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品牌纷纷对拼多多避之不及:“山寨假货”成毒瘤是主因

从上市初期,由于“山寨假货”问题众品牌商对拼多多的一众讨伐,再到苹果要求供应商停止对拼多多平台的供货

从上市初期,由于“山寨假货”问题众品牌商对拼多多的一众讨伐,再到苹果要求供应商停止对拼多多平台的供货,再到最近的海蓝之谜与拼多多的纠葛。一直以来,拼多多与大品牌商之间总是“绯闻不断”,但每次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1

“海蓝之谜:9月30日起入驻拼多多百亿补贴,今日大促全场五折”,拼多多在在抖音和微信广告的推送,引起了一众人的关注。

众所周知,海蓝之谜是雅诗兰黛旗下的顶级护肤品牌,也属于化妆品中的奢侈品了。然而在拼多多上,有些商品直接售价在5折左右,算下来,一份就节省800元左右。

如此折扣,对于用户来说,有着绝对的吸引力,加上拼多多在头条以及朋友圈广告的大力推广,本应取得不错效应。然而,就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品销量来看,并不理想,商品数量35件,其总销量才3390件。

然而,进入海蓝之谜天猫官方旗舰店,进入其中一款面霜产品,就会发现其月销量达4350件,就已经超过拼多多整个平台的销量。这样看来,不是产品的问题,而主要就在于平台的问题。

更令拼多多头疼的是,“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10月6日,海蓝之谜官方发布声明,目前海蓝之谜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官方线上销售渠道仅有:官方网站及授权的百货店官方网站、天猫旗舰店和招商银行网上商城;线下官方销售渠道为各地区授权的百货专柜及两家丝芙兰线下店铺、宝格丽spa以及免税店。

这里面并没有包含拼多多,那么拼多多平台上的正品供应来源于哪里?通过拼多多平台上的产品来源来看,其主要都是来源于一些海外专营店,采取的都是全球购的模式,而并非拼多多平台直营。

海外购商品品质本身就参差不齐,天猫国际、考拉海购这些自建仓储,打造完善供应链的海外购平台,商品品质还能够有一定的把控。而对于拼多多平台上的这类小商家,往往都是商家们自己经营,对于商品质量的把控,自然也会有所欠缺。

这样一来,在拼多多上购买的海蓝之谜真的是一个“谜”了。

2

而拼多多平台上的乌龙,也并非这一次了。从去年双十一开始,拼多多就推出了百亿补贴计划,为此,拼多多平台上的苹果等产品迎来了大降价,相对于其他电商平台,价格相差了几百元,新款iPhone在18年双十一期间累积销量突破20万台。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4月8日,有经销商表示,“苹果禁止获得授权的经销商在拼多多销售苹果商品,同时也禁止授权经销商向拼多多的商户销售商品。”

拼多多深夜回应,平台对苹果产品经销商进行最严格的资质审核,所售的新款iPhone均为正品行货,且均可提供正规发票”。

拼多多虽然这么说,但是,苹果并没有买帐,苹果对于拼多多的忌惮,主要来源于对于拼多多平台上“山寨假货”对于苹果自身品牌的影响。

“苹果之所以禁止给拼多多供货,主要是拼多多商家苹果产品货源鱼龙混杂,有些商家甚至用翻新机冒充新机销售,这已经影响到了苹果的品牌形象。”一名经销商表示。

苹果对于拼多多的忌惮与惩处,只是众多品牌商与拼多多之间间隙的一个缩影。

3

拼多多曾经的起家得益于“山寨假货”,拼多多成也于此,败也于此。

对于拼多多来说,廉价的“山寨假货”确实获得了大量五环外用户的青睐,据国家统计局在2019年1月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也就是人均月可支配收入1218.5元。

在如此低收入的情况下,用户选择商品是首要考虑因素就在于价格,而拼多多上低廉的价格正好击中了五环外用户的这一痛点,这也让拼多多能够在3年不到的时间内用户量激增到3亿。

拼多多虽然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对于品牌商来说,拼多多放任“山寨假货”的流行,挫伤的是这些知名品牌商的品牌形象,而这些伤害品牌商品牌形象的行为。拼多多牺牲他人,成全自己,让拼多多与品牌商之间已经存在间隙。

