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厦门小嶝邱氏宗祠,探寻昔日邱家辉煌与荣耀

丘氏家族 厦门翔安小嶝邱氏宗祠亦即邱葵故居。邱葵(1244—1333),字吉甫,号钓矶,小嶝人,为朱

丘氏家族

厦门翔安小嶝邱氏宗祠亦即邱葵故居。邱葵(1244—1333),字吉甫,号钓矶,小嶝人,为朱熹四传弟子,宋亡后,不肯仕元,长期隐居海岛,耕钓自给,刻志励学,一意著述,有《钓矶集》传世。明成化九年(1473),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邱濬曾为邱葵故居题“理学名臣”匾额。

邱氏宗祠位于小嶝岛前堡村南部,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宗祠曾修葺过,又于1985年重修。坐北朝南,偏西15度。祠堂为砖木结构双落大屋,中为天井和两侧廊道,祠前为砖埕,面阔11米,总进深14.2米,其中庭院进深5.2米,明堂进深9米,内高5.6米,建筑面积156.2平方米。硬山顶,燕尾脊,两侧脊端立有陶塑龙首,两坡屋面两侧各有5排简瓦。厅堂内尚保留清代鼓形石柱础2对。(《翔安文物》)

邱氏宗祠,正厅奉始祖“钓矶先生”丘葵像,悬“理学名贤”匾额。匾的右题“明成化癸巳仲春”,左题“裔孙琼山学士丘濬立”。

丘濬,琼州琼山人(今属海南),与海瑞同乡同里,一同名噪明季,合称“海南双璧”。丘濬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死后,追封太傅左柱国,谥号“文庄”。据说丘濬是丘葵的六世孙。宋末景炎年间,宋幼帝南奔过泉州地面,丘葵曾将一子交付张世杰,随着宋军护驾前往广东。明末的卢若腾说,“其子后飘泊琼山,遂占籍焉,丘文庄公即其裔也”,所以“文庄评史,每至春秋大义内外之防,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岂非有得于乃祖之训而然耶”。(《钓矶诗集》卢若腾序)

明成化六年(1470年)丘母去世,丘濬回乡丁忧。三年后守制期满,返回京城。丘濬的邱氏宗祠题匾,也就是其间的事。

现今新修的小嶝邱氏宗祠,两壁嵌刻宗族先贤事迹石碑。名列其中的除丘濬外,还有邱良功、邱联恩父子。

邱良功,字玉韫,号琢斋,金门后浦人。金门后浦邱氏,自称为邱钓矶之后。邱良功家境贫寒,长大后投身水师。乾嘉时期,正是海上多事之秋,浙闽粤洋面各式武装集团蜂起,骚扰劫掠无定。游历粤东的江西诗人乐钧的《岭南竹枝词》有《海盗》一首,说的是当时海疆之事:

粤东海面分东西南三路,并有舟师防御。南风盛时盗从安南大洋连樯而至。西路商舶最先受害。洪涛出没,甚难捕获。

山盗如狐狸,海盗如鲸鲵。

巢穴逋逃易焚扫,波涛出没难擒围。

此徒半出安南国,闽粤亡命亦从贼。

白艚狂趁南风天,五月商船行不得。

颇闻西路豪富民,妇女儿童多盗群。

买船借盗权子母,一家晏坐收金银。

渔人捕鱼出外洋,暗中往往齎盗粮。

此皆盗源盗羽翼,兵汛懈弛官难防。

镇将终年驾樯艣,时捉海盗送大府。

东市悬首方累累,又报商船被抢掳。

洪涛万里连番夷,蛟宫鼍窟云迷离。

塞海口有佛郎机,发声如雷盗不知。

邱良功为此经年在海上追击厮杀。马巷厅推事黄家鼎记载邱良功剿杀的海盗有:乾隆六十年,“在苏尖洋获许江等,在乌浔洋获林凤等,又擒张春等,并船获焉”,“在南日洋获陈合等,祥芝洋获刘叹等”。嘉庆元年,“迭获剧盗刘三、张训、王时明、吴班等”。次年,“又获王忠、杨善等”,在祥芝外洋“擒匪首莫阿三等”,在深沪庙内“获贼酋陈三贵”。不久,“在永宁获高集等,在崇武獭窟洋获曾春,在将军澳获艇匪张阿四”。其后,“又迭获陈六、郑梅梅、吴秤、黄克正等”。七年在铜山港“获(蔡)牵匪伙陈质等”。十四年,“获(蔡)牵匪伙王鸟等”。十六年,“获蔡险、郭魁、虞焕章、徐进才、翁阿三、叶三豹、邱合发、癞头四等”。次年,“获陈登、陈乌青、施阿兴、蔡胜玉、王有升、骆阿楚、孔阿三等”。十八年,“获陈彩能等”。十九年,“迭获胡时智、柴武魁、王文星、陈祖金等”。二十年,“获梁成起、洪启大、郭乃姐、陆瑞伦、舒玉燕”。二十一年,“获何金凤、陈得奇、潘永光等”。二十二年,“获张和尚、梁阿川等”。(《邱刚勇公传》)邱良功也因此一步步地升擢,“升守备、迁游击、署参将、护副将”……(《金门志》)

