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警方重启 《杀人回忆》嫌疑人调查!那另两大悬案呢?

撰文:吃瓜人、滕朝 这个泛着泪的镜头,在这两天被重复无数次。 相信只要看过《杀人回忆》,就一定会对宋

这个泛着泪的镜头,在这两天被重复无数次。

相信只要看过《杀人回忆》,就一定会对宋康昊这个镜头记忆犹新。

如今,这个镜头看向的“华城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似乎终于要水落石出。

9月18日,据韩媒报道,“华城连环杀人案”的凶手疑似被抓到。警察厅最近在重新调查华城连锁杀人案时,发现了正在监狱服刑的李某DNA,与“华城连环杀人案”里第5、7、9个案件中残留的嫌疑人DNA一致。

而第2、3、4起杀人案的鉴定,警方已经委托韩国国立科学搜查院进行遗物的DNA收集工作,因为犯人并没有直接留下可以直接提取DNA的线索,因此只能尝试寻找在衣物上附着的DNA。

后有韩媒报道称,犯罪嫌疑人叫李春才,现年56岁,1994年强奸杀害妻子的妹妹而被判无期,且作案手法的残忍程度和弃尸手法与华城连环杀人案相似 。 现在正在釜山监狱服刑。韩媒爆料,李春才在狱中服刑的这20多年间,行为端正,为人低调,还被评为1级模范囚徒。

韩媒发布的嫌犯狱中照

但今天报道称,李某在接受警方调查时坚称自己与华城连环杀人案没有任何关系。

就在下午,又有最新的消息出现,据悉李某血型为“O”,但连环杀人嫌疑人血型却是“B”。对此,韩国警方相关人士表示如果在目前的科学调查中DNA一致的话,是犯人的概率为99.9%,“但如果血型不同,则需要对那部分进行调查。

具体什么情况,所有人都还在等韩国警方的调查。虽然这个案子早已过了公诉期(2007年之前发生的案件的公诉时效是15年,连环杀人案最后一起案发时间为1991年,早已经超过了公诉时效),韩国检方将很难再对嫌犯处罚,但京畿南部2部长表示:“我们成立了57人的调查小组,将进行最缜密详细的调查,重新检测所有证据,也会对嫌犯进行讯问。虽然追诉期已过但我们将带着历史使命竭尽全力。”

这个备受关注的陈年悬案,谁都没想到会有突然被告破的可能。虽然现在还在重新调查的阶段,但希望真相就在不久的未来。

这个案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主要还是归功于本文开头动图来源的电影——《杀人回忆》。

该片正是改编自“华城连环杀人案”:1986年至1991年间,韩国京畿道华城市太安镇一带,从1986年9月开始,先后有10名女性依次被害,仅1人幸存,且年龄跨度大,既有71岁的老人也有年仅14岁的少女。

多数受害者的遗体都有被严重虐待和性侵的痕迹,手段残暴,检查结果显示,她们大都是被长筒袜或者围巾类用品残忍勒死。(其中第8起案件的罪犯已被抓住,和其他几个案件无关)

《杀人回忆》截图

当时,这起连环杀人案引起了高度重视,韩国警方曾投入180万警力,搜查了约21000名嫌疑人,鉴定了570组DNA,180根毛发,40116枚指纹,但始终未找到凶手,最终成为韩国最大悬案。

后来,导演奉俊昊根据实际调查资料与采访记录等改编成了电影。导演在还原案件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叙事,无处释放的压抑氛围、令人窒息的悬念以及带有现实政治的隐喻,让这部影片常年占据韩国电影榜单的NO.1。

相信只要看过电影的,一定会对影片中的暴雨、被残害的女性、暴力执法的警官、永远抓不住的罪恶者而印象深刻。

影片最后,宋康昊饰演的警官多年后偶然经过第一起案件发生地,探下身去看,结果从一个小女孩口中得知,就在前几天,也许凶手才来过这里。

当问及那个人的特征时,小孩也只是形容——“很普通”。

紧接着,就有了本文开头那个经典凝视。

该片导演奉俊昊曾说: 自己坚信凶手一定会看到这部电影。影片结尾宋康昊面对镜头的大特写,也是在直视凶手。

2003年,该片在韩国上映之后,观影人次高达520多万,平均不到10个韩国人中就有一个人看过该片。

影片中,负责该案的警官一直意难平,现实中,其实更甚。现实中负责这连环杀人案的警官曾写过自传,详细描写了这起案件。同时,还有一封给凶手的信:

“我当时想着一定要把手铐戴到你的手上,不过我快要不能使用手铐了”

“几个月不回家,誓死要把你们抓住的念头下疯狂奔走。哪怕把妻儿的生日忘掉也能记得住你全部的犯罪日期时间和手法。我有部下过劳倒下,至今半身不遂。还有另一个部下因为对疑犯乱审问而犯下了使疑犯死亡的错误。我也曾因此被解除职位。就在这期间你也像嘲笑我们似的,从容的再次犯罪。为什么呢。”

