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罕见!体验巡护海龟,南都记者探访全球重要的海龟产卵保护地

在我国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上,许多历史上有记录的海龟栖息地特别是产卵场明显萎缩,直至消失。而今

在我国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上,许多历史上有记录的海龟栖息地特别是产卵场明显萎缩,直至消失。而今,只有1公里左右的海滩还能够作为海龟的产卵场,这里就是广东省惠州绿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海龟湾”。近30多年来,虽受特别保护,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来这里上岸产卵的海龟数量仍呈减少趋势。

而在赤道南侧,居住着1.4亿人口的爪哇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岛屿,在岛的东南角,也藏着一片鲜为人知的海龟滩(上图)。每晚,来自印度洋的海龟,会游到海浪尽头,一步一步爬上沙滩深处,选择合适位置,慢慢扒开沙子,在洞里产下上百个乒乓球大小的蛋。6名巡护员每天24小时在这里工作着,坚持了一年又一年。即使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看,也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海龟产卵保护区。2019年10月上旬,南都记者来到这里,短暂地体验了一次海龟巡护员志愿者之旅。

夜里,一只绿海龟尝试上岸产卵,但因为上岸后找不到合适的产卵地,从岸上艰难返回大海里休息。

印尼的这个海龟湾名叫Sukamade。据历史记载,16世纪就已到访爪哇岛的荷兰人,直至20世纪20年代才发现了这片被雨林围绕的海滩。随后,在1931年将海滩所在的大片森林“保护”了起来,还陆续在森林里建造了6个共2千亩的橡胶和咖啡种植园。

雨林里其实还有多片海滩,但海龟唯独青睐这里。1972年,Sukamade有了第一批海龟保护区的设施。从那时起至今,已有至少3000只海龟上岸成功产卵并被记录。

“与世隔绝”的良好生态环境

围绕海滩的森林是爪哇岛上唯一剩下的低地雨林。1982年,印尼政府将这片“岛上最难抵达”的山林与海滩,建设成为梅鲁·贝蒂里国家公园(Meru Betiri National Park),以保护区里最高的山峰命名,公园占地580平方公里,保护区里除了29种野生动物和200多种鸟类,也是可能已经灭绝了的爪哇虎的最后栖息地。

梅鲁·贝蒂里国家公园所在的东爪哇,其实有印尼最热门的两座户外打卡游火山——布罗莫(Bromo)火山和宜珍(Ijen)火山,隔壁就是各国游客每日纷至沓来的巴厘岛。但如果想进入海龟滩,在进入梅鲁·贝蒂里国家公园后,仍需要至少3个小时的越野车程翻越山林,让这里仍然保持着“与世隔绝”的良好生态环境。每晚,少数游客作为志愿者来到保护区,跟随巡护员的脚步,穿过雨林,走入海龟滩,体验海龟保育工作的艰辛。

雨季,海龟滩最“繁忙”

每年10月到下一年3月之间的雨季,是海龟滩最“繁忙”的时候。每个晚上,都会有海龟上岸产卵。有四个种类的海龟会在海龟滩上岸产卵:棱皮龟、玳瑁龟、绿海龟和橄榄龟。最常见到的是绿海龟,最稀有的是棱皮龟,其最大能重达200公斤,几年才能在海滩上看到一只。

为什么海龟都选择在雨季上岸产卵?这是因为海龟产卵首先要在沙滩上挖出一个洞,然后将上百个蛋下到洞里。这就要求沙滩上一定深度下的沙子要足够潮湿,要不然海龟没法将沙子挖出,因为只有足够湿润的沙子好固定,干的沙子会重新滑到洞里。

10月初的晚上,一轮淡黄的新月挂在海面上。

站在海滩上,伸手不见五指,只能听到海浪声此起彼伏,让人强烈感受到不远处大海的汹涌澎湃,想象海龟生存繁衍所经历的漫长的艰辛与凶险旅程。此时雨季还没完全开始,巡护员说最近正是海龟上岸产卵的“低潮期”,已经连续两个晚上没有一只海龟上岸。

从踏入沙滩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关闭了所有的光源,列队紧跟着前进,只能见到前方近处同行者的背影。海龟对光线非常敏感,只有当确认了沙滩上完全安全,海龟才会上岸,在海水淹不到的沙滩深处寻找合适的产卵地。在此期间,海龟只要受到打扰,就会马上返回海里。而一旦确定了产卵地,挖开了沙子开始下蛋后,无论如何它都会把蛋全部生完。

海滩上竖起着一个定位用的巨大木架子,我们来到架子旁坐下,星星在云层后若隐若现,看不清其他物体,此时唯一能做的只有在漆黑中等待。没过多久,消息从巡护员的对讲机传来,有一只海龟已经上岸,正在移动。一共有6名巡护员在这里工作,每个晚上,他们分布在海滩各处,用设备观测海龟的动向。一旦有海龟上岸,他们就会密切关注其行踪。

巡护员的对讲机再次传来消息,上岸的海龟爬到了沙滩的深处,但它却没有挖洞下蛋,而是选择返回大海。

我们跟着巡护员的灯光,前行了上百米,看到这只正在爬行的海龟。这是一只年轻的绿海龟,光照下,背壳上闪着绿光。它正在用桨一般的四肢,在沙面上一下一下划动,一点一点慢慢地挪动身体,有点艰难。靠近一点,能听到绿海龟急促的呼吸声,每行一段,它都要休息一会,才能继续。巡护员的手电光打着其后背,长长的身影投落在其前进的路线上,到海边不远的距离,却爬了许久。此时此刻的场景,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其中每个生物个体的不易。

