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特石油设施遭袭事件中,沙特部署的“爱国者”未能发挥任何作用。关于这一点,沙特军方保持了缄默,美国方面也没给太靠谱的说法。而最近,以色列导弹防御局前局长乌兹·鲁宾从专业人士角度做出了分析。他的分析,实际上和看空天之前《“爱国者”无法保卫沙特 普京:欢迎购买S-400》一文的分析是高度一致的。这次,我们再来细说一下。
《防务新闻》援引鲁宾的话说,沙特的防空系统无法检测低空飞行的导弹和无人机,因为其传感器只能跟踪一定水平线上方的目标。此外,沙特阿拉伯的领土很大,这也使得对空域的防卫复杂化。
小型无人机飞行高度低,是典型的低慢小目标。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沙特的防空预警雷达网不能连续覆盖沙特的低空和超低空空域。尽管目前沙特装备了一定数量的美制AN / FPS-117和AN / TPS-43预警雷达,这些雷达的探测指标都很好,最大探测距离都是400公里起步,但这是针对万米之上的高空目标。受制于地球曲率的影响,加之沙特又缺少能够提高这些雷达地空覆盖范围的高山雷达阵地,导致这些雷达的低空、超低空覆盖范围很有限。如果部署在地面,根据其天线高度的不同和目标飞行高度的不同,其对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通常只有40公里上下。这样,不要说覆盖沙特全境,就是把边界线覆盖起来也是不可能的,那就需要每隔80公里左右就要部署一部雷达。这还只是理论上的探测距离。有些雷达的低空性能并不是那么出众,探测高度低界有几百米,这样的雷达部署了,对超低空目标也无可奈何。
如果沙特的预警雷达网没能探测到目标,就不要指望防空导弹系统和高炮系统能捕捉到目标。因为这些系统平时不是24小时全天开机的。这受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连续工作时间的限制,二是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的限制。火控或者炮瞄雷达比通常的情报雷达的复杂程度要高很多,因此它的连续工作时间较短,而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也比较短。这就决定了各国的防空导弹和火炮系统,不会全天24小时开机。这就是美国方面所说的“间或”发生作用的原因。只有待雷达情报网发现目标后,才会启动这些防空系统。
沙特的“沙欣”近程防空导弹,实际上就是法国的“响尾蛇”防空导弹系统,低空探测能力尚可。
实际上,沙特为保护石油设施不仅仅部署了“爱国者”,还部署了中近程防空系统。根据卫星照片显示,攻击发生时,沙特在油田设施附近部署了至少1个“沙欣”防空导弹连和一个连的 瑞士“厄利空”GDF 35毫米高炮。
“沙欣”防空导弹实际上就是法国的“响尾蛇”近程低空防空导弹,也被称为R460系统,只是按照沙特的要求对底盘进行了改进,由原来的轮式底盘,改为AMX-39主战坦克的履带式底盘,外媒说增强了装甲防护,实际上主要目的是提高沙漠地带的机动性,底盘的防护性能再高,导弹和雷达天线本身也保护不了。沙欣系统的发射装置可以携带6枚导弹而非常规的4枚。这是一种指令制导的近程地空防空导弹系统,1980年开始投入使用。以现在角度来看,虽然有些落伍,但是拦截无人机问题还是不大的。作战时,先由搜索雷达进行大范围搜索,发现目标后由制导雷达的针状波束跟踪目标。如遭遇干扰,还能使用光电跟踪系统进行跟踪。
除了沙欣防空导弹,沙特还在相关设施附近部署了至少一个连的瑞士“厄利空”35毫米高炮,这些高炮据说是70年代从罗马尼亚采购的。1988年沙特从瑞士采购了原版的“天空卫士”火控系统,以提升其原有的 GDF35毫米高炮的性能。完整的“天空卫士”系统包括一部搜索雷达、一部火控雷达和光电跟踪系统。
这是专门为对付低空、超低空目标而设计的。如果这些系统全都开机,恐怕不可能一架飞机也发现不了。另外,如果预警雷达网发现了目标,还可以派出战斗机起飞拦截,然而这些都没有。
爱国者系统初期配置的MPQ-53雷达低空性能确实不佳。
第二层含义是,“爱国者”的低空性能不够理想。早期的爱国者MPQ-53雷达使用了脉冲压缩体制,低空性能确实不佳,探测低界高达300米,任何无人机和巡航导弹都能从中穿过。当然,后来的“爱国者”进行了改进,也进行过“同时”拦截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试验。但是现实部署中,两者不可兼顾。因为在拦截弹道导弹模式中,“爱国者”的雷达波束必须以高仰角扫描,而拦截巡航导弹时,则必须紧盯地平线快速扫描,两者很难兼顾。在阵地部署上同样如此。如果用于拦截弹道导弹,“爱国者”的雷达需要部署在保卫目标的后方(因为弹道导弹的末段再入角很大),但是这时候如果来袭的是巡航导弹,那么雷达视线就会被保卫目标所遮挡,特别是这些目标如果是沙漠中的大型油罐,炼油设施,还会有非常强烈的杂波,就更不容易拦截。
沙特进行任何解释实际上指挥导致“越描越黑”。
之前,沙特和美国不愿对美国武器在这次攻击中失灵做出公开、专业的回应,一方面是担心这种专业的解释会暴露沙特的防空弱点或者武器装备的弱点。另一方面,即便说明了“爱国者”没有问题,沙特装备的美国雷达和预警机也脱不了干系,只能是越描越黑。
所以,沙特只能希望用时间冲淡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