嘉庆时代海上武装集团最强势的,首推自封“镇海王”的蔡牵,自号“海南王”的朱濆次之。朱濆,福建云霄人,“家饶富,好结纳,与盗通。乡里欲首之,挈妻子浮海去。后为盗,有船数十艘,自称海南王。沿海劫掠,与蔡牵匪相勾连。又各自为帮”(《厦门志》)。海上居无定所的生活,让蔡朱二人有了营建根据地的想法。他们看中了台湾蛤仔兰(也作“蛤仔难”,今宜兰)这个地区。嘉庆十二年十月,“朱濆窜泊苏澳窥伺台湾之蛤仔兰,遣贼目上岸和诱番民,图占耕种”,遭到了原住民的拒绝,官方获悉后,“王得禄及署台湾副将邱良功兵船驶进苏澳,水陆兵勇合攻,朱濆宵遁”(张师诚《一西自撰年谱》)。朱濆只能其漂泊生涯,直至嘉庆十三年冬毙于金门总兵许松年之手。

蛤仔兰一役,邱良功受褒奖,提升为定海总兵。未赴任,李长庚阵亡噩耗传来。嘉庆以“海上将材可继长庚者,无逾良功”(《邱刚勇公传》),令邱良功接任浙江海上军务。从此浙江提督邱良功、福建提督王得禄,以及一群李长庚的老部下开始了为老首长复仇的联合行动。在陆地上闽浙总督阿林保、张师诚也加强对蔡牵接济的封锁。从水陆两路封杀蔡牵集团。

嘉庆十四年(1809年)八月,经过千方寻找,闽浙水军终于在茫茫大海上锁定了蔡牵的踪迹:

(邱良功舰队)在定海旗头洋,追获牵伙盗船,殪其众,迹至渔山外洋,侦贼中绿头大艘者,牵坐船也,挥令诸将击散余党,自以坐驾专攻之,得禄亦率闽师至,连夜追过黑水洋。良功左股被炮伤,裹创挝鼓,督战益力。时飓风骤起,浪涌如山,忽牵船大蓬挂良功帆上,船几沉,军士多落水,势急甚,犹指挥奋击。贼炮以番钱为丸,良功大呼曰:贼铅丸已尽,即败矣。士卒奋勇,得禄夹攻,牵知不免,同其妻沉于海,余党二百六十余人,并歼焉,生擒胡有均等。(《金门志》)

嘉庆接奏大喜,参战将士俱得奖赏,邱良功赏给实物有“白玉翎管一个、白玉四喜搬指一个、金累丝搬指套一个、大荷包一双、小荷包二个”(《邱刚勇公传》),并“加恩晋封男爵,准再承袭八次”(《马巷厅志》)。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邱良功进京述职,归途中病殁,年49。“遗疏入,上震悼,予祭葬,赐谥‘刚勇’。子联恩,以三等男承袭”。其曾祖、祖父、父亲均诰赠“振威将军”。其母许氏早先已得邱良功奏请,立“节孝坊”于后浦东门。坊镌“诰赠振威将军邱志仁之妻,钦命提督浙江全省等处地方,统辖水陆军坊节刻各镇,加一等,记大功六次,晋封三等男爵世袭邱良功之母,诰赠一品夫人许氏坊”字样。

当年嘉庆论功行赏时,以为“邱良功左腿受伤,本舟被贼艘碰坏,不能前进,劳绩稍逊”(阮亨《瀛舟笔谈》),因此受伤较重的王得禄授予二等子爵,而邱良功次之,为三等男爵。旁人不服,以为良功先进,得禄后到,岂有后来居上之理。良功以为:“海疆肃清,已为快事,名位轩轾何足计。”(《清史稿》)

