名争天下,却把大好时光浪费在川中岛这个地方。

武田信玄最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公元1573年,信玄率兵去京都,向织田德川联军发动了战争,史称“三方原之战”。武田家取得了巨大胜利,据说后来统一天下的德川家康在这次战争中吓得尿裤子。可惜随着武田信玄的病死,这次战争的战果并没有扩大。反而因为信玄的死,导致家族不和,三年后的长蓧之战,武田家被织田信长打得狼狈不堪。

领土(越后国)靠近武田家(甲斐国)的上杉谦信,自然有很大的危机意识,因为他能看得出来。织田信长的野心是无止境的。但是之所以没有与信长决战,是因为当时的谦信与信长是名义上的盟友。

第一次反信长包围圈中 武田信玄非常活跃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俩的友好关系,不可能是长久的。随着被信长赶出京都的足利义昭(室町幕府最后一任将军)反复请求,公元1576年,上杉谦信最终决定像武田信玄那样,攻织田家。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上杉谦信的“幕府情结”。在日本战国时代,曾经幕府用来统治天下的分封制度已经逐渐不吃香,各地大名都不把幕府放在眼里。但从小接受正统教育的谦信,对幕府依然保持着敬畏。比如说他之所以屡屡与武田信玄作对,一定程度上就是维护幕府在关东地区的秩序。

越后国拥有40万石高并且有发达的渔业

再说织田方面,其实上面已经提到,织田信长的目的不是一方霸主这么简单,而是要兼并整个天下。上杉谦信占领的越后地区无疑是块战略要地,不仅能俯视整个北国,还能威胁到关东。同时由于这里三面环山,并没有遭到太多战争的破坏,农业、渔业发达,如果织田家占领了这里,就相当于得到了一个“战略纵深”。

也就是说,上杉谦信的1576年的攻势,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主动出击,而是一定程度的“自卫反击”。因为在此之前,织田家的势力已经开始向北陆地区扩张。比如公元1575年织田家大将柴田胜家平定了越前国的战乱,建立了北陆军团,这支军队和后来的手取川之战有着莫大的关系。

五次川中岛之战被后人称为龙争虎斗

如果看了地图,就应该知道越前国和越后国其实挨得特别近,信长的举动,已经对谦信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样如果谦信要上洛,越前国是必须要打下来的地方,因为越前国到京都,有很多优良的港口可以行驶。很有可能,织田军入主越前国,就是为了防止上杉谦信上洛,同样也是为了对上杉家发动攻势做准备。

既然信长自己已经撕破脸面,那么谦信也不需要做好人了,本来就跃跃欲试的他自然不会错过这次大战,于是在公元1576年,正式准备上洛。

当时谦信与信长结盟 是为了一起对付武田信玄

上杉家的出击

在战国时代 下克上情况屡见不鲜

当上杉谦信进攻能登国时,为了保证“出师有名”,决定打着为田山家后人田山义春夺回权力的名号,气势汹汹地带着两万大军杀到能登国的主城七尾城下。

在谦信发兵能登国之前,他彻底将越中国的割据势力平定,同时也免去了后顾之忧。可没想到正当谦信准备大规模攻城的时候,关东另一强敌北条家却乘机出兵上野国,这对于上杉家来说,可不是个好事。

说起北条家,可以说是上杉谦信第二个宿敌。当年上杉谦信作为关东管领,集合了十万大军围攻北条家的主城小田原城,可就在北条家督北条氏康的带领下,谦信楞是没有讨什么便宜。这次冲突以及之前的河越战役(上杉家进攻北条家),让这两家彻底结下了梁子。所以面对北条家的蠢蠢欲动,上杉谦信不敢轻敌,选择了回到越后,稳定人心。

到了公元1577年,上杉谦信带着绝对的优势,将能登国的其他重要城池攻下来,导致七尾城成为了一座孤城。在这种情况下城里瞬间分成了两派,长连纲代表的主战派表示要织田家求救,而温井景隆为首的主和派却要求投降上杉家。最终长连纲的主张得到了认可。同年7月份,七尾城的使者跑到了织田信长的主城安土,请求出兵。

