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战后的焦虑
1945年原子弹首次投入战争后,核力量便成了各大国不可或缺的武备力量和筹码。在原子弹诞生后,堪用的弹道导弹诞生前的一段时间中,核武器尚未小型化,能携带核武器执行作战任务的仅仅只有少数重型轰炸机,如B29 B36与苏联山寨版图4轰炸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尽管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作战任务获得巨大成功,声望空前,但美国海军在广阔海面上并没有十足的安全感。
十字路口行动
这种不安全感显然来自核武器,战争结束后,美国在1946年开展非常出名的"十字路口行动"核试验。原子弹的威力却没让美国海军将领开心起来,海军水面舰艇在核武器面前生存力堪忧。
原子弹“胖子”的体型
1947年新独立成军的美国空军基本是一家垄断了整个美国的核武力量。战胜了法西斯轴心国,美苏迅速站在了对立面,不管是出于超前的忧患意识还是为了自己军种利益,为了在冷战期间与苏联保持优势,美国海军需要新的装备来强化自己,维持自己的声望,并且展望海军未来,也用上这个时代最具威慑力的武器。刚刚结束二战的美国海军航空兵无法携带上早期的原子弹,主要是初期的原子弹直径过大;在整个四十年代美国海军都没有突破这种困局。
一心渴求核力量的美国海军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探索了各种技术, 包括自保的和用于进攻的,比如垂直起降作战飞机和潜艇航母和挂载核弹的水上飞机。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空军热衷于探索如何避免所谓的"核爆珍珠港",其飞机如何避免被苏联一颗原子弹消灭在地面上,或跑道被毁坏,大型飞机迫于起降距离无法起飞失去战斗力。一时间仿佛各类作战飞机都在想办法缩短起降距离,比如给各类飞机配上助推火箭,但最后因为安全等原因,空军对这方面终于放弃了。
探索与发展
美国海军却坚持着自己的水上飞机舰队和潜水航母的发展;美国海军之所以想要基于水上飞机来发展自己的核力量,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水上飞机在运输、巡逻和反潜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异。且面对突然的核打击时拥有远比陆基大型飞机高的生存率,水上飞机并不需要跑道,或者说整个大洋就是跑道。
在生存能力的优异表现,并不代表水上飞机性能有多优秀,为了适应水上起降的外形结构设计,使得水上飞机在速度 机动性和航程上均逊色于陆基飞机。在寻求增强航母力量的同时,海军试图建立一支水上飞机打击力量,不仅是能携带早期巨大核弹与生存力高的原因,因为相比于建立大型地面基地,美国海军认为包括油料补给潜艇+水面保障舰只+水上飞机这样的舰队配置很省钱,这些移动基地完全可以机动部署。 不出意料,成本非常高昂的超级航母计划被否定,空军的B36轰炸机赢了。
B36轰炸机
其实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海军已经有几款水上飞机可以满足挂载早期核弹的要求,例如北美AJ-1 和洛克希德PV-2海王星巡逻机,它们都可以携带一枚近5吨重的核弹,但由于航程短和速度慢无法满足作战需求。1946年,海军与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一起开始了高速布雷飞机(HSML)的工程研究,该飞机可兼任核轰炸机。
基于先期的论证研究,1951年4月25日,美国海军发布NOAS-04506作战要求,提出了一个新要求:一支能够在公海中作战的高速水上飞机部队,在敌方港口附近部署水雷,并可以深入内陆执行核打击任务。1951年7月30日,海军航空局(Buaer)向17家飞机制造商招标,要求他们提供一种亚音速水上飞机,能够携带14吨的有效载荷以0.9马赫的速度低空掠海飞行,主要用于低空布雷。在被邀请投标的公司中,长期坚持的只有康维尔和格伦马丁航空。
马丁P6M
