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图|《攀登者》
最近,讲述中国登山队员不畏艰险登顶珠峰的电影《攀登者》正在热映,不由得让人联想起王秋杨。
王秋杨有多重身份,但每一个标签都只是代表着她人生的一个方面。首先,王秋杨是一位知名女企业家,担任今典集团联席董事长。其次,王秋杨是一位慈善家,创办了面向藏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覆盖项目类别最广的苹果慈善基金会。此外,她还是一位国家级登山运动健将,王秋杨是第一个到达「地球三极」(南极点、北极点、珠穆朗玛峰)的华人女性、首位完成「 7+2 」探险活动的中国女性(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及徙步南、北极极点)。
王石说:秋杨是一阵自由的风,为中国女性在登山界添上了传奇的一笔。作为老山友,我推崇她那追求纯粹快乐、自由呼吸的攀登精神。张朝阳评价:登山难,人生更难,王秋杨这些年编织着这两条绳索,到达了心路的人迹罕至之地。洪晃称:秋杨是个传奇女子,中国富豪中她是唯一一个回归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女人,她的胆量、性格和貌相都是新女性的典范。
西藏卡若拉冰川
王秋杨说,「我骨子里就有一种叫冒险的东西,不在乎从哪里出发,到哪里结束,只喜欢这个过程。」
2003 年,「非典」突然暴发,王秋杨和许多人一样被生生摁在了家里。据她回忆:当时全城人都吓坏了,总觉得下一个要死的是自己。同年 5 月,为了纪念人类登上「地球之巅」 50 周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现场直播了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的全过程。当中国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和王石等人组成的队伍登上珠峰顶峰,并展开五星红旗那一刻,电视机前的王秋杨突然热泪盈眶。王秋杨表示:那种曾经让你向往的感觉在那样一个特殊时期一下子爆发了,面对生命的这种脆弱,忽然就很想到高原上去走一走。
受到西藏与珠峰的神秘召唤后,第二天,她便和朋友一起开车去西藏。王秋杨说:我们当时真的是说走就走。这一趟旅途注定艰险,我也不敢跟父母讲,行李都是躲在车库里收拾的。那时候没有 GPS ,我们没有做很多很充分的准备,拿着一张地图就上路了。当时西藏阿里地区连砂石路都没有,完全是摸索,要翻山越岭过很多的河。我真是无知者无畏,傻大胆就去了那个地方。
那一次西藏之行,王秋杨花了 50 多天,从青藏线进去,从新藏线出来,走了大概两万公里。回来后,她感受到了一种真实的快乐,王秋杨心想: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度过。于是,她逐渐放手公司的具体事务,开始了漫长的探险旅程。
2003 年- 2005 年,王秋杨陆续登顶了四川四姑娘山二峰、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新疆慕士塔格峰、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和西藏启孜峰。她用「痛并快乐着」来总结登山运动。王秋杨说:登山和做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都需要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对心理是一个很好的磨炼,它会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力,让你坚韧不拔。但与赛艇、滑雪相比,登山是种很自虐的运动。在山上,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你不知道明天、下一个小时、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
事实上,每一次登山探险,回来时的自己,和出发时相比,都是某种程度上的「新生」。2005 年,王秋杨再次出发,徒步到达南、北极点。据王秋杨描述:徒步北极时,每天早晨醒来,帐篷里全是冰,直直的冰溜子有可能直接扎进你的眼睛。她每天都小心翼翼地从睡袋里爬出来,做饭吃,慢慢等着太阳升起来,再出发。在去南极前,王秋杨看到孩子的作文后泪流满面,其中这样写道:妈妈每一次去登山和冒险都错过和我们出去玩,她又很少给家里打电话,所以我玩的时候也非常担心,妈妈会不会出事。我真希望妈妈在登山和冒险时不要错过和我们一起玩。
「如果两条路摆在你面前,你要选择艰苦的,它会把你最好的东西给榨出来。」王秋杨这个骨子里爱好流浪的女人决定带着对孩子们的思念,继续行走在路上。她从来不问还有多远,还要走多久,只是留恋路上的一切。
2007 年 5 月 24 日,王秋杨终于登上了珠峰顶峰。在日记中,她写下:我原以为自己会哭的,却没想到在离峰顶还有最后十几步时,开始在心里痛快的大笑。那种登顶后的大悲大喜,是一种把你的一切都掏空了又还给你很多的感觉,只有亲身经历过那种极端付出的人才能体会到。
此前一天,王秋杨给丈夫张宝全发了短信:我会争取努力活着回来。发这条短信时,王秋杨的帐篷外面,就卧着一具尸体,他穿的登山靴跟王秋杨的一模一样。
2007 年,王秋杨登顶珠峰
事实上,每次出发,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每次出发前,王秋杨都会写好遗嘱,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家人和企业。她坦率地说,「在登山这件事情上,家人永远是担心的。你不能指望家人特别支持你,不反对就是支持。」
