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ulive直播看时空的网络直播变相涉赌

网络直播(主要指秀场类直播和游戏直播)兴起之始,各色乱象就层出不穷。同时伴随着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针对乱象连续出台的监管政策,一边是乱象不断通过变相伪装的合法化。监管似乎总要比乱象的变异迟滞一步。部分直观乱象虽在一定程度得以控制,然而,危害更大的涉黄涉赌非但未能被有效清理,反倒以变相形式安全潜伏下来,藏身暗处愈演愈烈。

尤其是在直播市场整体发展下行的背景下,低陈本高暴利的涉黄涉赌模式更具诱惑力。除上线之初就锁定黄赌牟利的平台外,一些原本走正规途径的直播平台,也转而在在政策和法规的空隙中寻找利益增长空间。

早在2016年,相关部门连续出台多项网络直播管控政策之时,就有评论喜称直播乱象走到了尽头,市场将迎来健康发展的良性生态。可是结果并没有预期的那样乐观,近三年过去,大量变相黄赌内容依然充斥着直播平台。不仅众多中小型平台大打法律擦边球,连头部直播平台也开始不断向灰色地带伸手,陌陌、虎牙、斗鱼、花椒等平台均相继曝出涉赌丑闻。而且,无论涉赌多么明目张胆,平台方只需将责任推给主播和用户便万事大吉。

当拙劣借口成为直播平台成功逃避法律制裁的不二法宝,结果必然是:赌博内容仍在野蛮横行,用户仍在不断被收割财富,直播平台仍在以此获取暴利,评论仍在称网络直播并非法外之地。

揭开网络直播的表象,真实情况却是,黄赌乱象之泛滥,用猖獗来形容毫不为过。客观地说,当下的网络直播,俨然如同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且危机四伏。在社交、娱乐的精巧面具伪装下,用户不知会掉入哪处陷阱。

相比于变相涉黄,直播平台上的变相涉赌更为令人堪忧。这些变相涉赌直播平台都是经过正规工商注册的科技公司所开设,其合法外衣令初涉平台的用户很难及时透过表象看清本质。等产生警觉,早已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涉黄内容,对成年人的精神控制有限,荷尔蒙的刺激不可能长期持续,对财产造成的损失也不至于超过用户的负担底限。而赌博,却是不折不扣的精神毒品,一旦沾染,多数人难逃倾家荡产的命运。

在这篇文章里,草果就以一个名为“ulive”的直播平台为例,再次解析直播平台变相涉赌模式,揭开隐藏于直播面具下的真相——

兼具打赏礼物中奖和竞猜游戏两种模式的ulive直播

当下的直播平台所采用的变相涉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打赏礼物中奖,二是开设“竞猜游戏。”不得不说,当管控政策和法律法规主要着力治理其他乱象时,对网络直播变相涉赌的疏忽,给这些平台留下了不小的生存空间。一些变相涉赌直播平台从2016年上线至今,一路有惊无险,恐怕连平台经营者也没料到这条旁门左道居然走得如此顺畅。相对宽松监管的环境,使一开始还抱着铤而走险心态的直播平台变得愈发肆无忌惮。一些原本只采用打赏礼物中奖或竞猜游戏其中之一模式的平台,也逐渐开始兼具两种模式。同时,虚拟货币兑换法定货币的交易,也开始由暗到明地试水。Ulive直播,便兼具了打赏礼物中奖和竞猜游戏两种模式。

ulive直播是重庆网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网络直播APP应用。从天眼查获知,重庆网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地址为重庆市北碚区新茂路1号,注册登记机关为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碚区分局。与众多开设中小型直播平台的网科技公司情形类似,公开资料上,行政许可证、资质证书、电信许可证等栏均为空白。