康维尔在1951年12月31日提交了一份飞机设计方案,机翼35度后掠尾翼V形布局,安装四台YO-67W喷气式发动机。格伦马丁于1952年2月7日提交的275型Seamaster方案,该方案借鉴了其先前大型水上飞机如PBM水手、JRM火星和P5M马林的设计。在设计275型时,马丁的总设计师乔治 桑使用了过去积累的许多水上飞机新技术,以及一些随着喷气发动机的发展可以投入实际应用的新技术。275型的机翼40度后掠T型尾翼,发动机成对安装在翼根发动机舱中,相比于康维尔的设计方案,没有笨重发动机吊舱和高阻力机翼的275型飞行稳定性更加优异。马丁还为导航、布雷和防御措施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电子设备。
275型P6M飞机
1952年2月30日,马丁275型水上飞机在竞标中获得胜利,同年10月,马丁收到了一份生产两架原型机以及后续6架预生产型和30架量产型P6M水上飞机的合同。275原型机确定型号为XP6M-1,两架原型机都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马丁工厂中生产,第一架原型机于1954年12月31日下线。虽然XP6M-1体型巨大,但外形流畅而优雅,翼展达到31.26米,长近41米,机身宽达5.8米;原型机安装四台艾里逊 J71-A4喷气发动机安装在翼根部,翼尖安装整体式浮筒,在机尾部有两个液压动作的减速板,用作在水面上减速和转向,采用旋转炸弹舱门,其内置弹仓位于XP6M-1的重心位置,为了保持船体的水密完整性,使用充气橡胶垫圈密封的舱门可以旋转180度打开,几乎没有传统炸弹舱门造成的气动外形影响。
最终这架水上飞机可携带14吨炸弹或水雷,或一个AN/ASQ-29吊舱执行侦查任务,安装两门20毫米口径远程遥控机尾炮用于自卫,最大飞行速度1104 km / h,除了航程只有3353公里外,满足所有计划要求。
XP6M-1采用四成员编组:飞行员、副驾驶、领航员和负责投弹的军官。飞行员配备弹射座椅,机舱有通往机腹的逃生通道; XP6M的设计融合了当时最先进的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技术。经过几个月的结构和发动机测试,1955年7月14日,马丁的首席试飞员乔治·罗德尼、副驾驶莫里斯·莫里·伯恩哈德和飞行工程师赫伯·斯卡德尔 亨利·康伦四人驾驶第一架P6M原型机与滑行到巴尔的摩的内河进行了首飞。首飞非常顺利,试飞员罗德尼形容这一小时40分钟的飞行非常平稳。
在1955年7月到9月近两个月里,马丁开展了各种飞行测试,试飞员总结其操控起来更像是一架战斗机,而不是一架轰炸机,具有与之相当的陆基飞机的毫不逊色。XP6M的操控性能非常出色。因为机体很高,所以并不需要特殊的驾驶技术,除非是海况非常恶劣的海域。它能轻松在浪高1.5米中海面上起降,最高可在2.7米浪高中完成起降。
顺利的首飞不代表后面就一帆风顺,其实早期的测试并不是很顺利;几乎所有故障和发动机有关,每次试飞后发动机都要更换。驾驶时异常繁杂,飞行员必须注意关闭辅助进气道,放下机翼襟翼保持机头处于配平角度,并还要注意熄火和火灾警告。尽管发动机不尽人意,截止1955年9月底,XP6M-1共完成25个飞行小时的测试工作,海军对该计划仍然是信心满满。1955年11月2日,美国海军作战司令阿利·伯克上将和英国舰队司令路易斯·蒙巴顿参观了马丁的巴尔的摩工厂,观看了XP6M-1原型机的低空飞行演示,这是P6M少数公开展示之一。
阿利伯克
1955年12月,美国海军航空局派出了一支马里兰州海军航空试验中心的试飞小组,在海军正式接受飞机之前前往工厂进行性能评估。12月7日,美国海军航空局在下午开展第二次飞行,但这次试飞并不顺利,原型机XP6M-1在2600米高空爆炸解体,巨大的火球从飞机的中心喷出,飞机被炸成了两大部分;没有一名机组人员幸存; XP6M第二阶段的测试终止。直到1956年3月5日,潜水员才从河里打捞搜集完90%的残骸,马丁公司的工程师和海军、空军和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专家对残骸进行了检查。根据检查数据和37名目击证人的描述;当年7月8日,格伦马丁航空发布事故报告,事故原因可能为:控制电缆断裂、液压系统故障或飞行员误操作。