王秋杨感慨,她要感谢的人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丈夫张宝全。她说:张宝全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懂得我需要什么,并尽可能帮我实现自己的梦想。王秋杨每次远行,张宝全虽然不同往,但总给她最大的支持。王秋杨开车穿越西藏途中,车胎曾报废了 5 个,每次都是张宝全派人从北京飞到西藏给送去,甚至连王石的备用胎都「掠夺」了过去。她在印尼遇险时,张宝全也积极联络营救。
一路走来,王秋杨遭遇过无数次危机,被食人族追杀、在下撤途中碰到过强劲暴风雪、被当地土著困于印尼南部的原始森林中、在雪山顶上体力透支命悬一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感言:真是感谢生命,经历了好多次生死。再回过头来看待我这些生活的时候,我会觉得其实真是越简单越好,越自然越好。
2010 年 7 月,王秋杨以坚韧的毅力一步步突破,成为第一位到达「地球三极」(南极点、北极点、珠穆朗玛峰)的华人女性、也是首位完成「 7+2 」探险活动的中国女性(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及徒步南北极)。尽管有诸多充满光环的社会身份,但王秋杨最愿意被称为「在路上行走的人」。
此后,王秋杨将自己登山及探险的经历写进了书中,陆续出版了《极度体验》、《风过高原》、《只为与你相遇》、《自由呼吸》等书。王勇峰评价:记得有人说,人生的路要尽可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走。我喜欢这句话,也知道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少之又少,但这句话用在秋杨身上非常贴切。人生一世,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欣慰的呢?俞渝称:治大国如烹小鲜,王秋杨玩户外如同去散步,说走就走了。姜文更是直言:登上七大洲顶峰,还走过地球南北两极,又在南美九死一生的美女写的书不能不看。
在书中,王秋杨写道:探险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本该不断地去发现,去征服。在我看来,「 7+2 」的乐趣,还应该包括登山和探险之外的其他东西,它不是一个「结果」,是一整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有机会好好的看一看,好好的感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世界上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世态人情、不同的风俗特色。而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都值得我们去感受和珍惜。
2004 年,王秋杨在西藏调研
在登山和探险的同时,王秋杨无意中涉足了公益慈善事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公益慈善竟成为了新世纪以来王秋杨用力最多的事情。
2003 年的西藏之行,王秋杨在遇见美好风光的同时,被当地百姓苦难的生活感到震动和惭愧。于是她下定决心成立了苹果慈善基金会。十几年来,王秋杨持续不断地在西藏的教育、医疗、文化、环保等领域开展公益慈善项目。如今,苹果慈善基金会已成为中国面向藏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覆盖项目类别最广的 5A 级基金会之一。
王秋杨说:做慈善,我们考虑的不是我们主观的想给他们什么,而是应该关乎他们的需要,关乎他们的未来。苹果基金会想要实现的,是西藏的百姓能够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自由地生活,是「有选择权利的幸福」。他们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改善的话,我觉得这个意义是更大。所以我们从来没有说把钱扔给谁之后就不管了,一直在一线,都是做成「交钥匙」的工程。
在西藏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王秋杨的公益事业像热爱登山一样,一直在往上走。她说:做苹果公益感觉像是在给自己的家乡做点事儿,觉得那块土地让你最亲切。每次一下飞机,汽车一到那里,阳光照在身上,都会深有体会。
王秋杨
王秋杨不仅是个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个勇敢的探险家、伟大的慈善家。这个站在「世界之巅」的女神像三毛一样,一生勇敢追梦。她用一次次探险,一个个善举诠释美丽的真谛、人生的广度、活着的意义。
王秋杨说:我向往自由,喜欢那种自然、自在的生命状态。我觉得自由是一种境界,你可以无限地去追求它、靠近它。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到快乐、幸福。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和现在的人可能不太一样。年轻时,我们都非常单纯,都爱读诗歌,像顾城、海子那些人都是偶像,所以大家都是很浪漫的一代人,充满情怀、有理想、对生活有很多憧憬。
参考资料:
1.《王秋杨:路在顶峰》,中国慈善家,杨莉楠
2.《她是成功女商人、勇敢探险家,更是西藏孩子的温柔姐姐》,中国新闻周刊,刘远航
3.《苹果十年:公益的脚步》,一席,王秋杨
4.《王秋杨:通往自由之路 | 一线人物》,财新视听
5.《聚焦王秋杨:追梦做企业如登峰》,中国企业家
6.《王秋杨:登上珠峰的女富豪》,南方人物周刊,薛芳、张莉亚
7.《王秋杨,属风的女人,永远的旅人》,城市住宅
8.《征途上的行者》,21世纪商业评论,汪琳
9.《王秋杨,挑战极限的今典女掌柜》,中国地产市场,吴海花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作者|大军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