一些网络直播平台,为导入流量会开通多个入口吸引不同喜好的用户。辅助入口通常披着低俗、情色的马甲。Ulive直播另一个马甲颇具恋足癖式的另类性暗示,叫“丝足伊人”。下载“丝足伊人APP”,同样登录到ulive直播平台。

ulive打赏礼物背后的玄机

ulive直播平台的虚拟货币叫优币,1元人民币可充值兑换10000个优币。10元起充,最高可充值3万元人民币购买3亿优币。充值不限次数。

多数直播平台单次充值限定在5千元人民币左右,ulive,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平台,单次充值竟可高达3万元人民币。虽然比起陌陌直播的单次可充值5万元来说还算是小巫,但也足以暴露小平台同样有着一张贪婪的嘴脸。

表面上看,ulive的运营内容属于典型的秀场类直播,采取的是用户充值,观看直播,给喜爱的主播打赏礼物这一传统运营流程。但进入直播间后,很快就会发现端倪。在ulive的直播间里,给主播打赏的都是一些刚注册小号,赠送的也只是零星低值的礼物。级别稍高点的用户,多数并不打赏主播,而是打赏自己。平台设计了用户可以给自己赠送虚拟礼物的功能。

要知道秀场类直播平台的营收主要来源于用户对主播的打赏。如果用户不打赏主播,主播的收入从何而来?直播平台又如何生存?更怪异的是,用户打赏自己礼物却收不到礼物。礼物哪里去了?答案是被平台方收取了。从逻辑上讲,主播是平台运营的核心载体,平台通过主播生产的直播内容来进行流量变现。而ulive却设计了用户自我打赏功能,跨过主播这一直播内容的生产者,由平台方直接收取虚拟礼物。用户又为何愿意接受这一模式,这种怪异模式设计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在此先伏一笔,稍后解答。

Ulive直播平台上的虚拟礼物分两种,分别是“幸运礼物”和“豪华礼物”。用户送出幸运礼物,无论是送给主播或是自己,都可能获得数百到数千倍不等的虚拟货币(优币)奖励。

早在2007年,文化部、商务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除利用法定货币购买之外,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不得采用其它任何方式向用户提供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然而,当下的网络直播平台及各游戏平台,罕有不设计虚拟货币奖励机制者。利之所趋,法为何物?一纸空文罢了。

在这一奖励机制的诱导刺激下,用户原本单纯的打赏,变成了为获得更多虚拟货币为目的的博彩行为。草果曾目睹有用户为获得奖励一次送出9999个礼物。按最低价值为500优币的礼物算,9999个礼物,折合成人民币499元。若按价值1万优币的礼物算,9999个礼物价值人民币为9999元。也就是说,用户花3万元人民币充值的3亿优币,理论上在不到一秒时间就可能被系统吃掉。高额的礼物打赏与高额充值相对应,目的不言而喻,无非是在最短时间最大化吞噬掉用户的金钱。

直播间里的用户根据“经验”总结出自以为是的最佳性价比,多数人选择一次打赏199、520、1313个礼物,手指高频率的点击下,真金白银源源不断流入直播平台。而用户所期望的中奖回馈,被系统算法牢牢控制着,赢到的永远比输出去的少得多。即便如此,大量用户依然被可能中奖的侥幸心理牢牢抓住不断投入金钱。

无论直播平台方给出何种冠冕堂皇的解释,都难以掩盖虚拟货币奖励机制的本质就是一种博彩形式的事实。其目的就是要为赌博行为的产生提供先决条件,即,使用户有可能获得高于充值数额虚拟货币。

如ulive这类变相涉赌直播平台,自然不会仅止步于形式。仅仅是虚拟货币的刺激,尚不足以令用户丧失理智地疯狂充值,还需设计一条虚拟货币兑换法定货币的秘密渠道。唯有现实的利诱,才能彻底突破用户的理智防线。

PC端时代,赌博平台只能直接在网站上设计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的双向兑换端口。一旦被查处,网站经营者铁定承担组织赌博罪的刑责。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直播兴起,主播这一职业的出现为变相涉赌直播平台“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直播平台只需在运营模式和主播的薪酬制度上加以设计,就能促使主播承担起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反向兑换的功能性角色,从而构建起完整的赌博陷阱。而且,看似与平台并无关系。

