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诺奖| 2019诺贝尔生理学奖:面对缺氧,我们的细胞在做什么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2019年诺贝尔生物学奖公布。 三位获奖者分别是: 左: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2019年诺贝尔生物学奖公布。

三位获奖者分别是:

来自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

来自牛津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彼得·J·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

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格雷格·L·塞门扎(Gregg L. Semenza)

获奖理由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氧气供应:他们发现了分子机制,可以调节基因的活性以应对不同水平的氧气。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次的大奖呢?

小黑来带你走近本次诺贝尔生物学奖~

格雷格·塞门扎,和彼得·拉特克利夫发现,在人体细胞中,有一种叫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细胞因子。在氧气浓度太低时,这种缺氧诱导因子-1α就会进入细胞核,给身体通报情况,让细胞赶紧反应。

当人体不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1α又在做什么呢?它完全不发挥作用,因为它被人体分解掉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威廉·凯林,和彼得·拉特克利夫陆续发现,这是因为在人体中,还有一帮分子在默默地搞处理它们(就像垃圾分类)。

当人体不缺氧时,氧气和一种叫作VHL的分子,会将缺氧诱导因子-1α,标记成了“需分解”(就像垃圾分类中的易腐垃圾)。于是,细胞就会把它分解掉,防止人体过度反应。

这种缺氧保护机制十分重要。正常细胞固然离不开它,但癌细胞更加离不开它!科学家合理地推测,如果用药物打破癌细胞的缺氧保护,就有可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甚至杀死癌细胞!

最后,小黑提醒您,这些药物研究仍在进行中,请不要相信非专业人员的虚假宣传哦。

我都当成了喜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