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故事:学会独立思考,不要成为别人的“夜壶”!(黑白先生)

夜壶就是尿壶。 它型似卧兽,口大朝天,背上有个把。唐朝前型如虎,叫“虎子”。 另外呢,还有些尿壶形如

夜壶就是尿壶。

它型似卧兽,口大朝天,背上有个把。唐朝前型如虎,叫“虎子”。

另外呢,还有些尿壶形如马,所以又叫马子或马桶,大概“马桶” 这个词由此而来。看我的文章长知识吧,夜壶起源北方,因为天气冷,方便在被窝里接尿。

讲个关于夜壶的笑话:

张三搭李四的船同行,夜间使用了李四的夜壶。

李四勃然大怒说:我视夜壶如同妻妾,这夜壶的嘴只能放我的“东西”,你知道吗?你怎么能乱用?李四越说越气,就把夜壶砸烂了,如此还不解气,还把张三的行李扔下船...从此不再搭理张三。

故事见于《子不语》。此人把夜壶比作妻子,并且还能说出相似点来,真是很有想象力啊。

说到尿壶,民国时期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有一个著名的“夜壶理论”,他说:“老蒋他们把我就当个夜壶,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一脚塞到床下去,还嫌臭。”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青帮大佬杜月笙的资产,相当于上海规模最大的三家银行资产的总和。小日本攻进上海以后,杜月笙去了香港,并在香港通过自身的影响,筹集到了不少的抗、日捐款,通过各种渠道,送回国内,还逢人就夸老蒋。

抗战胜利后,杜月笙想在上海谋个高职,可是老蒋根本就不理他的茬,并且躲得老远,以至于杜月笙发出了感叹:我在老蒋眼里永远只值一个夜壶铜钿,尿急了拿出来用一下,用完了将夜壶放到最角落地方。

所有人都视夜壶为龌龊之物,只有深夜尿急时候才会想到它,不需要的时候每个人都捂鼻避而远之,唾弃之,鄙视之。

就像做人,没有学会独立思考、不愿自主辨明是非……就只能盲从、被人利用,用完后还被弃如撇履。

十七世纪法国诗人封登有个寓言《猴子与猫》:

一只狡猾聪明的猴子想吃火里的栗子,却又怕烫伤自已,就哄骗单纯的猫从火中取出烤熟的栗子。结果猫把栗取出來,猫爪子也被烫伤了,而栗子却被猴子吃了个精光。

从此猫爪子的含义流传开來,比喻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不能保持独立思考,那么你的情绪就是会被人利用的。因为太好挑动了,很多人需要你的愤怒需要你的眼泪,连你的谩骂都在掌握之中。

这像什么呢,脑残?木偶?鹦鹉学舌?还真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词形容,还是称他们为夜壶比较恰当。

遇到逻辑上说不通的事,本能地质疑、探求,是非常宝贵的能力,可惜这些夜壶还没学会,都觉得自己能够“独立思考”,可惜吭哧吭哧“思考”了半天,还是被情绪带走,只会到处喷,假如见到一个被神化的喷子,就奉为偶像,仿佛替自己喷出了心声,终究还是夜壶。

用杨绛女士的一句话来说,你的问题在于想的太多但读书太少!

读书是让人持续有力量的最有效武器:

经常看书的人,不仅了解现象本身,还会进行深度思考,挖掘出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和原理,不容易被情绪带偏和被人利用。一个没有输入的人,未来很难持续输出,一个不会输出的人,工作生活也不会有较高的起色。就像我每天至少写一篇文章,坚持了好多年,没有读书的积累是做不到的。

以前老爸老是强调,你必须要多读书!后来才知道,看的书不是增长知识,而是触发大脑的思考!小生本弱,没有点刚强的毅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在社会上行走难免被人利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