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这次村上春树又陪跑了……

中新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 上官云)瑞典当地时间10月10日,2018年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

中新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 上官云)瑞典当地时间10月10日,2018年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嘉⋅朵卡萩 (Olga Tokarczuk)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

随着两位获奖者的公布,这也意味着,之前诺奖的热门人选、呼声颇高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再次与诺奖失之交臂。在微博上,“村上春树又陪跑”的话题标签也迅速上了热搜。

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9年,村上春树生于京都伏见区。受家庭熏陶,他非常喜欢读书,后来进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就读。

29岁时,村上春树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叫做《且听风吟》,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他的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畅销全球,引起“村上现象”,知名度不断攀升。

就作品风格而言,村上春树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曾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

在众多作家中,他也确实显得有些不一样,生活中多了些许时尚元素:曾经开过酒吧,喜欢爵士乐,还曾在异国他乡旅行。喜欢跑步又极其自律。

翻译家林少华曾拜访过村上春树。第一次见面时,村上春树穿着灰白色牛仔裤、三色花格衬衫,里面一件黑T恤,挽着袖口,露出的胳膊肌肉隆起。不像作家,倒很像个“大龄男孩”,本分自然。

林少华说,至于说话时若有所思的表情,以及说话节奏和用词,村上春树都有些像其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比如《挪威的森林》中的渡边君、《寻羊冒险记》中的“我”。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文如其人”。

获诺奖?村上春树也许并不感兴趣

由于村上春树成名甚早,多年前就有人开始讨论他获诺奖的可能性。

不过,村上春树本人对此也许并不怎么关注。他曾经说过,自己获奖的可能性如何不太好说,但就兴趣而言“我是没有的”。

“写东西我固然喜欢,但不喜欢大庭广众之下的正规仪式、活动之类。”村上春树说,“于我最重要的是读者,例如《海边的卡夫卡》一出来就有三十万人买——就是说我的书有读者跟上,这比什么都重要”。

他解释:“至于获奖不获奖,对于我实在太次要了。我喜欢在网上接收读者各种各样的感想和意见——有人说好有人说不怎么好——回信就此同他们交流。而诺贝尔文学奖那东西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为啥被戏称为“万年陪跑”?

最近几年来,村上春树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只不过几乎次次落空,他也由此被戏称为“万年陪跑”。

由于诺贝尔文学奖似乎一直偏爱“严肃文学”作品,因此“作品的通俗性较强”,便成了一些人不看好村上春树获奖的理由。

甚至有评论家表示,村上春树得诺奖几乎没希望,“他的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度并不高,在纯文学圈子里不是特别受到认可”“村上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时间悠久的‘陪跑者’”。

林少华却觉得,村上作品不是一般意义的通俗文学,而是具有智性和审美追求的严肃文学或“纯文学”。他同时表示,从村上的作品文学性本身来说,是配得上诺奖的。

“那么,客观上村上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我看还是很大的。”林少华分析,理由在于,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为诺奖审美标准的“理想主义倾向”。

比如,村上春树对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生态的个案进击式的扫描;他追问人类终极价值时体现的超我精神;他在拓展现代语境中的人性上面显示的新颖与独到,以及别开生面的文体等等。

村上春树的文字,哪一句触动过你?

曾有人分析,村上春树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文字极为细腻,总能触及读者的内心深处。

例如,有读者举出这样的例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挪威的森林》

再比如有人提到这几句话,“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1Q84》

你曾被村上春树的哪一段文字触动过?(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