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大业一壶茶丨中国茶事地图

在中国,没有哪里的人不吃茶,产茶的地方也很多。

安徽的茶,在中国茶事地图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一员。一个玻璃茶杯,一小撮黄山毛峰,温度适宜的山泉水倒入,就是黄山一带的茶民茶事。老实说,把茶喝出这般“日常”的,确实不容易。

陆羽《茶经》记载,《续搜神记·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这是关于安徽人采茶的最早记录。宋《本草衍义》记载:“东晋元帝(公元317年-322年)温峤官于宣城上表贡茶一千斤,供茗三百斤”,可见东晋时期安徽茶就已作为贡茶。

怀素的《苦笋贴》,苏轼的《啜茶帖》,徐渭的《煎茶七类》,赵孟頫的《斗茶图》,唐寅的《事茗图》,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吴昌硕的《花开茶熟图》,蔡襄的《茶录》……安徽的茶味千年不绝。

相比其它对于茶事看的极重的地方。安徽人喝茶就如人世间的日常修行,街头巷尾、公园角落、办公室里……随处可见捧着玻璃茶杯的人,茶杯里的茶汤浓得发黄,酽得发苦。

据说,老一辈的人还有干嚼茶叶的习惯,茶汤喝完了,顺便就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一杯茶喝得众生平等、随心随性,大有当饮料来喝的架势。

作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和集大成者朱熹的祖籍地,徽州在明代开始就被称为“程朱阙里”、“东南邹鲁”。或许正是因此,安徽人喝茶才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味道吧。

如果说外地人最熟悉的徽茶,十有八九是黄山毛峰。事实上,除了黄山毛峰、黄山雀舌、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外,还有屯溪绿茶、涌溪火青、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泾县特尖、敬亭绿雪等。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以及工艺传承,溯源起背后的故事,就如同考据皖南徽州文化一样厚重。

中国许多地方的茶事都有独特的茶器来衬托,譬如江西茶事的瓷器,福建茶事的功夫茶器,北京茶事的小泥壶等等,而安徽的茶事,却独钟于茶叶的本身。

安徽盛产好茶,自古较为出名的两个地方,一个便是安庆,产于潜山县天柱山一带的“天柱剑毫”;翠绿明亮,香气持久的“岳西翠兰”;品不减龙井美誉的“桐城小花”。

另外一个则是黄山:“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的“祁门红茶”;采自黄山高峰,俗称“黄金片”的“黄山毛峰”;产于安徽太平县一带,为尖茶之极品的“太平猴魁”。

《黄山志》中说:“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

品鉴黄山毛峰自然也有标准,便是通常说的“形似雀咀,芽壮多毫,色如象芽、鱼叶金黄、清香高长、汤色清沏,滋味鲜醇,叶底黄嫩”,总而言之,可概括为“香高、味醇、汤清、色润”。

每年清明前后,皖南黄山到处人声鼎沸,从茶山到茶市,莫不如是。茶山深处,人头攒动,那是茶客,他们背上最简单的行囊,离开家乡奔赴皖南黄山,开始了四季轮回的采茶之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