后来的金门诗人林豪也为其作不平鸣:

公讳良功,赐谥“刚勇”。嘉庆间,官浙江提督。追海寇蔡牵至黑水深洋,以钩搭牵坐船大战。移时两船〈舟皮〉舨皆损坏,而闽帮王提军始到。牵因铅药已尽,遂投海死。论功,王封二等子而公仅得三等男。浙抚阮文达公以书劝公自陈,将为代奏;公覆书逊谢力辞焉,阮公益贤之。事详阮公弟梅叔太史亨《瀛舟笔谈》。

公帅水犀军,鏖战黑海浪。

谁与歼水仙,后来反居上。

屏居大树下,疆臣服其让。

遗泽及后贤,勋劳犹歌诵。

诗后林豪自注:“公子联恩,官河南总兵。与捻匪转战河、洛间,贼畏之,号‘邱老虎’。豫抚因礼薄,弹之。公愤甚,乃奋不顾身,日日血战;至杀虎桥,逆首张落刑设伏围公数重,力战死之。事闻,赐专祠,谥‘武烈’。贼平,上命大臣以少牢二,分头祭告僧王及邱公之祠;时论荣之。”

邱联恩承袭男爵之后,在京城任乾清门侍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京任直隶通州协副将、河间协副将。咸丰年间,中原大地战尘滚滚,太平军与捻军相应起事。咸丰四年,邱联恩出任南阳镇总兵。对这段经历,泉州龚显曾有简要记载:

寻擢南阳总兵,奉旨专剿捻匪。师行有纪律,所过之地壶浆争迎。前后百战,贼闻风披靡,搜窠捣穴,辄歼其魁。或生擒以归,公亲剥其皮,贼为胆落,豫人呼为“邱老虎”。然匪踪飘忽靡常,扑而复炽者屡。所至风驰雨骤,不下城郭。故贼聚我散,贼逸我劳。其败北也策骑长驱,昼夜行二三百里。时当道知清野之法而不能坚壁,贼故无所阻,肆其往来。公提孤兵奔驰于豫楚江淮者,凡八年不解甲。但以忠义激励将士,必得其死力,故师老犹壮。(龚显曾《亦园脞牍》)

就这样游击战与反游击战了好几年。因作战英勇,邱被授予“图萨兰巴图鲁(英雄)”称号。到了咸丰九年,邱联恩遭遇捻军的孙葵心部。

(捻军)南奔至舞阳之北舞渡,将军追亦至。诘朝遇于打虎桥。官军不满三千,贼众数逾万。各列营严阵将战。诸将谏曰:“连日奔逐,士马疲矣。盍少休,待贼过而自后击之,可大克也。不然必败。”将军怒曰:“千里逐贼,今始及之,舍勿击,彼狡而逸。人将谓我何?”乃下令麾众直前。战良久,杀伤过当。贼知不免致死斗。我军少却,将军督战益力。会天大风霾,昼晦。有客将率骑卒先遁,贼乘之,遂大败。将军被创殉焉。年四十八。咸丰九年二月二十五日也。越数日,获将军尸,面色如生,丧归南阳舞裕间,耕者辍陇,织者停机,号泣走送殆万人,哭声震原野。南阳人尤家祭巷哭,祠而尸祝者遍大河以南。士大夫闻之,识与不识无不太息泣下。(傅怀祖《邱将军传略》)

邱联恩阵亡的细节,不同写家各有差异。如“打虎桥”,也有作“吃虎桥”,或“杀虎桥”的,但都冲着“邱老虎”绰号而来。邱联恩以绰号“老虎”出名,“贼闻公至,弱者窜,强者备益严,亦曰‘邱老虎来矣’”。邱联恩殁,“贼未审知,懼济师复战,弃辎重、散队伍,狂奔回巢。沿途亡命几千人,余威犹破贼胆”。(《邱将军传略》)

总督恒福与邱有隙。恒福以“剿匪迟延”弹劾邱,革去总兵职,令其“带兵效力”(《清实录》)。邱联恩阵亡后,咸丰下诏复原职,“加赠建威将军,赐祭葬,谥武烈,世荫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厦门诗人吴兆荃有《南阳镇袭男爵邱武烈公联恩挽诗》:

