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 匠心筑梦 | 李云鹤:敦煌壁画守护者

倾心一件事,干了一辈子。今年已经80余岁高龄的李云鹤,仍坚守在文物修复保护第一线,被誉为我国“文物修

倾心一件事,干了一辈子。今年已经80余岁高龄的李云鹤,仍坚守在文物修复保护第一线,被誉为我国“文物修复界泰斗”。他是国内石窟整体异地搬迁复原成功的第一人,也是国内运用金属骨架修复保护壁画获得成功的第一人。他的“筛选壁画修复材料工艺”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莫高窟161窟起甲壁画修复”“敦煌壁画颜料X光谱分析及木构建筑涂料”两项成果荣获国家文化部一等奖。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李云鹤,男,1932年生,汉族,群众,敦煌研究院原副所长。所获荣誉:甘肃省“陇原工匠”、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修复项目曾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文化部一等奖。

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有一位年逾八旬、满头华发的老人,无论春夏秋冬,经常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拿着手电筒,背着磨得发亮的工具箱,穿行在各个洞窟之间,专注地修复着壁画和塑像。

一幅幅起甲、酥碱、烟熏等病害缠身的壁画,一个个缺胳膊少腿、东倒西歪的塑像,在他的精雕细琢下,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令人赞不绝口、叹为观止。他,就是被誉为我国“文物修复界泰斗”的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原副所长、副研究员李云鹤。

倾心一件事,干了一辈子。李云鹤于1956年在敦煌莫高窟参加工作,1998年退休,今年已经84岁高龄,仍坚守在文物修复保护第一线。1957年,在捷克斯洛伐克文物保护专家约瑟夫·格拉尔短暂对莫高窟进行壁画保护情况考察和壁画病害治理示范后,李云鹤也开始尝试像格拉尔一样用一些白色牙膏状的材料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制成黏接剂,再用一支医用粗针管顺着起甲壁画边缘沿缝隙滴入、渗透至地仗里。

待壁画表面水分稍干,再用纱布包着棉球,轻轻按压,使壁画表面保持平整、粘贴牢固。一遍遍调试,一次次失败,才得以成功。至此以后,李云鹤便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文物修复保护事业。此后几十年里,李云鹤立足莫高窟,足迹跨越北京、新疆、青海、西藏等九个省市,故宫、布达拉宫等30多家兄弟单位的文物修复保护现场都留下了他清瘦坚毅的身影。

他修复壁画近4000平方米,修复塑像500余身,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其中“筛选壁画修复材料工艺”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莫高窟161窟起甲壁画修复”、“敦煌壁画颜料X光谱分析及木构建筑涂料”两项成果荣获国家文化部一等奖,“敦煌莫高窟环境及壁画保护研究”荣获国家文物局三等奖。

再显大手笔,创造新奇迹。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李云鹤的文物修复保护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是国内石窟整体异地搬迁复原成功的第一人。1975年,李云鹤创造性地对220窟甬道西夏壁画进行了整体剥取、搬迁、复原,并且把西夏壁画续接在唐代壁画的旁边,从而使两个历史时期的壁画展现在一个平面上,供学者研究、游人观看。他也是国内运用金属骨架修复保护壁画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1991年,李云鹤主持修复青海乐都瞿昙寺瞿昙殿壁画。他将地仗层与墙体整体剥取,把原修复材料切割成马赛克大小的方块“疏筋”“松绑”,再精确调整平整度、精准拼对壁画接缝、背泥1厘米加固地仗层,最后完整地把壁画整体挂上金属骨架固定在墙体上,成功解决了既往文物保护中材料选择不当造成壁画卷曲的问题。他更是国内原位整体揭取复原大面积壁画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1994~1995年,主持青海塔尔寺弥勒殿壁画保护和大殿建筑修复。他采取壁画整体剥取、原位固定、砌好墙体后再平贴回去的高难度修复技法。完工后,寺院住持走进大殿时疑惑地说:“壁画没有修嘛……”李云鹤开心地笑了 “我太喜欢您这句话了,这是对我们文物修复保护工作的最高褒奖!” 2006年,他主持修复国内伊斯兰教四大清真寺之一的杭州凤凰寺穹顶壁画。2015年以来,他常驻榆林窟,主持修复第6窟24米高的大佛像。

余晖映莫高,精神励后人。1998年,敦煌研究院聘请刚退休的李云鹤先生继续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他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了言传身教、培育新人上。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他形成了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并且将其渗透融入在每一次修复保护工作中。

已经84岁高龄的他仍然坚持亲临一线,一边自己动手修复,一边指导年轻人工作。他对文物修复极端负责的态度和对年轻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每一个参与修复人员都心生敬畏、充满感激。“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李云鹤将壁画修复的技艺在他的一批批学生手中得到了传承,壁画修复,他已经干了61年,可他对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只要我能干动,我就还要接着干。”

声明:视频来源于央视新闻,文字 、图片来源于中工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