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无人机要执行什么样的军事任务?侦察比打击更适合它

10月1日的阅兵式上,有款隐身飞翼状无人机首次公开亮相,与攻击2和一款反辐射无人机一起组成了无人机第二方队。攻击2就是翼龙2无人机,该机被中国空军装备后就以“攻击2”为名,可以由此推测,我国以后装备的能进行实弹打击的无人机将以“攻击”为编号,就像“歼”代表战斗机、“轰”代表轰炸机一样。这也可以说明,该无人机无人机已正式列装,成为一款实际服役的无人机,也是世界首款隐身攻击无人机。

传统的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包括“全球鹰”这种大型高空长航时ISR无人机等,都是非隐身无人机,它们只能用于非对抗或低对抗的环境下,其作战想定中几乎不会受到防空火力攻击,因此也几乎没有应对防空火力的能力。因此,因此,这类无人机都无法用于强对抗、高防空威胁的环境,当它们在与强敌对抗时,几乎没有生存力可言。

但隐身无人机与它们不同。

据央视的介绍称,隐身作战无人机“能够对敌人纵深目标实施精确打击,遂行制空突击、压制防空等作战任务”,这些任务表明该机可以在强对抗条件下作战,可以攻击敌防空雷达、防空导弹阵地等高威胁目标。这就是隐身无人机的强大战斗力,是翼龙、捕食者等低对抗环境下作战的无人机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公开的资料和报道中并没有提及该机具体是如何作战的,因此我们只能对此进行猜测。

例如由于省去一切和人有关的要素,因此无人机的体积和空重就可以大大减少,从而提升有效载荷的比例。美国X-47B就采用了超高的内油系数,其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0吨,但其空重只有6吨多,因此可以携带更高比例的燃油来增加航程。这与其他长航时无人机采用的超大展弦比来减少阻的作法不同,因为要保证隐身和突防性能来看或还是从空间有限的航母甲板作业来看,采用大展弦比的平直翼都是不可取的。

同样是为了隐身,即使机内省去了人的空间,但总体空间还是相当有限的,因此无人机即使挂载小型炸弹也无法携带太多的数量。

但是对于侦察情报等ISR任务来说,隐身无人机却是很合适。目前的传感器都可以做到小型化、天线都可以做到与蒙皮共形,因此无人机如果在两侧机翼安装了共形天线雷达阵列进行主被动探测、在机头和机背安装卫星通信天线,就可以悄无声息的在前线甚至在敌后执行预警、侦察、监视、电子情报收集等任务,同时兼具一定的重要目标打击能力。相当于一款“全新类型”的察打一体无人机。

我们还是来看看已经死去了美国海军的UCLASS即X-47B项目,其名称本身就是“无人驾驶、航母弹射起飞的空中监视与打击”,其定位也是“在高对抗环境下提供航母舰载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和精确打击能力”。

但是UCLASS项目在美军内外引起激列争论,美国国会出于发展未来技术进步的想法,希望UCLASS聚焦于“强对抗环境下的强打击能力和有限ISR能力”,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无人战斗机的样子,但美国海军出于实战需要,只希望聚焦“非对抗环境下的强ISR能力和有限打击能力”,说白了就是“捕食者上舰”,并没有什么技术和战术上的突破。

虽然随着UCLASS项目被取消,这样的争论也慢慢平息,但争论本身还是让人们看到,军方对无人机的实际需求始终离不开情报、监视与侦察;在军方的眼中,既然无人机的直接打击能力实在有限,为何不把情报工作更加发扬光大呢。

由于我军近年来在中远程火力方面的进步,在情报侦察方面相对发扬火力的需求来说已显不足,因此我们的隐身无人机也可能是这样,军方将从实际需求出发,利用少量的隐身无人机就可以对宽阔的战场进行不间断侦查,并引导后方更加强大的火力进行远程打击。而利用这样的隐身无人机飞越上千公里,只为扔下两枚炸弹,将巨大的航程优势浪费在无意义的往返起降途中,才是真正浪费了隐身无人机的最重要的优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