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王超王裕仁父子同台 两代川剧小生携手共建川剧梦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古老的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她浓缩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古老的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她浓缩了千年蜀地文化内涵,表演真实细腻,幽默风趣,具有浓厚的生活基础和较高的文学价值,深受戏迷喜爱。川剧小生作为川剧著名的“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以其别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和演出技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就有一对正当红的小生父子——王超和王裕仁,不管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他们以其过硬的唱作念打,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彩人物。

王超

9月24日,新编川剧《天衣无缝》在成都“戏窝子”锦江剧场上演。剧中,王超饰演的“资历群”,一袭蓝色西装风流帅气;王裕仁饰演的“顾晖”,军装造型身姿挺拔。这出大幕戏,是王超王裕仁父子首次同台演出,尽管两人饰演“对手”,但他们经常在台下交流演出心得,互相促进。

王裕仁

“梅花”王超

从艺32载备受戏迷认可

王超是70后,从小在那个年代,几乎人人都爱川剧,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川剧演员。“小时候常常像追星一样去看戏。”13岁时,王超得到了一部简装收音机,没有演出他就靠听,与川剧的昆高胡弹灯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没学过,但是很多唱词我都会背,也常常跟着哼。”

王超

1987年,正在读高二的王超,因外形、嗓音条件优越,被推荐到四川音乐学院“招生办”,并顺利录取。当时四川省川剧学校也去当地招生,更喜爱川剧的王超最终选择了川剧,通过补录与已经开课三年的同学一起学习。戏曲演员艺最看重“幼儿学、童子功”,17岁才“半路出家”的王超,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练,在基本功训练中摸爬滚打,才为现在的艺术成就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王超在表演

王超扮相俊美、嗓音圆润高亢、表演细腻,从艺的32年里,他《欲海狂潮》《燕燕》《黎明十二桥》《天衣无缝》《尘埃落定》等数十部大幕戏中担纲主角,成功塑造了白三郎、李维德、肖飞、资历群、傻子等脍炙人口的舞台艺术形象,深受戏迷认可。

王超

“小梅花”王裕仁

3岁学变脸7岁上春晚

因为王超的缘故,王裕仁打从娘胎里就开始受到川剧的熏陶,他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剧看戏中度过,川剧唱段张口就来。“我从小就跟同龄人没什么共同话题,聊不到一块儿去。”当其他95后、00后的对动漫、互联网着迷时,1999年出生的王裕仁为戏曲着迷。就连他最喜欢的玩具,都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跟戏曲有关的冷兵器。

王裕仁

从小在父亲咿咿呀呀的川剧声中长大,王裕仁3岁学变脸,自小为幼儿园师生表演;7岁时,他作为“主变”登上央视春晚,为全国观众变出了太阳神脸、熊猫脸等5张脸孔;不到11岁,他进入戏校学艺,正式开启川剧学习生涯;12岁时,王裕仁凭借川剧高腔《石怀玉惊梦》荣获小梅花评比的最高奖金奖“金梅花”,同时荣获“十佳”称号。

王超(右)与王裕仁,《天衣无缝》剧照

虽然有了一些成绩,但王裕仁并不觉得自己的戏曲天分高,“主要还是后天的熏陶。”小时候,王裕仁也曾在练功时偷懒,直到进团他才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性。“以前在学校,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练功,但不到17岁进剧团之后开始演戏了,这时候我才明白,你要想展示10%的艺术效果,就需要先做到100%。”

王裕仁在表演

除了练功、排戏、演出,王裕仁还喜欢欣赏各类戏曲。“想成为一名艺术家,肯定要先学会欣赏,然后才能去表达。我比较喜欢看戏,爱琢磨。在阅戏方面,可能要比同龄人多一些,纯爱好。”在王裕仁的记忆里,父亲王超的戏路宽广,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各类形象,一手一足、一讲一唱深得观众好评。

王超也常常将自己的演出经验分享给王裕仁,“我爸爸对舞台节奏的把控,对舞台的敏感度、敏锐度肯定更强一些。不过每个人对人物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表现出来也会有一些的差异,这很正常。”此次能在《天衣无缝》里合作,父子俩都比较兴奋。“虽然我们在台上并没什么交流,但能在同一个舞台空间、同一个维度合作,这还是第一次。”未来,他们还将携手并肩,为川剧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