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坛领袖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为元代著名书画家,系中国书法史上楷书四大家之一,他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与元代临济高僧中峰明本结下了深厚的方外交谊,诗书往还,留下许多佳话。
赵孟頫像
中峰明本(1263—1323)是元代江南最著名的临济宗僧人,也是有元一代影响最大的禅门宗匠,被誉为『江南古佛』。中峰明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湖泊中度过,或结草庐,或船居,其中西天目山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从延祐元年(1314)到至治三年(1323)的十年中,除了两次躲避行宣政院官员,短暂居住于丹阳大同庵和西天目山之北三十里的中佳山幻住庵,其余时间均在天目山度过。至治三年(1323)八月圆寂,世寿六十一,僧腊三十七,道俗数千人奉全身塔于狮子正宗禅寺西侧望江石旁。天历二年(1329),元文宗谥『智觉禅师』。元统二年(1334),元顺宗追谥『普应国师』,敕赐其语录《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收入《大藏经》(《普宁藏》)。
元 赵孟頫 人骑图卷 纸本设色 纵30cm 横52cm 故宫博物院藏
在元代禅宗日趋衰落的情况下,中峰明本一系崛起于东南,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远则西域、云南,域外韩国、日本,争相前来瞻礼。他所居住的天目山,成为江南禅宗的中心。中峰明本继高峰为一世宗师,天目山高僧辈出,闻名中外,日本、印度、高丽僧人纷纷慕名来此。虞集曾言:『从之者如云,北极龙漠,东涉三韩,西域、南诏之人,远出万里之外,莫不至焉。』明初著名儒臣宋濂也说:『国师之道,东行三韩,南及六诏,西连印度,北极龙沙,莫不蹑担登,咨决法要。』据日本《延宝传灯录》等记载,元代先后有十七位日本僧人来天目山参拜中峰明本和断崖,回国后均建立寺院。他们继承了隐遁清修的幻住禅风,不住名山寺院,注重真修实悟,为广大僧俗信众所仰慕,居处皆成名刹,后人将他们通称为『幻住派』,影响极大。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卷 纸本水墨 纵二四·五厘米 横六二·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中峰明本擅长书法,能诗擅曲,在文学上有相当造诣,提倡喝茶坐禅,使禅人诵读有精神,并以茶待礼,客人一到,先用茶待客,使客人得以休息静心。中峰明本在法事法会、僧堂生活中无处不用茶,无时不用茶,如在结夏开示中,需要『点茶一杯』,他自拟开示法会类似『庵中茶话』。在《示祖禅人》语录中,还有『香匙茶盏舞三台』之句。这里的『香匙』,或许就是一种茶匙。『茶盏』,则指当时流行的黑釉茶盏无疑,一语道出了他的茶风禅机。他以茶参禅的禅风也被其日本弟子继承,对后世日本茶道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卷自题
在日本茶道器具中,被奉为国宝的『天目碗』和配套的盏托『天目台』,以及被尊为茶道绝技的『天目点』享誉东瀛,它们都与中峰明本有关。大批日本求法僧接踵而至中国,登山巡礼,并把『天目盏』传入日本,求法僧的来临和这些东西的传播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据研究,『天目茶碗』在日本泛指从宋元时期传入的中国黑釉茶碗,其得名源自『天目盏』,有人认为这个名字最早著录就见于《中峰和尚广录》,其实查无实据。但在元代天目山寺僧普遍使用这种茶器,日本文献出现的『天目盏』有部分应该是来天目山求法僧连同其他黑釉盏器物一起带回日本,是完全可能的。
元 赵孟頫 幽篁戴胜图卷 绢本设色 纵二五·四厘米 横三六·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中峰明本为躲避元朝请他进宫,远避到吴兴卞山,筑幻住庵,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于是,赵孟頫、冯子振来到幻住庵,就有了后来《梅花百咏》诗的诞生。赵孟頫见中峰明本后,就像生活不可缺少的指明灯一样,有事就向他请教。赵孟頫与中峰明本相互探讨禅法,每次都以禅宗中明心见性,觉悟本来具足的清净佛性为根本,而论到真切处,常『悲泣垂涕,不能自己』,可见其受禅宗影响之深。
元 赵孟頫(款) 松下听琴图轴 绢本设色 纵一二三·六厘米 横六〇·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其中一《佛法帖》中说:『孟頫平生承祖父之荫,无饥寒之窘。读书不敢谓博,然亦粗解大意。其于佛法,十二时间时时向前,时时退后,见人说东道西,亦复随喜。然自今者一瞻顶相,蒙训诲之后,方知前者真是口头眼前无益之语,深自悔恨,干过五十年,无有是处。「三要」之说,谨当铭心,以为精进之阶。闻杖锡人瞻,恋无喻彰。侍者索回书,草草具答,书不尽言。唯吾师慈悲,时时寄声提警,乃所至愿,不宣。』此信主要内容有三:第一,赵孟頫向中峰明本禅师介绍自己的家世及读书、学佛情况;第二,自称见过明本之后,得到佛法『训诲』,悔恨自己以前对于佛法未得真实受用;第三,听到中峰明本所开示的『三要』之说,表示要铭记于心,作为指导修行的警策。
赵孟頫书赠中峰明本《心经》
中峰明本比赵孟頫小将近十岁,却是赵孟頫、管道昇夫妇虔心依止的法师,赵孟頫留下以『中峰和上老师侍者』为上款的信函多达二十多件。一位是得道高僧,一位是高官文人,两人在交往中彼此馈赠,赵孟頫送『茶叶、人参、五味、蘑菇、药品等礼物』,中峰明本回赠药品、香、酒豉(豉,用豆豉浸渍的酒,可供药用)、沉香、灵砂等,从中可以看出彼此之间亲密的关系。赵孟頫最后一次病倒,不能起床,很想见上明本一面。可中峰明本当时正在为高丽王璋受教一月,不能脱身,婉言谢绝并说明了情况。王璋一月满后,想继续受教,中峰明本已体力不支,婉言谢绝。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卷 纸本设色 纵二八·四厘米 横九〇·二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内容节选自《荣宝斋》2018年4月刊《赵孟頫茶书画述略》,作者鲍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