此时的织田信长至少在日本中部确定了霸权

信长听说七尾城被包围后,他明确意识到,如果织田家不出兵,整个能登国甚至整个北陆都会被谦信兼并。为了防止谦信上洛,必须得阻止他的行动。于是织田信长派当时柴田胜家统领的北陆军团带18000人前去支援。

尽管不久后双方的战争手取川之战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是如果单看织田家的阵容,可以说是无敌。织田家赫赫有名的“四天王”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明智光秀、泷川一益悉数出动,甚至包括后来的“天下人”丰臣秀吉,也在这次支援队伍里。这足以看出织田信长对上杉谦信的重视。甚至有野史传说,织田信长准备随后带三万人出发,与谦信决一死战。

谦信也被誉为“战国文豪”

龙的力量

当时的情况如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柴田胜家和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发生了严重的争执,导致了秀吉一气之下带领本部离开大军。关于秀吉的离开,很多人认为是因为秀吉意识到此战胜率不大,他选择提前带兵回到后方,以便保护织田信长。

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很明确的一点,就是织田军在秀吉离开后,实力得到了损失。而且上杉谦信早在与武田信玄作战时,就训练出一些出众的忍者,比如历史著名的加藤段藏。在这次与织田军的作战中,忍者再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暗杀了织田军的哨兵,导致了柴田胜家对前线的消息一无所知,甚至都不知道距离自己很近的任松城里,主将就是上杉谦信。

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柴田胜家在9月23日晚上到底还是得知了这一切。既然七尾城乃至能登已经是上杉家的领土,与其在这里和谦信干耗,不如退到越前,在这里以逸待劳组成防线,以此来挡住谦信的脚步。

一向勇猛的柴田胜家此时也开始谨慎

这天晚上,柴田胜家下达了撤退的总命令,因为是在晚上,难免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士兵混乱。让胜家没有想到的是,谦信却在默默关注着全部,并且准备着一场夜袭。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尽管织田军在数量上不及上杉军,但是柴田胜家、前田利家、佐佐成政等人都是当时的名将,如果双方真的“狭路相逢”,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可是这天晚上的大雨,可帮了谦信大忙。

信长的家臣团在当时是一流水平

因为柴田胜家在撤兵路上经过手取川,那里因为下雨,水位大涨,让织田军无法通过。本来就已经涣散的军心在这一刻几乎奔溃。之所以没有彻底奔溃,是因为柴田胜家手上依然有一条致胜之道,那就是在长蓧之战(打败武田)立下大功的火枪部队。胜家想在这里复制主公信长的战争奇迹。

可是等谦信的部队到达后,织田军才彻底傻眼,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的技术水平,火枪在大雨天是没有任何威胁的。前有大水,后有追兵,在手取川,织田军经历了一场“久违”的溃败。

火枪手是战国时代的全新兵种

魔王的噩梦

被誉为战国第一坚城的小田原

柴田胜家的失利,直接导致了加贺国也被上杉家兼并,谦信只要再打下越前,进入京都就是一句话的事。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谦信攻破越前,并非难事。

在文章的开头提到过, 1577年织田信长正在与毛利家作战,谦信的发力,导致信长处在一个腹背受敌的情况。一向不可一世的魔王信长,在谦信面前,也不得不假以屈服。甚至有传言说,当时信长在安土城里十分担心,派遣使者表示“在下信长配一扇,愿为谦信公引路。“还说什么”“在下纳西国,谦信公纳东国,尊意何如?”这可是这个敢废立将军的织田信长,面对谦信如此卑微,可见真的是害怕了。

上杉谦信的胜利,使不少大名看到了希望,毛利家、本愿寺等势力再次开始与信长作对,并形成了以上杉谦信为核心的反信长包围圈。就连信长的部下松永久秀,也举兵造反,说是要迎接上杉谦信上洛。就当织田家的局面无限困难,上杉军已经进入越前国的时候,谦信突然在12月18日宣布退兵,原来是冬天北陆地区大雪弥漫,不管是行军还是输送物资,都不方便。谦信以为不如明年春天再次起兵。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本来打算在京都与织田信长一决雌雄的上杉谦信,却在来年春天准备出阵的时候病倒,没几天就去世了,年仅48岁。谦信死后,上杉家迅速进入内乱,史称“御馆之乱”。织田信长也迅速恢复了元气,收复了之前被占领的地区,并直逼越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