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讨论了美军SBCT(“斯特赖克”旅级战斗队)与我军改革后新编成的中型旅在建军思想、任务模式、战役战术上的不同之处,指出了美军的“斯旅”编制主要的考量因素一是快速部署,二是独立作战,三是高信息化,而野战状态下的装甲攻防未被列入优先考虑位置;也指出了我军的中型旅编制主要的考量因素是“次级重装部队”,与美军的SBCT可谓各互有侧重。
美军“斯特赖克”旅
那么,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从更细微处着手,从全旅态势感知、旅属支援火力、队级/队属支援火力入手,看一看中、美两军的这两种“殊途殊归”的中型机械化部队在比较理想的对抗条件下,到底是孰强、孰弱。
态势感知能力比较
首先要对比的,是双方的旅一级态势感知能力。可能很多读者老爷对笔者这种“一言不合就强调态势感知”的做法感到不解——态势感知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其实不然,伴随着现代陆战战争形势与战场态势的变化,攻防双方行军队形、进入战场后的战斗编组变得越来越稀疏,攻击/防御节奏与攻防转换效率越来越高,这一切都要求本级战斗单位一是尽可能使用侦察单位覆盖尽可能大的战役地幅,二是尽可能维持较高的情报数据刷新率。侦察单位撒得远,获取情报的效率高,才能保证绝大多数隐蔽开进、纵深穿插的敌军主力能被有效捕捉,实施的火力战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美军SBCT的态势感知能力
我们之前曾经提过,美军斯特赖克旅级战斗队下辖1个侦察营(骑兵中队),内编营部连、战场监视连(下辖1个无人机排,装备有4架RQ-7“影子”无人机,每个侦察连连部、火力营、支援营等还装备“大乌鸦”小型无人机,全旅共计4套“影子”和13套“大乌鸦”无人机;1个侦察雷达排,装备有4部侦察雷达;1个核生化监测排)、3个侦察连(各下辖1个迫击炮排、3个侦察排),而各机步营还另外下辖1个侦察排。
仅以旅战斗队下辖的骑兵中队而言,其装备的M1127型远程侦察车在得到有效的数据中继的情况下,最大前出距离可以达到80千米以上,而RQ-7型无人侦察机的作战半径也可以达到125千米以上。在斯特赖克旅级战斗队“火力全开”的情况下,其旅属侦察单位(同时也是掩护部队,首先与敌军前卫建立火力接触)可控制的战役地幅可达400平方千米以上,几乎相当于本世纪初我军半个集团军在遂行进攻战役时所预计控制的战役地幅。
M1127型远程侦察车
这还不是斯特赖克旅全部的战场态势感知单位,在每个机步营、侦察营和工兵营均编入了专业的火力支援单位,例如每个机步营都编有3个火力支援排,战时每个机步连都能分到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火力支援支援排本身不具备什么攻击能力,装备的是M1131斯特赖克火力支援车。但我们绝对不能小看这种火力支援车,它配备有M707任务组件,该组件由AN/TVQ-2激光测距仪/标定器、AN/ATAS4夜视装置等组成,专门用于为机步连提供自动化的火力支援指挥服务,它不仅可以引导和控制机步营和旅属炮营的120毫米迫击炮和155毫米榴弹炮,还能引导包括攻击直升机、有/无人机在内的空中力量,是机步营的火力控制核心。此外,它还具备了接近M1127装甲侦察车的目标监视、跟踪和识别能力,同样是斯特赖克旅级战斗队不可匮缺的态势感知利器。
M1131斯特赖克火力支援车
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强悍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斯特赖克旅级战斗队才能在多次演习成功击败装备有M1A2主战坦克和M2A3步兵战车的装甲旅级战斗队,初步达成了战场单向透明的苛刻要求。
解放军重型旅的态势感知能力
相比之下,我军新成立的中型旅战斗队在建立之初甚至都没有编入独立的侦察营,仅仅是在支援营里编入了部分侦察单位。直到2017年才开始在中型旅内编入直属的侦察营,且不同的部队侦察营的编制也不一致,起码截止2018年底,还带有很大的“试验”和“试水”的成分。但是从目前公开报道的情况来看,未来我军中型旅参照“斯旅”,在侦察营内编入数个装甲侦察连、无人机侦察连和仪器侦察连、电子对抗连都是可以期待的。但是我们还是认为,到目前为止我军中型旅的态势感知能力相比斯特赖克旅是偏弱的。
支援火力比较
比完了全旅态势感知能力,咱们接下来要比的是“斯旅”和我军中型旅的旅属支援火力。
美军SCBT的支援火力
在旅属预备战役炮兵方面,美军斯特赖克旅级战斗队内编入了1个炮兵营,下辖营部连、3个炮兵连(每连共下辖6门M777A2型155毫米牵引式轻型榴弹炮)、1个目标指示排(下辖3部AN/TPQ-36/37型炮侦雷达)。
M777A2型榴弹炮
其中,M777A2型榴弹炮作为斯特赖克旅为数不多的旅属支援火器,在发射M795型榴弹时,其最大有效射程可达24.7千米,抛射弹丸质量35.42千克。如果未来换装了更先进的M777ER型增程榴弹炮,则美军SBCT的旅属支援火力范围可以达到40千米以上。
解放军中型旅支援火力