以ulive为例,用户在直播间里通过打赏等行为获得虚拟货币奖励后,将虚拟货币兑换成直播间里的大额“豪华礼物”送给主播,主播用收到的礼物按高达75%的比例从平台提现出人民币,再通过微信或支付宝转账给用户。也就是说,Ulive直播的虚拟货币优币,相当于赌局中的筹码,豪华礼物则是提现工具。如一个“爱的火山”价值1000万优币,折合成人民币即1000元。按75%的提现比例,主播可给用户返现750元现金。

主播与用户的转账记录

不出意料,和众多设计有虚拟货币奖励机制的直播平台一样,ulive的直播幌子之下,同样掩盖着一条充值、中奖、变现的完整赌博链。

实践证明,这条赌博链的构建模式,经过与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博弈检验,是一条“安全”的变相涉赌模式,目前被大量直播平台所普遍采用。一旦被曝光,平台方只需称虚拟货币返现行为只是主播和用户的私下交易,便可轻易规避法律风险。

竞猜游戏,ulive的另一个陷阱

在ulive直播平台上,除打赏礼物中奖这一变相赌博模式外,还暗藏着另一个同样凶险的陷阱 竞猜游戏。

众所周知,所谓竞猜游戏,功用并非娱乐,而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分出输赢。包括诈金花、德州扑克、牛牛、梭哈、百家乐在内的各类竞猜游戏,无一不是典型的赌博形式。

为模糊竞猜游戏的赌博属性,ulive将传统的纸牌游戏改版,更名为“智勇三国”,设计成了三个三国卡通人物的pk。其实质就是系统给出三副牌比大小。

用户在游戏中下注,押中PK胜出者获得三倍虚拟货币奖励,反之输掉虚拟货币。据草果观察,晚九时以后,是用户参与游戏的高峰期,24秒一局的游戏,每局下注的虚拟货币,折合成人民币通常在3千元左右。近三百个直播间里,都开设着这种竞猜游戏。

一些平台会通过技术手段,调低赌资显示数据来掩饰涉赌的严重性。实际下注金额或远高于个体用户所见金额。如下图显示,胜出方下注金额为24万优币,按三倍的赔率,用户最多能获得72万优币,但飘屏却显示为147万。

无论竞猜游戏还是打赏中奖,莫不是建立在欺诈的基础上。系统控制着赔率,并可针对每个ID进行操作。用户最后绝无获利的可能。偶尔押中,不是运气,更无关概率,不过是平台为蛊惑用户陷入深渊抛出的诱饵。

据草果所知,有损失惨重的用户威胁要曝光ulive的涉赌性质,9月9日,ulive平台突然对“智勇三国”游戏设置权限,原本人人可见的游戏从直播界面上消失,用户需要升至21级才能看到并进行游戏。升至21级需要充值两万多元人民币。虽然新用户暂时看不到竞猜游戏,网警或记者进入直播间也同样看不到。ulive直播在伪装上可谓费劲心机。但画皮之下,终究是劫掠的本质。

不言而喻,与打赏中奖一样,用户疯狂充值进行竞猜游戏的唯一目亦是希望赢得更多虚拟货币,再通过主播将虚拟货币兑换成人民币。虚拟货币返现,在类似ulive直播这样的平台上完全是公开的秘密,也是这些平台直播幌子下的真正生存手段。

主播为何要与用户进行虚拟货币与人民币的兑换?

