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三个日夜,了解798艺术区的前世今生

今天作为国庆小长假之后的第二个工作日,798艺术区的火热气氛依旧只增不减。10月5日,“798迎国庆暨798系列艺术展”与“798 艺术之夜”系列活动在北京798艺术区正式开幕。本次系列展览和活动以《工厂、机器与诗人的话 —— 艺术中的现实光影》、《百年包豪斯—— 798特展》、《798:艺术区大事记》三部分展示回顾了798艺术区的发展历程。展览通过呈现大量史料图片文献,详细讲述了血脉中流淌着包豪斯基因的 798如何从一个老工厂转型成一个国际当代先锋艺术园区,阐明了艺术家的工作与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关系,及其对当今人类生活的影响。

同时,艺术区围绕北京市发展夜间经济的需求,推出了“798 艺术之夜”。活动结合四个板块,旨在深入挖掘 798夜间文化消费潜力,进而将艺术区打造成国内外游客夜间文化消费目的地。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从驻扎艺术区的艺术家自发举办,到艺术区管委会接手,北京 798 艺术节已经举办了十四个年头。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故 “2019 北京 798 艺术节”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为主线,围绕“新中国建设、特别是电子工业发展的七十年”、“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七十年”与“ 798 艺术区的发展历程”等主题,梳理并呈现了我国当代文化艺术繁荣多元的发展成果,在迎接国庆的同时为国内外的观众准备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艺术盛宴,从不同维度展示了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及首都的文化风貌和朝阳区的文化特色

北京 798 艺术区以当代艺术为媒介,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大最重要的公共艺术传播交流平台之一;每年秋季举办的 “798 艺术节”更是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不怪有人说,“来北京要去三个地方:故宫、长城、798。” 可见,798 艺术区作为首都的文化名片,早已肩负起向全中国以及全世界展示新中国当代艺术成果的重要责任。

▲ 开幕现场

此次艺术节的主题展 ——《798 迎国庆暨 798 系列艺术展》在 798 艺术区 A07 楼、A08 楼举办,由《798 包豪斯 百年包豪斯 —— 798 特展》、《798:艺术区大事记》、《工厂、机器与诗人的话 —— 艺术中的现实光影》三个展览组成。此外,艺术区管委会从园区内的上百家艺术机构的展览计划中,甄选出 20 个与活动主题契合的优秀展览,在艺术节期间平行展出,集中展示新中国当代艺术成果。

▲ 开幕现场,798艺术区街头

下午四时整,“798迎国庆暨798系列艺术展”开幕式正式开始,系列展总策划人王彦伶、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里等人上台致辞,并与嘉宾共同进行系列展启动仪式。

▲ “798 迎国庆暨 798 系列艺术展”总策划人王彦伶在开幕式上致辞

▲ “798 迎国庆暨 798 系列艺术展”启动仪式

▲ 开幕式现场

▲ “798迎国庆暨798系列艺术展”总策划人王彦伶与嘉宾合影

《798 包豪斯 百年包豪斯 —— 798 特展》

▲ 展览大厅入口

此次主题展之一的《798 包豪斯 百年包豪斯 —— 798 特展》展览主要分为三部分来讨论包豪斯和 798 的关系,从第一部分建筑设计与包豪斯的关联入手。

1919 年,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创立了包豪斯学校。尽管学校仅仅存活了 14 年,然而“包豪斯主义”却因其代表的觉醒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以及始终秉持的实践理性,成为了 20 世纪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引领者。其宗旨是将设计看作一种社会功能和可实践的社会行动,追寻在理性价值下服务社会大众的实践,其自身带有强烈的实验性和开放性。

▲ 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学校

从包豪斯学校和它的理念与精神诞生到今天,已经整整 100 年了。798 艺术区的前身 —— 718 联合厂厂区,被认为是国内最典型的包豪斯建筑群,其设计由当时民主德国德绍设计院在 50 年代初完成。那时的包豪斯风格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技术性以及对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支持程度,强调成本控制并更加坚持功能至上。

这些特征,在 718(798)厂的经典弧形厂房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没有任何多余装饰、朝北的连续高窗和弯曲的屋面为室内空间赢得了最大的室内空间和柔和的自然光,为后期的艺术区转型提供了独特的空间基础。

格罗皮乌斯认为,工厂建筑的环境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因素,但仍然是人的思想与意志的外观,与之有着“创造-适应-再创造”的关系。718 联合厂区的“工业区 - 艺术区”的历史轨迹,也是包豪斯精神的体现。