“那个电影,杀人记忆,你也看了吗?作为一个连犯人都抓不到的警察,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走进熙熙攘攘的电影院,只能一个人在汽车放映场观看。受害人中连70岁的老婆婆都有。没有想到过自己的母亲吗?还有刚结婚的女性,年轻的20岁姑娘,尚年幼的女初中生,高中生。她们肯定有向你哀求救命吧。我去了你去的地方,看到尸体的时候我怒不可遏。我发誓抓到你一定不让你站在法庭上,我要亲自下手解决你。可是这又能怎样呢。我始终没能逮捕你,对於晚辈和被害者遗族来说是一生的罪人。”

“请务必不要比我先死。我们必定应该会晤的,对吧”

图源网络

不知道这个警官在看到这两天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感觉。

但至少,他期盼“再会晤”的一天,好像已经不远了。

其实除了《杀人回忆》,还有不少韩国作品都和这个案件有关,比如2016年韩剧《信号》和2014年韩剧《岬童夷》。

“华城连环杀人案”是韩国“三大悬案”之一,现在突然有了转机,不知韩国另外两大悬案“青蛙少年失踪案”、“李亨浩绑架事件”,何时才会真相大白。

青蛙少年失踪案

1991年3月26日,5名小学生趁假日结伴去抓火蜥蜴(后来媒体误报为青蛙,故称为“青蛙少年”),结果集体失踪。当天,最后一个目击证人说在距离孩子们居住小镇约3.5公里的卧龙山附近见过孩子们,但到处都没有找到。

孩子们的父母花了半年时间寻找失踪孩子,此事甚至惊动了总统,经过总统的特别指示,警方动用了包括军队在内的人力约32万,并印发了约2亿张传单,在全国各地进行调查。还有香烟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印制了失踪少年的寻人启事,同时赏金达到4200万韩元,但搜查毫无进展。

《孩子们》截图

直到2002年9月,失踪少年的遗骨在卧龙山被发现,死亡原因确定是他杀。在孩子们的遗骸上,有被钝器击打的痕迹,据称,现场还有一些散落的弹片。但由于时间过去了11年,几乎没有留下太多的证据。

所以直至今日,案件的凶手仍然逍遥法外,2006年该案件也已经过了诉讼时效,即使抓到犯人也无法惩处。关于这个案件的调查,目前比较多的只有各种不同说法在拉扯。

根据这个案件改编的作品,有两部。一部是1992年的《青蛙少年》,一部是2011年的《孩子们》。

前者《青蛙少年》是在孩子们失踪一年后即拍摄上映的作品,所以很多细节缺失,案件也没有清晰的线索,所以片中大部分剧情都靠想象。更偏重感情的表现,以孩子和亲人的视角重现案件。

《青蛙少年》海报

后者《孩子们》,则是在过了有效诉讼时效5年之后上映的。

影片用一个报道此案件的记者视角将整个事件串连在一起,但影片过分追求凶手是谁,悬念在几个怀疑对象之间流转。放大制造了不少矛盾,加重了作品里的冲突和反转感。

虽然现实中警方并没有找到凶手,但该片在最后却确定了凶手,不过凶手并没有抓到,还给调查的人留下一句“大叔,你有证据吗?”

李亨浩绑架事件

1991年1月29日,年仅9岁的李亨浩在家中附近的狎鸥亭公园玩耍,被人拐走。李亨浩的父母发现了儿子失踪之后,立即报警,不久就接到了绑匪的勒索电话。

在44天的时间中,凶手用10个不同电话总共打来87次,不断威胁、戏弄李亨浩的父母,并勒索两亿韩元,约合160万人民币。

44天之后,警方在汉江的一个下水道之中发现了李亨浩的尸体。经尸检,原来李亨浩在被绑架之后的第2天,就已经被绑匪杀害。

《那家伙的声音》截图

当时韩国警方根据声音推断凶手大约30岁出头,体型适中,身高167cm至170cm,带有首尔和全罗南道口音,为此还公布了凶手的画像,展开全国通缉。

从1991年到2006年的15年里,韩国警方动用了超过一万人次警力,调查了420个嫌疑人,分析了87份声音和笔迹样本,却仍然没有找到真凶。且赎金还被凶手取走。

截止2006年1月,该案超过韩国法律所规定的15年讼诉时效。

1991年案发的时候,导演朴镇彪担任SBS纪实节目《想知道真相》的摄影助理,全程参与了该案件的报道。当时他感到非常愤怒,决心要把这件事情拍成电影,“有些事情,我们永远都不该淡忘。”

2006年,这起案件成为悬案后,导演朴镇彪争取到李亨浩父母的同意,将案件改编成电影,次年搬上了大银幕。

《那家伙的声音》截图

因为现实中绑匪从未露面,唯一留下的线索就是每次打给受害人父母的勒索电话。影片也是选择了这个角度切入,演员姜东元在片中饰演绑匪一角,但他几乎没怎么露面,都是以声音演出。

片中最让人震撼的是,结尾公开了当时警方掌握的真实绑匪与受害者母亲的通话录音,以及肖像素描,最后绑匪在电话里的一声冷笑,让人不寒而栗。

被改编成作品的这些真实案件,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和遭遇大难的家庭。希望其他几起悬案,也能如“华城连环杀人案”一样,有新突破的一天。

悬案虽在,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正如 负责连环杀人案的警官 河升均 信中那句话所言:

“我们必定应该会晤的,对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