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说一下五行之气的生成过程
大风号说文解理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系辞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的“两仪生四象”这句话,可谓耳熟能详,国人基本都能知道。但是再往深了说:两仪为什么四象?两仪生四象的过程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就很少有人能回答了。本文即对两仪如何生四象的过程问题作一下说明,旨在丰富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其中,两仪为什么生四象的问题即阴阳为什么化生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已在相关文章中专门论述过,本文不再重复论述,不理解此问题的读者可从作者以前的诸多文章中翻阅。
说明两仪生四象的过程之前,首先解释一下“易有太极”四句话的含义。“易”即是宇宙变化的大历程,太极就是这个大历程的起始,指至高无上的本始(原)。由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即是四时(虞翻说)或指太阴(水)、太阳(火),少阴(金)、少阳(木);四象生八卦,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需要注意的是,“易有太极”四句话所表达的意义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汉朝的观点,认为这四句话表达的是宇宙生成之序;另一种是朱熹的观点,认为这四句话说明的是画卦之序。现在通行的认知是第一种汉代的提法。
明白了“易有太极”四句话的含义,现在就可以来解释两仪生四象的过程问题了。
两仪指阴阳,因此两仪生四象的问题本质上还是阴阳化生的问题。而阴阳化生的本质又是气的运动变化,因此阴阳化生的过程即气的运动变化过程。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阴阳化生的过程,主要是指气或物之生的过程,其中生既指生成也指生长;而气的运动变化过程既包括生也包括死,是一个循环过程,因此气的运动变化过程并不一定都是阴阳化生的过程。既然阴阳化生的过程包含在气的运动变化过程之内,而且阴阳化生是指气或物之生的过程,因此,阴阳化生的过程可用气化中气生成的过程来说明(注:气比物更根本,物的生成过程包含在气化之内)。在气化中,气与气之间的化生,主要是指新五行之气的生成,五行之气生成的过程也就是气化生的过程,因此两仪生四象的过程也就是五行之气生成的过程。下面即简单说明一下五行之气生成的过程。
太虚是气的本体,亦是气的本然状态;阴阳具未相离的气是太和,太和之气是气和之至的状态;而五行即由太和之气分化而来,因此五行生成的过程由太和之气开始说明。
气在太和状态时,阴阳二气合同而不相悖害,浑沦无间。此时的太和之气,无形而有象(注:为无形之象),体生其用,用成其体,体用无间,阴阳交融(注:非阴涵阳或阳得阴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和之至的状态。但“和之至”的状态只是气在运行中的一个阶段,这个状态只是一种相对的暂时的状态,气存在的永恒主题是运动变化,因此经过时间的积累后,太和中的阴阳二气必然发生运动变化。
《正蒙·太和》:
“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
气之性即相感之性,相互作用之性,也是运动变化之性,还是包含对待之性。正因气之性包含对待,因此,阴阳二气絪缊相荡,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相互推动,相互制约,无穷变化由此而生。
此时太和中的两气,阳气性浮而动,阴气性沉而静;二气交感,相互作用,动者愈动,静者愈静(注:这与五行之气相克时两气相互节止不同);浮者升,沉者降,二气有相离之势;经过时间的积累后,二者动静程度增强,已不能共存于一体,因此阳破太和之气而出成阳气,阴离太和之气而去成阴气,阴阳二气分离,剩余的太和之气为中气。
阴阳二气相离,两仪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动阴静;剩余的太和之气已不是和之至的状态,里面的阴阳之气已动静无端,这种状态的中气只是作为已分离阴阳二气的联系枢纽而存在。阴阳二气第一次分离时,虽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但此时阳气和阴气内部的阴阳并不平衡,阴气内部并未达到阴阳对立统一的程度,阳气亦如此,因此阴阳二气必不能久持。阴阳二气未相离时,二者的对待是在太和之气内的对待,是内部的对待;二气相离后,内部的对待变为外部的对待;有对待必有合一,因此,分离的阴阳二气又有相合之势。同时,阴阳二气原本一体,二者有共同的物质基础,二者间有种天然的吸引之力,因此相离的阴阳二气又相合相交,二者交合于中气。
重新相合后的阴阳二气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求,氤氲相揉,然后又分离;相离又相合,相合又相离,如此地循环往复。阴阳二气经过无数次的阴阳离合,动者愈动,静者愈静。最终,在阳气动之极阴气静之极时,二者又相离。刚分离时阳气内含极静阴气,但随着内部阴阳的相互作用,阳气内极静阴气静的程度会慢慢变弱,当阳气内部达到阴阳对立统一的程度时,阳气便能独立长久的存在了。阴气的情况与阳气类似,只不过阴气内含的是阳气。这种情况下的阳气即为老阳,阴气即为老阴,老阳之中有老阴,老阴之中亦有老阳。至此,阴阳因动静而相离且独存,原来的中气变为老阴老阳的联系枢纽而继续存在。
又经过时间的积累后,相离后的部分老阴老阳之气,又是因为上面的原因相交于中气,阳欲得阴,阴欲得阳,阳求入阴,阴求入阳;同时,部分老阳之气也与部分老阴之气相互交感,交又相离,离又相交,循环往复。最终,因阳动阴静,阳交阴为先,阴交阳次之,因此阳气先动与中气相交;受中气的影响,老阳极动之势首先得以抑制,动的程度减弱,为少阳。随后,阴气也与中气相交,老阴极静之势也得以抑制,静的程度减弱,为少阴。至此,太和一气已分为五气: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中气,中气即为土,老阴为水,老阳为火,少阴为金,少阳为木,因此两仪生四象,阴阳化五行。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两点:
一是这里所论五行的生成是在天地未现时五行的生成,本文不论四时形成后五行的生成。
二是本节所论五行之气生成的过程带有一定思辨性,这里特别注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