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都这么做啊”这样的思想不能有
小姚是我以前的同事,毕业后应聘到北京分公司做财务,没多久公司副总要出去单干,带了很多总监经理走了。当时她也想离职,老总劝她想清楚再决定。
起初小姚是不想换公司的,毕竟这份工作稳定,每月还有业绩分红。但最后,她还是跟着副总一起去了。
结果不到半年,副总开的公司因为经营不下去不得不解散,小姚因此要另谋出路。
后来我问小姚:“你当初为什么选择辞职?”
小姚无奈地给我说:“那么多熟悉的同事都走了啊,我想跟着准没错。”
听了小姚的话,我不禁想到了有名的“毛毛虫效应”。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直到第八天,在几条“勇敢领袖”的带领下,它们才回到花盆脚下的巢里。
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如果小姚认识到“毛毛虫效应”的话,相信她不会面临重新择业的窘境。
二、职场“毛毛虫效应”的出现,和这三方面有关
为什么会出现“毛毛虫效应”呢?归根结底有三个原因。
1,惧怕权威,认为领导的话都是对的
“简单、相信、听话、照做”,这是每个职场新人进入企业,领导说的八字真经,翻译过来,就是领导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领导的话就是真理,先执行后理解。
很多人因为这八个字干劲十足,做出了不错的业绩。但是盲目服从,就会限制你的出路,成为职场的“毛毛虫”。
有个做保险的年轻人问我:“老师,我完全按照公司的要求听话、照做,为什么现在很难卖出去保险?”
我问他:“你做了多久了?”
他说:“快三年了。前两年都还行,现在市场都不太好做了。”
我说:“这就对了,前两年是你把领导的话执行到位了,而现在不是因为市场变了,是你一直没变,导致你变得不认识客户了。听领导的话没错,他可以成就你,但同样会限制了你的成就。”
我必须承认,从我还是新人开始,我一直都是听话照做的典范;但是现在的我,却鼓励我的每一位职场伙伴走出“毛毛虫效应”的怪圈。
比听领导的话,最重要的是拥有独立的人格,而不是像流水线出来一模一样的成品——失去了自己的思想。
2,陷入了经验主义的误区
职场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随大流心理,所以当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并总倾向于跟随过来人的想法、态度、经验行事。
虽然跟随过来人的成熟方法、思路,总能让我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但是面对很多问题,经验并不能给我们很好的答案。
比如说:“千万不要裸辞”,也就是说要辞职也要处于一种骑驴找马的状态,找好下家才对。
但反过来想,为什么不能裸辞呢?
这样的经验对身为职场人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我反倒觉得我们更应该具备一种开拓的思维方式,对待一件事情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
李老板本人就是从裸辞过来的:
- 首先我一边工作一边想着未来,那个未来总是模糊的;
- 其次裸辞让我感受到金钱上的压力;
- 还有让我在裸辞的阶段承受外界带来的压力;
- 有利于我充分放空自己,冷静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现在我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最重要的是心智的转变,如果没有裸辞,我可能还在像毛毛虫一样顶多换一家公司挣扎着。
黑格尔说过一句话:“熟知非真知”。
经验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摧残一个人。我们必须认识到经验差异化——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在处理解决时带来的经验上的不同。
否则会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成为职场的毛毛虫。
3,工作内容产生定势思维
定势思维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表现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作特定方式的加工准备。
定势思维可能是成功路上的阻碍。
我有个朋友杉木在一家公司做副总,被另一家规模比较相对小点的公司挖过去,但是他没有办法面对新公司的习惯,内心常常痛苦,并拿老公司与新公司对比,最终导致自己因内心抱怨选择离开。
这就是心理定势在做怪。杉木习惯性地认为:管理都是一样的,我大公司都做过,小公司还能管理不好。
这种定势思维,忽略了管理问题具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很多人往往标榜自己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摆着专家的面孔,习惯性地想象指挥工作,最后的结果是,不仅拖累了自己,还拖累了团队。
爱默生有这样一句名言:“模仿等于自杀”。
所以当我们只想到既定的方法、路线时,有可能是在走毛毛虫的路线。
三、学会三个办法,摆脱“毛毛虫效应”
深陷“毛毛虫效应”的人,可能会阻碍职的发展。那么怎么才能摆脱“毛毛虫效应”呢?教你三个办法。
1,尝试“丰田五问法”
“丰田五问法”,又叫“五个为什么(5 Whys)”,是一种通过连续提出问题来确定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的方法。
这种方法最初是由丰田佐吉提出的,他的儿子丰田喜一郎就是丰田汽车的创立者,因此,“五问法”后来成为丰田汽车公司成功的重要法则之一,被称为“丰田科学方法的基础”。
这一方法使用非常简单,只需要以下三个步骤。
举个例子,毛毛虫的勇敢领袖是如何思考的。
第一步,提问第一个“为什么”
挑选出一个问题症状作为开端:“为什么这件事情正在发生?”把这些答案罗列出来。
- 为什么我们还没回家?因为没找对方向;因为没有找对路;因为总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
第二步,依次追问“为什么”
把每个答案和“答案的答案”罗列出来。
- 为什么没找对方向?因为不知道方向。
- 为什么不知道方向?因为不知道回家的路在哪边。
- 为什么找不到路?因为总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
- 为什么要跟随前面的毛毛虫?因为它在走,我以为它知道。
第三步,对问题进行整合
当所有的问题回答完毕后,开始整合一些问题,追溯不同的症状,并发觉两三个系统性的根源。
- 为什么要跟前面的毛毛虫走?为什么你以为它知道?