▲ 策展人程大鹏在展览现场为观众导览

第二部分,“798”是中国工程设计进程中从零开始到系统建成的完整产业设计的优秀案例。1951 年,国营华北无线电厂(即 718 厂)的建厂工作第一次被提出。周总理批示同意后,在请求苏联援助建厂时却遭到了拒绝。中国政府转而向东德寻求援助,时任国家电信工业局技术处处长的罗沛霖博士在辛劳奔走考察了民主德国十几座城市近 50 家工厂及研究所后,动员协调起整个东德电信工业力量共同支援 718 厂的建设。

▲ 展览现场

第三部分,由 718 的老厂区到 798 艺术区的更新变革过程是一次非常典型的中国的城市更新案例。2003 年,艺术家租用这里的空房子举行画展,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人士前来参观。著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也是其中之一,她把 706、751 和 798 的厂区整整走了一圈,惊奇地发现这里是全世界仅存的完整的包豪斯工业建筑群。自此,老工厂赢来的新生,在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中国社会结构的激烈变革中,完成了工业到艺术的蜕变。

▲ 展览现场

《798:艺术区大事记》

由舒阳策划的《798:艺术区大事记》以时间为线索,经历了 5 个月的资料收集和梳理,分四个单元呈现了 798 艺术区发展历程中的节点事件和典型案例,使之成为第一个全面真实呈现 798 艺术区发展历程的历史文献性展览。可以说,“大事记”展为“百年包豪斯”展的最后一个部分,即厂区功能更迭,提供了完美的注解。

▲ 展览现场

展览的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部分,“文化 798”单元:主要呈现七星集团通过企业改制,从原军工电子企业向文化艺术产业的转型过程中文化艺术机构如何进驻,为城市的新生活提供了硬体条件的过程。

第二部分,“时代 718”单元:运用裸眼 VR 技术呈现的展厅,像穿过时光隧道般,把艺术区发展的前史呈现出来;

第三部分,“艺术 798”单元:详细叙述了艺术如何进入这个区域,呈现一些早期进驻的重要艺术家原创作品,以及重要艺术机构的进驻。从而可以体验到 798 艺术区在发展中的精神内核;

第四个部分,“物语 798”单元:谈论艺术区的社会服务功能。

▲ 展览现场

展出的资料包括以往的展览海报、重要艺术家及其作品、口述历史的影像等。工作团队在策展过程中做了近上百个口述采访 —— “这个展览光是口述历史就长达 35 小时”,展览团队的曲先生这样说 —— 对象包括艺术家、机构管理者、政府公务员、七星集团等等各种身份的采访对象。他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百个关于 798 的采访,就有一百个 798 的故事”。因此,未来会做 798 口述史的出版物,作为历史资料留下来。

▲ “798系列艺术展”总策划人王彦伶与老人交谈

同时在展览现场“凤凰艺术”遇到了园区早期的一些艺术家,为他们拍下了与过去的自己“穿越时空”的合影。

《工厂、机器与诗人的话 —— 艺术中的现实光彩》

在中国,任何事都不是偶然的,所有的树都是些树秧树苗,每件事不是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形成自己含义,而是从与其他事物共有的将来中定义自身。森林正在形成,这就是为什么描述这个国家是无用的 —— 她需要阐释。

—— 西蒙·波伏娃,1957

▲ 策展人刘鼎向嘉宾阐释展览

策展人刘鼎讲道:

这个展览让我们有机会从工业的角度来思考当代艺术的关系和当代性的关系,重新思考新中国 70 年历史中艺术家的工作跟国家、社会、工厂发展和现代化关系如何;这些遗产对于今天的影响是什么;社会转型与今天形成什么样的关联。展览呈现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创作,是来自东欧和美国,以及欧洲的艺术家们的创作。他们有的从与中国发展有紧密联系的视野,有的来自于对于中国的想象,也有来自于平行时空中发生的平行事件,以及在同样形态结构的社会下其他国家的艺术家们不一样的视角所做出的判断和反映。所以这个展览有内部和外部,还有历史和今天互闻的视角,来想象我们这样的时空。

这个以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为思考对象的大型研究性展览分布在四个楼层,三个角度展开,包括六个特别项目:“《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在中国(1949-1954)”、“内与外之间的交叉跑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尺”、“水库速成记”、“模范”、“生产热:重读《生产模式:透视中国当代艺术》”。

