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阿拉伯帝国很强大,为何不敢打中原?只因被这个朝代打怕了

​众所周知,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是由阿拉伯人建立起来的一个十分庞大的国家,也是继罗马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超级帝国。远至北非,近至现在的印度都是它的势力范围,欧洲各国面对它时也是节节败退。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却步于印度,面对当时近在咫尺而又发达且富庶的亚洲中原地带却只能“望山兴叹”,向东扩张的脚步就此停止。

而使得中原避免了遭受阿拉伯帝国蹂躏的原因,正是得益于当时位于东方的另一个强大的超级帝国,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为强盛朝代之一的唐朝。而那场阻止了阿拉伯帝国扩张脚步的战争,就是爆发于公元750年的恒罗斯之战。在这场战争的最后,虽然唐军最后不敌阿拉伯军队损失了大部分的部队,但却成功的达到了阻止阿拉伯帝国继续向东扩张的野心的目的。

​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在经历了倭马亚王朝(中国史书上称白衣大食)后,国力已经达到了顶峰,完全占领了整个中东,非洲北部也收入囊中,连欧洲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也位于他们的控制之下。成为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强大帝国。审视周边,只有两河流域之外的中亚地区,依然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而到了751年,才建立一年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中国史书上称黑衣大食)便马不停蹄地继续着历代阿拉伯帝国的向东扩张之路。

与此同时,唐王朝也处于历史上最为繁盛的开元年间。而当时的唐王朝为了保护自己在中原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也在向西进行着扩张,并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一一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个帝国,也由此就在中亚的恒罗斯地区发生了一场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碰撞。

直接的导火索,是由于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于公元750年打败了西域反叛的石国,并对其进行了残酷的劫掠。石国王子逃走后,向阿拉伯帝国游说求援。阿拉伯帝国也由此获得了发动战争的借口,并开始联合中亚各小国们准备进攻唐朝的安西四镇,而高仙芝在收到消息后,也想先发制人,率所部唐军及唐朝的附庸葛逻禄部三万余人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向西继续进攻,在怛罗斯城与二十万阿拉伯帝国主力发生了遭遇战。

战斗初期,唐军虽然人数较少,但士气高涨与阿拉伯军队打了个不相上下,与之相持了有五日之久,但最后,由于参加高仙芝唐军的葛逻禄部反叛唐帝国,不仅向阿拉伯帝国投降,还反而与阿拉伯帝国一起夹击唐军,导致唐军不敌战败,士卒大部战亡,只有数千人逃脱。高仙芝不得已率领残兵败将,退回安西都护府。但是在这场战役后,阿拉伯帝国最终的损失也是极其的惨重,最终也无力继续追击唐军,阿拉伯帝国向西扩张的脚步也就此停止。

​关于这场战争双方的损失,根据《旧唐书》上所记载,唐军本身人数为两万人、深入胡地与敌人作战、最后返回数千人。以此可以也推算出,唐军应该是损失了一万多人。阿拉伯帝国方面的损失,根据史学界的考证,一般认为他们的损失大约为7万人左右。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阿拉伯帝国虽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这也是一场极为惨烈的胜利,向西扩张的目标也并未达成。而对于当时的唐王朝来说,本来的主要目标就并不是获得更多的领土,而是为了维护当时位于核心地区的中原的安全,在这场战役中这个目标也的确实现了。

而且唐军在这次的失败之后也并未真正的就此止步,此后在西域的唐军迅速恢复,大将封常清于公元753年,也就是恒罗斯之战结束之后的第二年,进攻大勃律国,并大获全胜,唐朝在西域的势力到了极盛,最远甚至到达了咸海。而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也在这场战役中被震撼到了,自己以绝对的优势却最后只打成了一个惨胜。而唐军随后在西域的攻势也证明了唐王朝并没有被真正削弱。这不由得使得了当时的阿拉伯统治者感到了胆怯。在恒罗斯之战结束的第二年就派使者前往长安朝见。而到了公元753,一年中更是派出了四次使者前往长安朝见。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即使唐朝已经发生了把唐王朝内部搅得天翻地覆的安史之乱,但依旧派使者到长安觐见了17次。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唐王朝才是这一场战争真正的获胜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