将军鞾刀涌热血,誓师慷慨阵云裂。

至尊特赐威勇名,飒爽英姿虏气折。

吴楚当年大战酣,一朝蚁贼满江南。

长驱直入河阳急,谁与健者邱袭男。

邱男先世曾斩蛟,邱男飞来破贼巢。

十荡十决厉乃刃,左右盘旋长八矛。

生也身有所不惜,死也志有所不易。

撼山难撼岳家军,须眉不动天风黑。

君不见,

南阳诸葛大名士,出师未捷身先死。

今古英雄一例看,卧龙卧虎竟如此。

同治七年十一月十九日邱联恩归葬嘉禾里江头山。乡贤陈骏三(字南金)为之撰墓志铭,颂曰:

坡惊落凤,地惨彭亡。自来名将,入险罹殃。

桓桓邱公,蒲璧是将。早列虎贲,作羽林郎。

壮为虎将,镇南汝光。阚如虓虎,肃我戎行。

飙驰电激,誓扫欃枪。旅军转进,有死无生。

杀敌致果,吃虎桥横。死绥节重,活国身戕。

裹尸马革,纪绩太常。功宗曰可,登于明堂。

一腔热血,千载馨香。江头之麓,体魄焉藏。

世臣乔木,永永无疆。表兹元石,以鸿厥庆。

邱联恩娶妻苏氏,乃四川总督苏廷玉之女,又有妾袁氏。“公室苏夫人,道光二十八年归宁,后道路梗不复北来。簉室袁氏随镇任。统兵六年,不一归视。故卒无子,以族子炳忠、炳义为嗣。女一适内阁中书黄贻楫。”(尹耕云《南阳总兵邱武烈公行状》)二子之中,邱炳忠承袭男爵之位,邱炳义承袭云骑尉之世职。杨浚的《鹭江感旧诗》有诗,就说子承父业之事:

亭亭一树委尘埃,天夺名门将种哀。

差慰生儿守蒲璧,星辰无恙在云台。

[自注]邱伯贞副戎炳忠为三等男爵,宁波提督刚勇公琢斋军门良功之孙。南阳总兵武思之为建祠,届生辰比乡演剧,佥呼曰“邱老虎”。

杨浚另有《邱都戎小照》的七绝二首,说的也是此事:

其一

叫啸鱼龙白日昏,楼船横海有传孙。

草堂一卷阴符读,年少黄驺本将门。

其二

中原鼙鼓忆廉颇,幸有家儿起枕戈。

为访君平簾下过,谈忠说孝是同科。

邱炳忠,字伯贞。虽说是袭爵,又任武职,但却好文事。至今虎溪岩山间,犹留存其镌刻的“渐入佳境”石刻。石刻落款“男爵邱炳忠”,右题时间“丁卯仲秋”。“丁卯”年即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邱炳忠托杨浚整理校对先祖丘葵诗集,“详加雠勘,佚者补,误者正”。书成,林鸿年、陆心源、杨浚、邱炳忠各为《钓矶诗集》作序。林鸿年赞曰:“伯贞为武烈哲嗣,袭两代□贞余荫,恂恂有儒将风,独能诵其先芬,抱残守阙,洵棨戟门中不数觏之贤子孙也。”陆心源则称:“是集之出,非独慰东越士夫之望,亦天下后世所共快者也。”(《钓矶诗集》序)

同治十三年(1874年),邱炳忠在一度是全国吨位与功率最大的巡洋舰“扬武号”上任大副,不久调离,任金门镇协副将。

邱炳忠与名士多有交往,除杨浚外,林鹤年亦赠有一喜一悲两篇诗作。喜者有《喜晤邱伯贞袭爵归镇金门》:

弓剑出都城,春风万里生。

弦歌儒将略,肝胆少年情。

柳细新调马,花深静试莺。

蛟龙听锁钥,海甸乐承平。

悲者,有《挽邱伯贞爵镇炳忠》:

仲华拜衮正韶华,累叶勋名动九边。

嵩岳降灵方应运,江河遗恨早生天。

前身福慧应成佛,总角英雄亦象贤。

消得九原襟上泪,将军横海正楼船。

节钺还乡镇上流,只论风雅亦千秋。

诗词远诔鸡林国,歌舞长旌燕子楼。

四海论交知我最,九重图报为公愁。

艰难时局维桑梓,白马灵旗怅旧游。

“总角英雄”句原有注:“哲嗣将承袭男爵”,指的是邱炳忠卒后,其子邱世藩继承爵位。邱世藩事迹不详。尽管当年嘉庆许诺邱良功的男爵爵位能“承袭八次”,但至邱炳忠时袭爵一脉业已式微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