▲ 白宜洛《人民-2》 2003 相纸、线尺寸可变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展览通过现当代艺术在不同时期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分别以“劳作的场域”、“棱镜中的社会与艺术”和“现代化的现场”为切入点,呈现了新中国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建设当代社会的整体设计和思想体系,及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数个阶段的调试与转变。从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在中国的逐渐现身,进入新中国后对国画的改造,五十年代围绕“油画民族化”的讨论和实践,“大跃进”中的艺术生产,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对文艺领域的绝对性主导,八十年代的形式解放与观念更新,九十年代当代艺术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的市场化和再次体制化,直至艺术的创作自 2008 年以来逐渐显现出去现实化的倾向 —— 在这个由部分节点所粗略勾勒出的艺术演进过程中,艺术领域始终与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保持着密切的对话,并作为创作领域的生产者,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景观的一部分。

▲ 吴小军 《劳动使人自由》2008 霓虹灯 200 x 300 厘米 作品由艺术家与魔金石空间提供 (图右)

▲ 《水库速成记》 特别项目

▲ 《劳模》特别项目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数量众多,嘉宾和观众们刚开始参观的时候天边尚有太阳的余晖;在各个楼层把作品从头至尾看个大概再出门,月亮都出来了。

“798 艺术之夜”是 798 艺术区响应北京市政府提出的发展夜间经济的口号,为满足北京市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而推出的系列活动。活动为期三天,内容包括十项特别策划项目、四十余场艺术展览、八家网红展览和园区餐饮商业配套四大板块,深挖 798 艺术区夜间文化消费的潜力。

▲ 领导嘉宾合影

5 日当晚七点整,“798 艺术之夜”点亮仪式开始。包豪斯广场的灯光艺术装置“观月计划”与天上的月亮相映成趣。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小广场的互动灯光装置“互动小广场”成了老幼皆宜的欢乐所在;大千当代艺术中心的东方美学市集和 798 创意市集以及园区内八家开办网红展的机构从下午一直营业到晚上十点;798 东街北口小广场的波斯文化艺术节和7号停车场的加拿大原版音乐启蒙·互动亲子剧更是嗨翻全场。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产生与社会背景、社会体制、政治格局,以及艺术家个人的性格、生活、所处的时代等密切相关。我们无法脱离创作者和他/她所处的时代而单独理解一件作品。可以说,时代性与在地性是每件作品的灵魂之所在。798 系列艺术展作为一整组相互关联的文献展,其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它让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家的初衷、以及所有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历史有了坚实的物质承载。可以说,看过这个系列艺术展,无论是艺术家、艺术爱好者或只是到 798 艺术区参观的普通游客,都会对包豪斯建筑设计风格、北京 798 艺术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当代艺术发展历程有更清晰的了解与认识。这些经验无疑,将成为他们理解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得力助手。据悉本次系列展览持续到 2020 年 4 月 30 日。

展览信息

2019 北京 798 艺术节

展览时间:2019.9.26——10.25

798 包豪斯 百年包豪斯 —— 798 特展

展览时间:2019.10.5——2020.1.30

包豪斯大篷车中国行

展览时间:2019.0915——2019.10.10

798:艺术区大事记

展览时间:2019.10.5——2020.4.30

工厂、机器与诗人的话 —— 艺术中的现实光彩

展览时间:2019.10.5——2020.04.30

参展艺术家:安德烈斯·安杰利达基斯、佚名、白宜洛、约瑟夫·达伯尼格、彼得·多鲍伊、哈伦·法洛基、顾德新、古元、韩磊、洪浩、何锐安、黄新波、胡尹萍、卢卡奇·亚桑斯基与马丁·波拉克、金山、艾萨·霍克森、蓝玉田、厉槟源、李桦、李燎、林兆华、李消非、李尤松、刘窗、刘艾真、刘建华、刘声、娄烨、尤恩·麦克唐纳、新刻度小组、钱喂康、艾伦·塞库拉、铁木尔·斯琴、宋冬、王东海、王广义、王浩、王鲁炎、王琦、王庆松、王墒、王世龙、王卫、王友身、韦蓉、文慧、吴家华、吴小军、杨欣嘉、姚清妹、袁运甫、曾宏、曾景初、张晖、张英洪、赵半狄、郑国谷、朱岩、宗其香、周铁海。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任艺时 责编/yyc)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