曾经的海尔为了生产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怒砸“不合格冰箱”,把质量意识“砸”进品牌灵魂,有了如此决心,才让海尔的品牌形象逐渐深入人心,让海尔品牌逐渐获得用户的信赖。

对于这些品牌商来说,他们花费了数十年的精力才建立起品牌形象,而在拼多多上,可能就是一个“Hdiler”就能毁掉“Haier”这数十年的苦心经营。

有几个品牌商愿意冒此风险,用自己几十年的经营,赌在拼多多这刚成立几年的平台之上?

虽然在“山寨假货”事件出现之后,拼多多采取了一些所谓的打假措施,但这也仅仅是一些表面功夫。因为对于拼多多来说,一下子扫清这些“山寨假货”品牌商,牺牲的就是拼多多的发展速度。

因为没有了这些“山寨假货”品牌商,拼多多的廉价优势也将不再,没有了廉价商品,拼多多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也将不再,拼多多自然不愿意一下子下功夫将其全部一网打尽。

正如18年拼多多黑心纸尿裤事件中的卖家直言:“拼多多完全知道我们有多差,但是他们不敢拿我们怎么样...如果说我们被淘汰了之后,拼多多就火不起来了,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拼多多这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为,让品牌商何以放心进驻拼多多?品牌商可不愿意用自己的品牌信誉为拼多多买单,拼多多不处理完自己平台上的“山寨假货”问题,品牌商绝对没勇气进驻拼多多。

同时,对于一些大品牌商来说,拼多多上面的用户属性与其品牌也并不完全相符。

据企鹅智库发布的《拼多多用户研究报告》显示,拼多多用户群体以三四线城市低学历用户群体为主,其消费观主要以追求折扣为主,主要追求的就是拼多多平台上的价格优势。

这些用户群体,对于品牌的忠诚以及认可,并没有那么强烈。以网易严选为例,从2017年入驻拼多多这一平台以来,上线近一年的网易严选旗舰店提供了89种商品,共拼购成功600多件,不及自身平台一个月的销量。

对于大品牌入驻拼多多来说,冒着品牌形象风险,成为拼多多的帮衬。同时,入驻拼多多,还得重新打造供应链体系,为拼多多提供服务,这样“不赚钱,陪吆喝”的事情,品牌商不愿意入驻是正常的。

4

没有了品牌商的入驻,对于电商平台发展来说,也是一个致命伤所在,这就意味着没有丰富的商品可供用户选择,不能充分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拼多多,后续发展自然受到局限了。据拼多多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衡量电商的重要指标GMV、活跃买家增速持续放缓,拼多多曾经的高速增长不再,拼多多的神话也已破灭。

为了继续保持增速,在微信流量红利耗尽之后,拼多多也开始砸钱换取增速了。从2018年双十一开始,拼多多就推出了百亿补贴计划,这一计划也成为了拼多多一直以来解释平台商品价格便宜的缘由之一。

这一百亿补贴计划从去年双十一,到今年618,还将持续到今年双十一,补贴虽然给自己带来了好看的数据,但这也严重损害了自身的利益,据拼多多财报显示,拼多多的获客成本高达286元。

曾经的廉价获客成本是拼多多节约成本,能够成功立足竞争的关键,然而,现在高额的获客成本支出,让拼多多也开始进入了“绞肉机发展”模式。

同时,外部的压力不减,淘宝押注聚划算,专注下沉市场,带来了3400万的新增用户。“京东拼购”直接升级为“京喜”,成立拼购事业部,开始在下沉市场围剿拼多多。

这也让拼多多不敢完全放手一搏,去抓供应链建设,清楚所有的“山寨假货”品牌,拼多多保发展只能选择牺牲品控,牺牲质量监管。

然而,“山寨假货”是绝对难以获得用户长期信任的,没有大品牌商的支持,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商品需求。

而拼多多自身推出的“新品牌计划”,也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山寨假货”让拼多多快速崛起,同时也让拼多多与品牌商之间存在了鸿沟,不知拼多多是否会后悔当初放任这些“山寨假货”自流的举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