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咬盏”到底是什么意思?

前段时间,一部名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可谓盛极一时,除了大家被电视剧的精良制作所吸引,还有一些小伙伴们对剧中的“大宅门”生活所吸引。

据了解,这部剧是以宋代为朝代背景,演绎的一部“大宅门”生活景象,同时为大家展开了一幅集合点茶、焚香、插花、书画等文人四艺的宋代美学生活。

宋时,文人有四大雅趣: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梁录》中提及:“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点茶是宋代独特的饮茶方式,而点茶在宋代文人的生活中相当日常。剧中的盛府几位小姐,全部都要学习点茶,从聪慧善良的盛明兰到工于心计的盛墨兰无一不精于点茶,平日是更是为“咬盏”是否“咬”好而绞尽脑汁。

这里的“咬盏”,到底指的是什么?

所谓“咬盏”,其实是宋代的一个斗茶术语。“斗茶”也称“茗战”,核心用点茶之法来竞赛茶叶品质的高下,其基本方法是通过“斗色斗浮”来品鉴。这与我们如今需要以口感品鉴为主的评定方法是不同的。

当茶水汤花中泛起的泡沫,因光的折射,泡沫左右转动或在茶汤中移动,似乎带动相应盏底的兔毫(油滴)纹随着移动,就像茶盏被咬住了一样,故称这种现象为咬盏。因此,宋人对兔毫盏、油滴盏情有独钟。

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偏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制不及时;色泛红,是烘焙火候过了头。

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也有二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也是以鲜白为上;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茶盏,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这也就是诗人们所说的“烹新斗硬要咬盏”。

“咬盏”如此,不知道你是否也想亲自试一下这“咬盏”,体验一把穿越到宋代的“大宅门”生活?

读者们,如果喜欢本文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收藏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