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易》著作年代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大风号说文解理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中国古代从汉朝至清朝,讲《周易》的人,都要把六十四卦的卦爻辞讲出道理来。但是谁也没有说出明确的道理来。后来,摆脱古代的讲易方法,根据古代文字来说明《周易》的真实意思,开辟了《周易》研究的新方向,这是从闻一多开始的。

————张岱年

《周易》一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周易古经》(注:在下文简称《易经》)上下篇,一部分是《周易大传》(注:在下文简称《易传》)十篇。本文所说的《周易》著作年代,不包括八卦和重卦的制作年代,主要指卦辞爻辞经文;本文所说的《易传》即《十翼》:《彖传》上、《彖传》下、《象传》上、《象传》下、《系辞传》上、《系辞传》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及《杂卦传》。

《周易》经传的著作年代及相应作者的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及易学史上争论已久的问题。相传伏羲制卦、文王作辞、孔子作传;司马迁那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也几乎成了《周易》作者及时代的一种定论。但历史事实毕竟不是简单几句话所能规定的,真相就是真相,早晚会被人所发现。这样的认知直到汉唐一直争议不大,但到了宋代,对《周易》作者的问题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宋朝中期的欧阳修作《易童子问》,其中认为:《系辞》以及《文言》、《说卦》而下,“皆非圣人所作”。由此,自欧阳修以来,《周易》著作年代及相应作者考证的序幕缓缓拉开了,自此历代考证不断。特别近代,顾颉刚、梁启超、李镜池、高亨、郭沫若、张岱年等人从史料及训诂的角度来研究该问题,从中提出了不少创见。

近代各家对《周易》著作年代及相应作者的论述都是以大量史料考证为基础,论述繁而庞杂,如果每家都作介绍,实非一篇文章所能讲明,因此,本文仅就张岱年老师的观点作一下详细介绍,至于其它的观点,仅作列述而不展开。同时,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周易》的著作年代,至于《周易》经传相应的作者问题则不在本文论述之内。

关于《周易》著作年代的问题,近代基本观点主要有三:

一是以顾颉刚、张岱年为代表的认知。认为《易经》著作于西周初期。

从《易经》卦爻辞中的故事来考证创作年代,是顾颉刚先生首先提出来的。顾颉刚在《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中考证了王亥丧牛于易、高宗伐鬼方、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康侯用锡马藩庶几则故事,由此得出了《易经》的成书年代。但可惜的是,顾颉刚先生尚未将卦爻辞中的故事整理完。

二是以李镜池为代表的认知。认为《易经》著作于西周晚期,《易传》作于秦汉时期。

李镜池先生就《易经》年代的问题,曾专门和郭沫若辩证过,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李镜池答郭沫若同志的文章。《易经》著作于西周晚期的观点在现代学者中也有考证。比如董延寿在《<易经>创作时代之辩证》一文中,采用了其它方法并结合顾颉刚的考证方法得出了《易经》在西周晚期问世的结论。

三是郭沫若的观点,认为《易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另种说法为战国或战国春秋之间),《易传》是秦汉时期的作品。

郭沫若在《周易之制作时代》一文中认为《易经》是春秋时代的作品,他的证据是《周易》中有几个地方提到“中行”。郭沫若认为“中行”是人名,是春秋时晋国的荀林父,因此据此认为《易经》创作于春秋时代。此观点,已被张岱年辨证过,认为不足取。

介绍完了以上几种代表性观点,下面主要再详细说一下张岱年老师的观点,这也是作者比较认可的观点。

首先说一下《易经》(即《周易古经》,下同)的著作年代。

张岱年先生认为:

“可以从卦爻辞中的故事来推测《易经》的年代。《易经》上下两篇,其中引用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商朝和周初的,到后来失传了。从这些故事来看,可以推定《周易古经》可能是西周初年的作品。”

高宗伐鬼方的故事。《既济》中说: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未济》中说:“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此故事是商朝的。

帝乙归妹的故事。《归妹》中说:

“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这是商朝帝乙归妹的故事。

康侯用锡马藩庶的故事。《晋》卦中说:

“康侯用锡马藩庶,昼日三接。”这里的康侯即武王的弟弟卫康叔,因此这则故事是周朝的。

还有一些故事,不再特别列出。

以上的故事说的都是商朝和周初的事,而周初以后的事,《易经》是没有的,因此可以说《易经》是西周前期的作品。这种论证方法其实很好理解,如果《易经》的著作年代更早,那么以后发生的事为什么会出现在书中?如果《易经》的著作年代更晚,那么更晚的这个时间段的事在书中为什么没有记载?明白了这个道理,关于张岱年先生所认为的《易经》是西周前期作品的认知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再说一下《易传》的著作年代。

张岱年先生对《易传》的年代考证有两种根据:一是把战国末年至前汉初期著作中对《易传》的引述作为考证依据。二是从哲学命题的立定与否定、基本范畴的提出与运用方面作为考证依据。

先说第一种根据下的考证。

张岱年先生考证了《荀子·大略》引用了《彖传》中的语句、《荀子·礼论》引用了《系辞传》中的语句、汉代陆贾在《新语》中引用了《系辞传》中的语句、《淮南子》引用了《序卦传》中的语句。据此,张岱年先生认为:

“根据荀子引述《易传》中的话,可以证明《系辞》、《彖传》是战国中期的作品,不可能晚于战国末年。《淮南子》引述序卦,证明《序卦》最晚是秦汉之际或汉初的作品。因此,我们认为《易传》的大部分应是战国时期作品。”

至于第二种考证方法,因为所的结论与第一种方法基本相同,因此这里不再特别列出。

文章最后特别说明的是,以上所说仅仅是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实对《周易》经传著作年代的认知还有很多,但有些不具代表性,有些与上面的论述大同小异,因此文中并没有一一列出。

注:本文中所用的图片是由Albrecht Fietz在Pixabay上发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