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历史人物】高自立:红色监察先驱的正气歌(作者:陈明杰、罗雁萍)

【凤凰网感动中国人物】高自立:红色监察先驱的正气歌(作者:陈明杰、罗雁萍)

2019年9.29日、10月2日,安源区作家协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20余名作家走进青山镇源头村高自立生平陈列馆,缅怀革命先烈,做最美红色基因传承人。

百度:高自立出生于1900年,安源区青山镇源头村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萍乡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7月带领200余人参加我党掌握的革命武装——武汉警卫团,后跟卢德铭随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经过激战随部队上井冈山,历任红三军政委、红五军十五军政委兼军长,经过了四次反围剿,战斗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监察委员会委员、检查部副部长;对苏区反腐倡廉做出了重要贡献。1934年受党的委派赴苏联,任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亲自撰写《毛泽东传略》,向共产国际和全世界宣传毛泽东及其思想,并代表中共在大会上发言。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中共七大代表、中共冀察热辽分局委员兼财经委员会书记等职务,长期带病工作,为边区和东北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24岁结婚不到一年,便远离家乡参加革命,直到1950年1月病逝,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高自立一生艰苦奋斗,廉洁勤政,乐于奉献的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基因。

在高自立生平陈列馆,两扇写着“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12个大字的大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高自立的孙媳妇曾继华含泪介绍:“这扇门是奶奶杨竞成在世时立的,爷爷高自立离家参加革命。1950年,爷爷去世后,奶奶杨竞成回到家乡,当时国家给他们发了一笔抚恤金,奶奶拿出少部分将爷爷的老房子修建了一下,另外的钱全部用来帮扶村里的贫困家庭。奶奶说,这些钱用来帮扶村里的百姓才能发挥它最大的用途,她相信自己的丈夫也是这么想的。因此,当修建的房子竣工时,奶奶特意在门上留下这12个大字,希望孩子们继承并励志去发扬这一良好家风。”大家深深为高自立始终牵挂穷苦人民,甘愿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看到高自立在写给素未谋面的女儿高馥英的第一封家书,以及回信中,教育自己身患残疾的独生女儿要自立自强,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高自立身居高位,不谋私利,严于律己,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历任红三军政委、红五军十五军政委兼军长的高自立,在井冈山时期已是前八将领。然而反围剿战斗中,身负重伤,从此中共骁将中,不再出现高自立;此后,文武双全但重伤缠身的高自立仍然坚持革命斗争。并转换为我们党早期纪律监察高级干部。

1934年受党的委派赴苏联,任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并亲自撰写《毛泽东传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监察委员会委员、检查部副部长;对苏区反腐倡廉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位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由此成为建党建军以来,唯一一位坦任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的红军将领。在历次军内反腐倡廉中,娄建奇功。净化了革命队伍。

这张照片摄于1938延安。是毛泽东与井冈山出身的将领合影。前排居中坐着毛泽东。毛泽东左右分别是高自立和林彪。足见高自立在我军战争年代地位之高!

也就是这一年,高自立的结发妻子杨竞成接到娘家人的通知,她才知道杳无音信的丈夫还活着。原来,为了家人不受牵连,高自立将家书寄到了不引人注目的岳父母家。杨竞成当即将体弱多病的女儿托交给母亲照管,带着家人的嘱托,赶往陕西延安。 3000多里的路程,山重重,水迢迢,交通不便。这个足不出户的农妇,不知道历经了多少艰难险阻,长途跋涉,才得以夫妻团聚。

见到久别的丈夫,她委屈的泪水成串的往下掉:“你为什么不往家里捎个信?你知不知道家里还有一个残疾的女儿?……”。

在后来朝夕相伴的日子里,她逐渐理解了丈夫的一切所为。夫妻虽然团聚了,但他们的心始终放不下来,惦念家乡的老母亲和小女儿。

在此期间,祖孙两人的生活也苦不堪言。小孙女患有脊髓灰质炎疾病,行走困难,无钱医治,其惨状可想而知。奶奶每天为孙女清洁洗涤腿上的脓血,十个指甲都洗掉了。在诉说家史时,曾继华几次热泪盈眶,泣不成声。坚持工作的高自立外伤内疾,多病缠身,妻子伺候左右,无法返回江西,直到他1950年去世。