相较之下,我军中型旅的旅属炮兵火力虽然也算是“略有特色”,但相比美军总让人感觉“不太愉快”:首先是射程较近,我军中型旅炮兵营下辖3个炮兵连(每连共下辖6到8门PLL-09型122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和1个火箭炮连(下辖9门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系统),在这些装备中,122毫米“自行炮”在发射杀爆弹时最大有效射程理论上与美军近似,也可以达到21.8千米上下。
PLL-09型122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
但是,在单炮威力上与美军的M777A2差距太大,我军自用的122毫米杀爆榴弹弹丸质量只有21.76千克,装药量还不到美155榴的1/3,而多管火箭炮系统尽管射程远超美M777A2,但一方面火箭炮属于压制火力,对点目标实施实施火力支援灵活性不足,另一方面我军的炮兵营也缺乏真正“看到”40千米外目标的手段,说白了就是态势感知能力不行。更不用说,美军斯特赖克旅炮兵营的目标指示排是下辖有3部炮兵侦察雷达的,在反炮兵作战能力上要比我军旅属炮兵营高出那么一个档次。
AN/TPQ-36型炮侦雷达
总体评价,我军中型旅属炮兵营要真正在火力上压倒美军斯特赖克旅炮营,再编入1个目标指示连、1个装备SH-11型轮式自行155毫米榴弹炮的炮兵连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前,二者只能说是旗鼓相当,美军略强。
解放军中型旅的优势
那么,全旅态势感知能力我们偏弱,旅属战役炮兵我们也不能说多强,我军的中型旅与美军的“斯旅”在兵力编成与火力上就没有一点优势可言了吗?当然不是,起码在两种中型旅的中坚力量:机械化步兵营方面,我军的优势不仅有,而且很大。
解放军的中型旅
美军此方面的劣势
我们就单单是从机步营的主战装备轮式步兵战车方面,“斯特赖克”营装备的是M1126型装甲运输车。我们前文曾经说过,由于SBCT片面强调“快速部署”和“一年打赢四场战争”,M1126在单车重量上做了严格的控制,自然而然地攻击力和防御力就得动动手脚了:
面对路边炸弹,“斯特赖克”脆得出奇
尽管部分使用了陶瓷贴片装甲的加强,M1126的车体正面依然只能防御苏14.5毫米高射机枪的穿甲弹直射,还无法防御国产的14.5毫米脱壳穿甲弹。而在车辆攻击力方面,M1126更是堪称“车中之耻”,只安装了1挺万年不变的M2型12.7毫米重机枪或1门MK-19型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当然美军装步班倒是有一具FGM-148“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器(不在编制表内),但只有在步兵下车建立防线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没办法像车载反坦克导弹一样做到边冲击边短停开火。
M1126型步兵战车
解放军此方面的优势
相比美军给斯特赖克营只装备了M1126这种颇显费拉的东西作为主力,作为我军中型旅下属合成营主战装备的ZBL-08“大八轮”简直就是神器了:由于没有美军变态的战略空运要求,ZBL-08的战斗全重比M1126高了将近5吨,防御力也变成了加装陶瓷装甲后其正面可以有效防御美制25毫米机关炮直射、侧面可以防御苏14.5毫米高射机枪穿甲弹直射;
ZBL-08步兵战车
而ZBL-08在火力上也没有美军那么抠门,全部标配了30毫米机关炮(苏2A72型30毫米机关炮的国内研仿版本,该炮也是ZBD-04A型步战车的副炮)和AFT-07C型反坦克导弹(每车3枚,全连共备弹27枚)。此外,ZBL-08型轮式步兵战车在火控系统的配置上也算是行业良心,全部配备了带微型火控计算机的自动装表式火控,尽管无法与主战坦克上配备的稳像式火控相提并论,但大多数性能都非常好,在短停状态下对运动目标的射击精度并不比稳像式火控系统逊色多少。更不用说该型战车还在火控系统中集成了红外夜视成像系统组件,更是高出了美军一个档次;
此外,我军的中型旅合成营还另外配备了ZTL-11这种“轮式坦克”用于协同冲击,配备了PLL-05型120毫米自行迫榴炮作为分队级支援火力,相比美军的“斯特赖克”旅,除了在下车步兵的数量与火力上略弱,其余技战术指标均远远超过了美军的SBCT。二者的对抗应该是没有什么悬念的。
PLL-05型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更何况,斯特赖克旅级战斗队本身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防空能力,除非美军拥有绝对制空权,或是打低强度的治安战,否则斯特赖克旅很容易受到敌军空中力量的毁灭性打击,而中国陆军中型合成旅至少拥有12千米以上的防空掩护范围,对于空中力量的依赖较小。
因此,如果要让我给2019年的SBCT与我军的中型旅做一个最后的对比,那只能是:美军的旅属态势感知能力与旅属战役炮兵强,我军分队一级兵力与火力配系强,二者之间的对抗属于真正的强强对抗。
当然,我军现在也在进一步强化中型旅的态势感知与旅属支援火力,美军也在给自己的M1126这样的装甲运输车计划配备新一代30毫米无人炮塔,这两种中型旅之间的斗法,怕是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对此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