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声明:"房县融媒"原创微信欢迎分享,严禁转载! 70年艰苦奋斗,沧海变桑田,旧貌换新颜。70年的时间

声明:"房县融媒"原创微信欢迎分享,严禁转载!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70年艰苦奋斗,沧海变桑田,旧貌换新颜。70年的时间见证了我县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房县一中,承载着好几代房县人的青春记忆。这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前身可追溯至1783年房县建立的“穆清书院”,1956年定名为“房县第一中学”。解放初期,学校只有几间平房,70年的发展中,县一中几经翻建,如今校舍面积达6.6万平方米。

陈兆刚(湖北省特级教师): “我是1981年参加教育工作,从九道再到军店,一直到房县一中,可以这样说,见证了我们房县近40年的教育发展。我是96年调到房县一中的,当时我们办公区多数都是平房,学生教学区也就是普通的三层楼,我们外面的穆青广场是普普通通的地面,放假的时候杂草丛生。我们的运动场除了篮球场是水泥硬化了的,周围的跑道都是用煤渣铺就的。近两年我们学校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教学区高楼林立,运动场也是鄂西北中学里面最早使用树胶场地的,在教学方面,近2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如今,县一中将面临“搬迁”,新校区正在加紧建设,项目投资5.2个亿,建筑面积12.28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90个班4500名学生。

付伶俐(县一中高三英语老师):“1995年我还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我以一个高中生的身份进入房县一中求学。那时学校只有两栋楼,教学楼和实验楼。但是六年后,当我以一位老师的身份进入房县一中时,一中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学楼、学生食堂、男生宿舍、女生宿舍、办公楼拔地而起,就连操场也从水泥的变成了树胶的了。近几年,在县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房县一中新校区有望在三年以后投入使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发展教育当成最大的民心工程,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难题优先解决、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从下大力气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到现代化标准化学校建设,再到校际间均衡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正在循序破题、奋勇向前。

城乡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6至2018年,我县累计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1亿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112个,新建改扩建校舍72666平方米,运动场64800平方米。 思源实验学校、新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全县学校实现了光纤网络“校校通”、网络学习“人人通”、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 通过“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方式组建15对城乡教育共同体,成立片区学科中心教研组,13个教研协作体,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日益缩小,整体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2016年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后通过省级和国家督导评估。

城关镇小西关附属幼儿园是在原小西关小学旧址旁新建的,如今的幼儿园各种教学器材一应俱全,孩子们都开心地围着老师身边学画画、学唱歌……提起这几年的发展变化, 邓艳(幼儿园老师): “这是小西关小学70年代的老房,后来我们又新建了小西关附属幼儿园,目前有4个班级60多名小朋友,经过几年的建设,教学环境比以前好很多了。”

创新理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学前教育 多元供给,实行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有效开拓学前教育资源,实现了每个乡镇有一个中心园,村级学校有附设园,无学校偏远村有村办园。 义务教育“扶贫扶弱”,合理规划布局,加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城乡学校共同体制度,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基本均衡。 高中教育“突出特色、办实办优”,高考特色专业、重点本科升学率逐年提高。 职业教育“做大做强”,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年100%。

红塔镇七河中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现代化新型校园。 何超(七河中学校长): “七河中学始建于1978年,由建校初的砖瓦房、土坯房、泥场地,经过40多年的发展历程,学校校园面积达到3万1千多平米,24个教学班达1400多名学生,学校始终秉承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办学方向,致力于推进均衡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学校,湖北省后勤管理先进学校、十堰市教育教学示范学校等。”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让群众在教育方面有更多的获得感。 房县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现教科研转型升级,以高考制度改革为契机,狠抓高中、初中、小学各阶段教学改革,使基础教育改革整体推进。 从“有学上”步入到“上好学”的新时代,房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将会迈得更稳、更大、更坚定。

山水森林城,宜居新房县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登上央视的房县小花菇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