据巡护员介绍,这只海龟并没有受到打扰,而是在寻找挖洞产卵地时没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先回到海里休息。巡护员估计它今晚会再次返回上岸产卵。海龟产卵是一个前后长达3小时的“漫长”过程,上岸就要爬1小时。

巡护员将海龟刚产下的蛋从沙中掏出放整齐清点数目。

巡护员们在确定了海龟开始产卵后,会在1-2个小时后准时来到这里。当海龟生完蛋填上坑向海边返回后,巡护员会马上挖开取出海龟蛋。

海龟一次能产下100个左右的蛋,这只绿海龟这次产下了109个。

海龟每次能产下100个左右的蛋,刚生下来的蛋壳还是软的,壳面粘着沙子,一个个白色的乒乓球似的大小。

海滩旁的雨林里,生活着野猪、猴子、蛇、还有各种大鸟。上百个海龟蛋,可是它们一顿丰盛的早餐!保护海龟蛋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其取出移到保护站的孵化房里,重新埋进沙子里孵化。两个月后,小海龟就会从沙子里钻出来。如果没有这种保护手段,能自然孵化并成功回到海里的小海龟不足千分之一。

每天都有海龟上岸产卵,也意味着每天都有小海龟孵化出来放归大海。第二天一早,我们再次返回海滩,计划与巡护员一起放生小海龟。

早上,生完蛋的绿海龟从沙滩深处一步一步划动四肢,在沙滩上移动,慢慢爬向海边。海龟巡护员与志愿者在一旁守护。

当我们返回海滩时,正好遇上了昨晚的那只绿海龟。

正如巡护员所猜测,这只绿海龟在凌晨4时左右再次上岸寻找产卵地,并成功产下109个蛋。3个小时后,也就是早上7时,我们再次与产卵后返回的它在海滩上相遇。

志愿者帮助巡护员将清点好数目的海龟蛋放入防水袋中。

刚生下来的海龟蛋如同乒乓球大小,外壳还是软的,壳面上沾满了沙子。

志愿者们分成两拨,一拨协助巡护员挖开沙子,将海龟蛋小心地取出摆放好,统计数字,将其放入防水袋中带回,另一拨则陪伴着绿海龟慢慢地爬回。

天亮后气温升高,海风干燥,刚经历过生育过程的海龟的动作更显艰难和迟缓。巡护员张开衣服为海龟遮阳,另一名则提着一桶水陪伴在旁,不时往绿海龟身上淋水,为其降温并保持湿润,让其能稍微舒适地坚持爬回海里。

收集回的海龟蛋都被带到保护站的孵化房里,一个铁丝网围着的房子确保猴子等其他生物不能进入。孵化房里模拟沙滩的环境,巡护员将海龟蛋放入沙子里,再套上铁丝网防止孵化出来的小海龟乱跑。

地面是模拟的沙滩环境,地上插着的一个个牌子写明了上岸产卵海龟的种类、产卵数目以及日期。从铁丝网上写着的信息知道,前一天晚上到这天早上,一共有5只海龟上岸产卵。巡护员将刚收集回来的海龟蛋放入孵化池的沙子里,一只海龟上岸产下的蛋都放置在同一个铁丝网下的沙子里孵化着。

50多天之后,小海龟就会钻出沙面,再过几天,小海龟会被转移到保护站的水池里模拟适应水下生活,然后放归大海。

小海龟奔向大海。数年过后,长大了的海龟,又会游回海龟滩产卵,生生不息。

强大又软弱

海龟在地球上已存活一亿一千万年,在人类还没出现前就已有海龟的存在。拥有坚硬外壳的海龟,在无尽的生命征程中历尽艰险,它们是强大的;但面对如今地球生态系统遭到越来越多的外部威胁时,它们又是软弱的,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

日益繁忙的海上运输和海岸建设,使海龟洄游活动受到严重干扰。由于海龟的外壳、肉和蛋等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它们在世界各地被偷猎,导致海龟濒临绝种。不仅如此,渔业活动也使海龟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延绳钓、刺网及拖网经常使海龟被误捕或将它们困在网中后溺水而亡。污染和病原的加重,也是导致海龟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海水污染,废弃的塑料纸制品、鱼钩、石油泄漏等,有时直接通过海龟吞食导致其死亡。光污染也会严重干扰海龟筑巢和孵化活动,各种化学污染物降低它们的免疫力,使它们更加容易受到病原的感染。 全球气温变暖对全世界的生物都是沉重打击,极端气候增多使海龟的筑巢地可能被淹没。上升的海水温度,在破坏珊瑚礁的同时,也使海龟种群面临着可能随之爆发的疾病危胁。海龟的性别受孵化温度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海龟的性别平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终可能会导致海龟种群崩溃。

世界上现存的海龟有7种,我国海域内有玳瑁、棱皮龟、绿海龟、太平洋丽龟和蠵龟,但绝大部分为绿海龟。

海龟属于国际濒危洄游物种,洄游路线通常跨国越境,执法、保护难度大,真正的海洋保护工作需要全民参与。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好的生态系统,人类也很难生存。(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影报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