在12年的时间里,杨竞成在延安除了照顾丈夫,还做酱油、做鞋子,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也有收入,生活自理,也为边区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她对丈夫说:“女儿是个残疾人,再生个儿子吧?也好互相有个照应。

高自立告诉妻子:自己负过伤,已经不能生孩子了。等全国解放,要多少孩子都有。妻子又说:“没有健康的孩子,咱们会老,要留点钱。” 高自立对她说:“咱们有饭吃,不要什么花费,还有不少比我们困难多的人,应该帮助他们。”于是,妻子将钱全部送给了更需要帮助的人。回江西时,她几乎是身无分文。

在高自立革命精神的熏陶下,杨竞成不仅没有丝毫的怨言,还婉拒了组织上要安排她和女儿工作的计划,回到源头村,做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民。

高自立的女儿高馥英,父亲离开她的时候,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孩,后来还因病无钱医治,落下了终身残疾。在1949年下半年,她曾经接到父亲的两封来信,叮嘱她要学习文化,学有专长,生活自立。半年后,再见到父亲时,已经是天人永隔。年正半百的父亲,英年早逝。

(高自立遗物)

这一辈子,她没有得到过父爱,但是,她知道,父亲是天下最好的父亲,因为,他的爱是博大的。父亲从事的事业,是为了让天下更多的孩子不要失去父爱。

杨竞成带着丧夫之痛,回到家乡后,把大部分抚恤金捐给贫困的乡邻。她为残疾女儿招上门女婿,条件是:穷苦出身、为人诚实和勤劳肯干。天遂人愿,终于觅得任劳任怨的当过长工的”佳婿”。为安抚好高自立的遗属,时任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曾经亲自劝说让她举家迁往省会南昌,安排工作。她说:“不要给组织增加麻烦,全家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村人,最适合的工作,就是在农村种地。”就这样,高妻杨竞成生活在这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直到1968年病逝。人们以为高自立长期在外“当官”一定有很多财产,其实高家一块银元都找不到。高自立唯一的遗产便是一件破旧的棉大衣,一只破烂不堪装文件的小皮箱,和一把破旧的算盘。而高自立的后代,都是普普通通的村民。

他的独生女儿1983年病故。病危时,叮嘱儿子将父亲高自立的遗物捐给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馆准备予以报酬,但他们坚决不受。是他们家不缺钱吗?不是。他们家的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差的。谈到家境,曾继华热泪淋淋“我老公(高自立的外孙子)患有肾病,做过两次手术。儿子务工断臂,孙子抑郁。尽管负债数万元,但我们从来不向组织开口。爷爷当年是提着脑袋闹革命,母亲是残疾,他们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这是我们家的传统。”继而,她转悲为喜地说:“当组织了解到这些情况后,2017年已经将我们家享受低保待遇。”言谈之间,充满感恩之情。 高家几代人,也是红二代,红三代,他们没有倨先辈之功而自傲,而是当很本分的农民。

(安源作家协会主席贺焕明在“监察先驱高自立”座谈会上)

(世界历史巨匠谭养榈老教授在座谈会上)

高自立的名字,对于大多数人,非常陌生。正是英雄归去,深藏功与名。但他的忠于党、忠于国家胸怀天下的廉政风格;他疾恶如仇的纪检监察史实;他的家人不忘初心,传递革命家庭的高风亮节……不正是当代作家应该大书弘扬的正能量题材吗?

高自立的传奇故事很多,在离世前的20天,凭着自己的记忆,为“1933年我党巨额黄金失踪案”专案组提供了可靠的人脉线索,最终离奇破案。(日后续)

最后,用高自立家门题词作注:

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

作者简介:

陈明杰,萍乡人。红色后人。新媒体自由撰稿人。市摄影家、安源作家协会会员。红安源影视创办人。红色民间电影"编、导、摄、制"独立出品第一人。全网“研学电影”创作第一人。主要作品有《毛泽东朱德1930安源行》《武功山·向英雄致敬》《青石板上的传说》《井冈山研学电影系列》《红色安源研学电影系列》《长、株、潭研学电影系列》《百里苏区:武功山》《龙的舞台》等近千部(篇)影视、文学作品。由全球32国华侨领袖举办的客家国际盛会《梦回铜驼》即将发布。

罗雁萍 简介 罗雁萍,女,新中国的同龄人 ,当过知青、护士 、国企中层干部。 1979年开始写作,出版小说散文集《八月雪》。 萍乡市、安源区作家协会会会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