简单地说,是因为平台方所设计的薪酬制度。主播受聘于直播平台,需要完成平台定下的任务,即收取到一定数量的礼物才能拿到薪酬。而变相涉赌直播平台上,用户即赌客,在后台程序的控制下,无论是进行打赏还是参与竞猜游戏,始终都处于输钱的状态。偶尔赢得虚拟货币,第一意愿自然是兑换成人民币弥补损失。所以基本不会无偿给主播。这就促使主播必然要从用户手中购买礼物来完成任务。即便主播将从平台兑换出的人民币全额返还给用户,主播至少还能完成任务拿到薪酬。况且,主播收到足够数量的礼物,平台方还会另行奖励。

现在可以揭开ulive设计用户自我打赏功能的猫腻了,这一特殊功能对迫使主播承担起虚拟货币与人民币的反向兑换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图是放之众多涉赌直播平台皆准的一个变相赌博流程。略有不同的是,ulive通过一种桥梁式设计使用户的虚拟货币可以直接从平台兑换出人民币。

网络直播平台的虚拟货币系统中,充值货币用于用户在直播平台的付费行为,提现货币则是平台支付主播薪酬的计量货币,两者本该泾渭分明。Ulive却在充值货币和提现货币之间建立起一条兑换渠道。用户用充值购买的虚拟货币优币进行打赏,根据打赏的流水,可产生一定比例的提现货币优豆。打赏主播,流水产生的优豆归主播所有;自我打赏,优豆则归用户自己所有。用户只需通过实名认证后,就可以用优豆从平台提现出人民币。提现通过支付宝支付,用户当日在ulive直播平台提现优豆,次日可在支付宝收到转账,转账来自一个名为“天津共享经济资讯有限公司”的账户。

用户打赏主播,流水归主播所有。打赏自己则贵用户自己所有,且流水可以直接从平台提现,如此一来,用户愈发不会无偿打赏主播。

再明显不过 ,用户自我打赏这项特殊功能的设计,有两个目的。其一,杜绝主播收到用户无偿打赏的可能性,迫使主播通过现金购买礼物的方式来完成平台所定的任务。其二,在主播给用户线下转账之外再建立一条虚拟货币兑换人民币的渠道。双管齐下,进一步巩固赌博链关键的返现环节。

也就是说,ulive所设计的用户自我打赏功能,不仅迫使主播必须与用户进行虚拟货币与人民币的返现兑换,同时也在平台上直接建立了一条虚拟货币兑换成人民币的通道。这也意味着,ulive违反的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行政性法规,而是已经突破了刑法的红线。

Ulive直播的变相涉赌逻辑

通过解析打赏中奖和竞猜游戏,ulive直播变相涉赌的逻辑清晰可见。在这条赌博链中,第一要素无疑是虚拟货币奖励机制。首先,平台设计虚拟货币奖励机制使用户获得高于充值数额的虚拟货币,再通过主播薪酬制度及用户自我打赏的特殊功能设计,迫使主播用现金去收购用户的虚拟货币。至此,赌博链从理论上基本形成,但仍还缺一个重要环节,即高比例提现礼物的设计。正规直播平台,因为运营成本所限,主播礼物提成比例通常低于50%,而ulive所设计的豪华礼物,提现比例却高达75%。一些平台甚至高达90%。

前文所述,ulive的幸运礼物一次可送出9999个,若是赠送高价值的幸运礼物,用户点击屏幕一次的消耗可达3万元人民币。完全无需特意设计高比例提现的礼物?平台方所称的方便用户赠送大额礼物这个由头从逻辑上说不通。激励主播的由头更说不通,如此超高比例的提现,剩余利益根本无法维持直播平台基本运营。唯一合理的解释,也是平台方设计高比例提现礼物的真正目的,是要在赌博陷阱上放置一大块利益的诱饵。礼物提现比例越高,主播给用户返现就越多,也越容易刺激用户的参赌欲望。以利诱之,才能令用户源源不断跳入赌博陷阱。即便提现礼物高达100%,于ulive直播平台而言,也是百利而无一害,因为平台方吃掉的恰恰是高比例提现礼物诱惑下,用户在打赏过程和竞猜游戏过程中被赔率吃掉的大量虚拟货币。

