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道法自然”的定律,让你事半功倍

在宇宙万物规律中,“道随自然”是基本规律。“自然”是道的本质。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人应遵循地运动的规律,地应遵循天体运动的规律,天体应遵循道的“无为而治”的规律,道应以自然为法。

这里的自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然,而是老子所说的规律的意义。那么规律是什么?简单地说,规律就是事物之间、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它是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内在矛盾的必然联系。这是事物内在和必然的联系,使事物本身和它们之间形成稳定的关系,即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是自然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及时性、地缘优势、人是顺应的结果,是顺应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结果,是顺应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自然结果。

如上所述,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事物与各要素之间的本质、必然和稳定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这些关系的作用是我们知道事物的规律。领导者在认识规律时,要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其他次要因素的联系不能反映事物的规律。第二,事物的必然联系可以称为规律,其他要素的联系不能反映事物的规律。第三,从规律的表现形式看,事物规律只是事物内部稳定的联系,即反复发生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事物各种因素引起的权变关系不属于规律范畴,只能作为理解和把握法律的参考。因此,领导者必须明确事物内在的、必然的、稳定的关系是决定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老子的道是规律,它体现了规律的本质、必然和稳定特征,决定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发生和发展的变化是“自然”的,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的。

这里的自然既可见又不可见。天体、风云、季节、山川、洪水、地震等都是看得见的自然;规律、时机、运气、关系等都是看不见的自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语“顺其自然”。这两种性质都是法律的表现形式。顺服它的,必得亨通;悖逆它的,必死。要顺应规律,就必须“天人合一”,即使天人合一、道与自然合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便可发展成功的事业,否则就会背离规律而受到惩罚。因此,我们必须理解自然和人为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两种功能,我们就会进入到最高的理解层次,了解生命行为的基本规律。

在人的身体里,也有看得见、看不见的本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希腊神话故事来理解人类的可见本性。

在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像是一个长着狮子脸的怪物。它的脸看起来像一个美丽的女人,但它的身体看起来像一只有两只翅膀的狮子。它蜷缩在离特拜不远的悬崖上,用谜语询问路人。任何经过这里的人都必须回答斯芬克斯的谜语。如果他答错了,他马上就会被它吃掉。所以,路人都很害怕,他们想知道有多少人会因为无法找到斯芬克斯之谜的答案而丧生。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难解开的狮身人面像之谜。

一天,一个流浪汉来到拜城。他是俄狄浦斯,一个年轻的希腊小伙子。他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想,人们认为我有智慧,如果我不能回答,那么我不知道狮身人面像会吞噬多少生命。所以他勇敢地接受了挑战。

斯芬克斯的谜语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此外,当他用三只脚走路时,他的速度和力量最小。当斯芬克斯问这个谜语的答案时,俄狄浦斯想了想说:“这是人。”斯芬克斯问:“为什么?”俄狄浦斯回答说:“因为在生命的早晨,一个四肢虚弱的孩子不能站立和行走,他只能用两只手和两只脚爬行,也就是说,用四只脚行走;在生命的正午,他正处于盛年,他用两只脚行走;但是在生命的傍晚,也就是说,在老年,人们不能移动,他们需要依靠拐杖才能走路。斯芬克斯听了俄狄浦斯的回答,羞愧得从悬崖上跳下来死了。

斯芬克斯之谜是人类能看到的自然现象,即生命、衰老、疾病和死亡的自然规律。这种自然现象人人都能感受到。

那么,反映在人身上的无形本质就是人在不同的条件、环境和情境下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领导者如果能够把握这些性质,就会把握人与人之间的规律,即把握管理的“支点”。

老子自创立“道”概念以来,就把道、天、地、人看作宇宙万物运动的整体。因为在这里,道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地万物都包含着道的运行规律。道是天地万物的整体。在古代,人们对天地非常敬畏。他们通常用“天喻人,人喻天”。因此,老子的思想也是古人思想的反映。

人是万物的灵魂,但人的生命离不开动物的本能,动物的本能是人类心灵的狭隘,是由情感和私欲决定的。老子告诉人们要模仿大地的性格,因为大地厚实、宽阔、无私,承载着万物。《周易》坤卦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意味着人们需要采取一种慷慨无私的心态。“人、法、地”是地球的自然美德。在天地之间,人也必须“德行合天地”。人的生存离不开天、地、日、月的修炼,离不开春、夏、秋、冬的轮回。人类的一切行为都遵循其规律。宇宙天体的运行,万物的发展,生物的生长,都必须遵循道,按照规定的、支配的、协调的顺序运行。

地虽厚而宽,无私,包容万物,但天以其不作为哺育大地,滋养万物,故地应担当天道之能。在《周易》的《千卦》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说,也就是说,地要遵循天道,行万物,永不失败,滋养万物不主宰。这就是老子的“地、法、天”思想。

在这里,“天”的含义是有形的和虚幻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人类既知道又不知道。从古人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理解“天”的含义。首先,从“天”的运行规律出发,可以用“天”的原理来描述自然的原因、人的方式和万物的变化。其次,从自然现象看,“天”也是一个能使人有精神参照物的“天”。在这里,古人把“天”描述为对人文精神的崇拜。第三,天是指天之道,是指万物的原则和规律。它是对“天堂”更高境界的描述。第四,把“它”当作人类道德生活所追求的“天堂”,或者作为做人做事应该效仿的榜样。老子用天来比喻人,指的是一种品德、一种心境、一种心意。只有当我们没有私利时,我们才能成就自己。这是做人的大智慧。

在谈到商汤和周武王的反抗时,《易经》明确地说:“顺天而动,不失其时。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意思是:商汤、周武王的革命为什么成功?原因是这场革命体现和遵循了天意,顺应了人民。这里的天意也可以解释为遵循自然规律。

天应该采用虚无与宁静相统一的大道。虽然天道的运行具有永健不竭、万物养性不受支配的优点,但在四季更替、冬夏更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无常现象。因此,老子说,天也需要掌握一切事物的传授和运输的方法。这就是“天、法、道”所表达的思想。

在这里,老子的天、地、人都遵循道,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遵循事物的规律,而不是依赖我们所做的事情。那道跟谁走呢?老子说“道随自然”,这是自然的。这也告诉人们要摒弃任何主观、情感、自私的人为因素,这是符合规律的。

领导干部的管理还应遵循“天地之德”、“日月之明”、“四季之序”的原则。只有把握“道”的自然性,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协调、相互联系,才能建立起领导者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渠道,才能从本质上提高管理效率。爱默生曾经说过:“真正成功的人,是和大自然达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所有的力量都来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遵循自然规律的心灵,才能顺应世界大势,以其力量而强大。今天,当人们的心灵沾满泥土,自然被遗弃的时候,我们希望人们能够从老子的“道与自然”智慧中找到力量的源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