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 余俊仪
想体会登上月球的感受,可以通过VR技术模拟实验;到餐厅点餐不用叫服务员,只要微信扫二维码即可买单;远程调节家里空调温度,只需下载手机APP操作……现代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世界瞬息万变,虽然科技创新加速了社会发展,但“人工智能”下的产物,如手机、电脑、Ipad等,却被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视为眼中钉:“太影响孩子学习了”、“沉迷游戏玩物丧志”、“就不该给孩子买智能手机”......
尽管“智能”造成的消极影响只属于个别现象,但许多中小学校为防患于未然,都明令禁止携带任何电子设备进校。其次,对于大多数焦虑的父母们来说,孩子年幼,自制力不强,“越来越高科技的玩意儿”就像毒苹果一般,看似色泽诱人,实则会渐渐侵蚀孩子的身心。
科技引领社会下的智能产物,变成了家长和学校心目中的“头号敌人”。
面对这一现象,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志敏认为:这个世界正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面对现代技术,包括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等,我们的态度理应是疏,而不是堵。
张志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第九届国家督学,上海市特级校长,百年名校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曾任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上海市格致教育集团理事长。在任职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时,张志敏提出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一办学理念,多次强调“创新”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创新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张志敏认为,除了父母和学校的培养之外,还得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学习的助推器,在课本之外解锁更多认识世界的方式。
智能手机、Ipad、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具备时效高、稳定性强、更快捷的优势,以及拥有查取资料、翻译文章、信息获取、娱乐、绘画等功能。倘若对学生使用“智能产品”给予足够的空间,加以正确引导,而不是“一刀切”,一味指责、干预、防范,那么这些产品也可以为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不仅能劳逸结合,还能使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不应被排斥,反而应该与教育融会贯通。“一成不变”已不是大势所趋,固步自封只会导致发展落后。
作为百年名校的前任校长,张志敏格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说,他表示:“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学校和学生要创新,就要融入时代发展潮流,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只有先开拓眼界,敢于尝试“改变”,才能对科技运用自如,才会对社会发展有深刻了解。
此外,张志敏在格致中学的教育实践,正涵盖了对新兴技术、科学素养和教育实践有机融合的探索。他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大力加强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度,提出“让每一位师生在创新中成长”的办学理念。
作为一位创新型的校长,张志敏在格致中学创造性地构建了由四类、八群、百门课程构成的格致校本课程体系,对学生实施“五能”评价,引进麻省理工第一家内地创新实验室,还首推学生海外课题研究。
至今,格致中学学生申请的专利累计已超过一千多项。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格致中学的“金字招牌”,飞速发展的新兴技术没有被拒之门外,而是“引堂入室”,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相融合,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和核心竞争力。
“教育不是让不同的人成为相同的人,而是让不同的人更加不同。”张志敏说。这一目标的实现,依靠的正是创新。创新精神贯穿格致中学教育教学和治校思想之始终:在张志敏的领导下,拥有百年历史的格致中学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仅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避免了“惩罚”,还占尽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