一号原型机的爆炸,在对空难调查的同时,马丁开始对二号原型机XP6M-1的改进,换装更精密的遥测监测设备,全员配备弹射座椅。二号机在1956年5月18日首飞,由厂方试飞员乔治·罗德尼和罗伯特·S·特纳驾驶,最大爬升到爬到12000米高度,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无故障飞行中达到了0.8马赫的飞行速度,并成功降落在内河上。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二号机进行了23次飞行;但二号机的成功止步在了第24次飞行测试,1956年11月9日马丁飞行员特纳和威廉·坎宁安测试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特纳驾驶XP6M进行俯冲,发动机全功率俯冲5秒钟后达到0.9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然后拉起。但飞机拉起后无法恢复平飞状态,一架伴飞FJ-2的看到XP6M-2一直在垂直爬升。他提醒机组成员赶紧跳伞,最终第二机在1800米高度爆炸;特纳和他的机组人员跳伞生还,马丁做出了改进方案,但却造成了相当大的时间延误。截止1957年6月,亚音速水上飞机项目花费了2亿美元,因为弹道导弹核潜艇马上开建,美国海军渐渐对亚音速水上飞机失去兴趣,同年6月28日海军将生产型订单从30架减少到24架,然后又减少到16架。
六架预生产型继续进行制造;安装了新的控制系统,在T形尾翼上安装了新的升降舵,机翼换装改进型的襟翼。1958年9月,马丁和海军测试第五架预生产型YP6M-1。海军开始为P6M开发配套基础设施,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第一个喷气式水上飞机基地开建,费城海军造船厂开始修建喷气式水上飞机配套修理设施。
1959年初,马丁航空尝试为前途日渐迷离的P6M寻找新的用途,比如加装软管加油装置作空中加油机,同年中旬成功与F9F-8 F11F-1等战斗机进行了空中加油测试,也可用于其他海军飞机。但是因为P6M单机成本高昂,1958年11月24日,美国海军航空部在额外支出2.05亿美元后(总耗资4亿美元),P6M订单再次从16架削减到8架,1959年2月17日,第一批量产型P6M-2下线,量产型换装普惠J75-P-2喷气发动机,正式交付给海军;1959年3月1日,预生产型YP6M-1停飞。
海王虽逝,海军却盼来了新玩具
1959年末,随着搭载北极星A-1潜射弹道导弹的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的服役,水上飞机核打击计划瞬间遭遇重挫,一夜间原本备受追捧的P6M找不到了自己的容身之处。其实在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正式服役前的1959年8月21日,美国海军内部一份关于P6M的报告中就指出:就算八架P6M-2水上轰炸机进入部队服役,其作战能力也非常有限,反而因为产量太少,维护成本非常高昂;当年9月美国海军正式通知马丁航空取消P6M的生产,所以自始至终,为挂载核弹而生的P6M亚音速水上飞机其实一枚核弹也没挂过;自此以后,在亚音速水上飞机失利后的格伦马丁航空正式转向导弹研发制造和电子设备领域。
1960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枚潜射弹道导弹成功完成水下发射,能搭载核弹头的北极星弹道导弹发射成功;从1945年到1960年,历时15年美国海军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核武力量;其水下核威慑力量也成为了美国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军终于解除了长达15年的焦虑感。(照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航空航天那些事儿,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