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国庆佳节,金山廊下镇的万亩粮田里遍地金黄,成熟的水稻随微风弯腰招摇,空气里弥漫着草香和稻香……“开镰咯!”伴随着一阵锣声,一台台收割机驶入田里开始作业,合作社工人已在田头准备为新大米打包装车,而粮田上方,还有无人飞机在追踪拍摄收获的全过程。
万亩粮田开镰,也宣布了廊下郊野公园“丰收节”系列活动的启动。昨天,在万亩粮田里的“田间美术馆”,廊下镇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为国旗添色彩”暨第四届“廊下织梦”土布服饰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丰收的喜悦。
粮田里的田间美术馆,给人们带来了惊喜。这里原本是一条乡间小路,但经过1个月的改造,摇身一变成为后现代艺术的美术馆。在现场,主办方用100 扇高低不一的旧门板、床板、柜门等组合成“一面随风飘扬的国旗”和七色彩虹的图画,远远看上去色彩绚丽,在连绵的青黄色稻田里显得格外醒目。不远处,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在其中歇歇脚,就可将万亩粮田和田间美术馆的风景尽收眼底。
值得一提的是,摆放在粮田里的门板、床板等“公共艺术品”,皆为周边农户拆迁时家中遗弃的旧物,由志愿者当时从乡间挨家挨户"抢救"而来。“变废为宝”的经历,为田间美术馆增添了人文元素,也让这条乡村道路成为了一条“记忆之路”。
除了门板艺术,田间美术馆还设计呈现了一些景观小品。比如,利用旧罐子、旧坛子和旧水缸等旧物,以乡村、田园、丰收等为主题进行搭建创作,成就了一个个具有怀旧意味的小景,与周边田园风光在疏离中形成隐隐的呼应。田间美术馆改造项目还利用旧砖头、旧瓦片作为花坛的主体材料,修建一个个造型花坛,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造价,还为建筑本身增添了文化底蕴和几许乡愁。
其实,田间美术馆是廊下郊野公园里的第二个“没有围墙的展馆”。第一个展馆,是六里塘岸边的“乡村记忆馆”。它是以“留住乡愁”为主线,以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用”为主题打造的纪念馆,让大家记住过往岁月,切实感受乡村生活的变化。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廊下镇还特别设了爱国主义教育“我为国旗添色彩”环节。廊下镇友好村村书记带领当地农民和廊下小学的少先队员,在田间美术馆的一块块门板上画五星红旗。
更让人惊讶的是,一场土布走秀还为这条乡间小路注入了时尚气息。据介绍,来自上海杉达学院的学生们,已连续4年为廊下土布设计创意服饰,并在廊下各个角落留下走秀的风姿。这一次的T台,就设置在“田间美术馆”的小路上,土布的全新演绎,模特的婀娜身姿,与周边金黄的稻浪形成巨大差异感,让人们在大俗大雅的“碰撞”中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廊下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金秋时节,漫步万亩粮田的乡间小路,看一看收割的丰收景象,闻一闻空气中无所不在的清香,或品一品匠心独具的田间艺术品,能感受到美丽乡村的内在魅力,也能真正起到放飞心情和休憩的作用。除了田间美术馆,廊下镇将进一步勾画郊野公园里的文化地图,将民俗文化结合文明乡风,传承乡愁记忆,培育和繁荣乡村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