众多类似于Ulive直播这样的变相涉赌直播平台,就像一架架藏身网络的非法财富收割机,在虚拟货币奖励机制+主播主播薪酬制度+高比例礼物提成三把利刃的合谋下大肆收割用户的金钱。在ulive直播平台上,短时间输掉几十万的用户比比皆是。一些主播疑惑,以前那些高级别的用户怎么都消失了。作为变相涉赌的利益分成者,主播自然并非真不明白,而是不愿去触及真相:那些高级别的用户已经倾家荡产了。

但是,只要变相涉赌直播平台存在,就依然有用户源源不断地进来。一批高级别用户消失,另一批低级别用户升起来。如同韭菜,割了一茬,又出一茬。

《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不得向用户提供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兑换法定货币或者实物的服务。”

《公安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规范网络游戏经营秩序查禁利用网络游戏赌博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开设使用游戏积分押输赢、竞猜等游戏的,要设置用户每局、每日游戏积分输赢数量,不得提供游戏积分交易、兑换或以“虚拟货币”等方式变相兑换现金、财物的服务……”包括ulive在内的众多变相涉赌直播平台,对这些三令五申的行政性法规完全是置若罔闻。

对网络直播变相涉赌,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否已缺位过久

黄和赌,无疑是这世上最暴利的两种非法行当。现实社会,黄赌为法律所严厉打击。进入互联时代,黄赌便开始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寻求生存空间。以移动客户端为平台的网络直播兴起之后,黄赌似乎找到了滋生的温床。由小心遮掩到肆无忌惮、由以身试法到披上合法外衣、由第三方进行虚拟货币和人民币的双向兑换到平台尝试直接设计兑换途径,从网络直播变相涉赌的模式演变不难看出,宽松的外部环境确实助长这些平台的气焰。2018年,公安部在全国范围部署、展开净网行动。ulive选择这个时间上线运营,到底是怎样的有恃无恐。2018年上线的变相涉赌直播平台,远不止ulive一家。

这些直播平台的逆势而动,是否说也能佐证政策和法规对网络直播变相涉赌确实存在界定模糊的问题。要知道,违法和打法律擦边球这一线的弹性,足以供投机者开发出巨大的灰色空间。4.2亿直播用户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平台上,没有办法统计具体多少人深受赌博之害。但从被媒体曝光的案例看,个体用户的损失动则数十万上百万。众多涉赌直播平台上的用户财产损失恐怕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天文数字。上各个戒赌吧看看,被直播平台培养成赌徒的用户,基本也是各网贷平台的用户。这两个重叠的用户群体,就是网络直播涉赌乱象所制造的一个体量庞大悲惨世界。但这是一个被世人唾弃的世界,发不出有影响力的声音。可到底谁该为此负责,是沦为赌徒的用户自己,是涉赌直播平台,抑或其他?

由于资本的冷却、用户红利的消退、小视频分流、监管政策收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网络直播市场发展已呈现出迟缓乃至下行趋势。虽然如此,未来却并非不可期,随着5G通讯、全息影像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在更高新科技的加持下,网络直播未必不能以更新奇的体验感和更强粘合力重获用户青睐。这就更亟需行之有效的监管政策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严惩乱象,营造网络直播的健康生态。不要让网络直播继续成为投机者的狂欢、用户的灾难。

法律之剑,该是时候戳破变相黄赌的伪装面具了。

文末必注:

任何设计有虚拟货币奖励机制的网络直播平台,无论什么形式,切不可沾染。在这些变相涉赌直播平台上,系统不仅对整个平台设定极低赔率,还可以针对每个用户ID设定赔率。级别稍高,就会被输入程序追杀目标,除了平台的托儿,任何人,绝无赢的可能。系统甚至会分析用户行为规律,使游戏出牌或打赏礼物中奖出现短暂的规律性。一些“聪明”的用户以为发现了点规律,实则是掉进了更深的陷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