通过“5 Whys”,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高效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说:给我一小时解答一题,关于生死。我会用50分钟去思考这题目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不到10分钟甚至压缩到5分钟就够我去回答了。
“5 Whys”的关键所在:鼓励解决问题的人要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5 Whys”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将这种提问进一步扩展到六问、七问,甚至是更多的“为什么”。到底该是几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刨根问底,把最深层的原因找出来。
2,摆脱惯性思维,尝试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是指从反面(对立面)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以悖逆常规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职场上,因为巨大的工作压力,让很多人习惯使用“定势思维”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是自动化的解决态度,可以减少思考,快速达到目的,然而碰到屏障时,就需要尝试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用三种办法刻意培养。
01.反转型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等相反方向进行思考。
02.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在研究问题时,由于一开始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思考角度,采取另一种手段,以使问题顺利解决。
03.缺点逆向思维法
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要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从而使事情得到更好地解决。
比如说杉木,面对高薪的诱惑时,可以转化个角度,这样思考:
如果我从他们公司辞职了,是因为什么?
分析:
- 辞职——因为不赚钱——公司没有效益——运营不好——管理者不会运营——管理方式不适合——不了解情况
- 辞职——因为不快乐——环境不匹配——管理方式不适合——不了解公司情况
得出结论:要先考察他们公司的情况。
职场上,如果不能打破思维定式,就会被惯性思维俘虏。尝试逆向思维,换个角度看问题,远离“毛毛虫效应”。
3, 教你四步,培养创新能力
职场如果总是用老思路去解决新出现的情况,那职场无疑是没有生命力的。
所以面对“毛毛虫效应”,应该解禁自己的思维,让自己发挥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举个例子:
我写作日更,重要的是选题和方法,这些不是看看书就有的。可以用创新四步法:
第一步、专注思考
我选择某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想象些不可能的事。不要限制研究范围,跟着兴趣,直觉走,去深度思考。
第二步、酝酿成熟
心理学上有个“酝酿效应”。
“酝酿效应(Brewingeffec)”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又称为直觉思维。
这一步就是给自己留白。因为专注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给自己时间我会去跑跑步,逛街,看个电影,去做与工作不相干的事,暂停思考写作的事。
第三步、记录灵感
到了这一步,可能一天两天,某一个灵感会出在我运动时,或者是一个眺望,观察街景的时候,是一个念头,一个点子记录,马上在便签纸上,以备日后用到。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话题都是在不经意间闪过脑海,所以记得养成记录灵感的习惯。
第四步、执行计划
执行计划阶段,首先划掉那些与话题暂时无关的想法,然后整理归纳运用合理的标准、流程,判别这个创意是否可行,是否值得去做,最后规划写完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创新四步法可以摈弃旧的观念,塑造新的思维,从而摆脱“毛毛虫效应”。
按巴普洛夫学说,凡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均可称为创新。
如果你发现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却依然一事无成时,你就要停下手中的工作,好好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可能你正深陷于“毛毛虫效应”而不自知。
在职场上,如果你也是盲目的追随,可能陷入了“毛毛虫效应”。
试一试上面的办法,会让你从豁然开朗。
李老板专注企业运营,破解企业机制,职场生活。做出有结果的内容,活出有价值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