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人民军第一悍将来自解放军,提拔最慢

众所周知,我们讲的抗美援朝战争,其实上只是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从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至10月25日40军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这4个月的战争是由人民军独自对抗李伪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志愿军参战后,人民军在作战方面听从中朝联合司令部统一指挥。真正反映人民军诸将领水平的,还是他们在6月25日至10月25日间的具体表现。

抗联出身的胖子,实际上只指挥过营级规模的部队打游击,他对于指挥一支十余万人的诸兵种合成军队打正规战,是力不从心的。无论是战争战略指导思想,还是战役部署,他都在做一厢情愿的一锤子买卖,而且热衷于攻城略地甚于歼灭敌有生力量。

在美日的史料中,将开战时的人民军总参谋长姜健中将推崇为人民军将领中最有能力者,由于姜健中将开战后不久就阵亡,因此未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这一观点。姜健曾在东北抗联某部担任过参谋长,但东北抗联无论是作战样式还是作战规模都无法与朝鲜战争相提并论。抗战结束后姜健曾短时期内担任过东北某军分区负责人,但那里并非国共主要作战地域,姜健负责的也仅仅是一些维持秩序,训练部队及剿匪工作,且时间并不长。众所周知,人民军最初的进攻计划是在苏联顾问团的指导下制订的,姜健虽贵为人民军总参谋长,但在其中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呢?1950年8月以后,美伪军力量明显增强,前线人民军损失巨大,久战疲惫。在南方前线指挥的姜健却盲目自信乐观,抱着孤注一掷的赌博心态命令前线人民军发起一次又一次攻击。令人费解的是,这种攻击居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计划,完全放任各部队长各行其是,作为总参谋长的姜健对此难辞其咎。

金策大将在抗联时期一直是政工干部,并不擅长军事指挥,但对胖子忠心耿耿。他在1950年7月初接替崔庸健大将担任前线司令官,很大程度上是胖子认为自己有必要加强对前线军队的指导,从而保证自己的每一个指令都能得到贯彻执行。金策自知缺乏指挥大部队作战的经验和能力,因此在战略上严格遵循胖子的指导,在战术安排上则放权给参谋长姜健以及两位军团长。所以他并不是一名合格的前线指挥官。

作为人民军中资历最老的崔庸健大将,早年投身中国革命,打黄埔军校时起就开始搞军事工作,堪称人民军中的朱德。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因为胖子要加强自己对军队的控制,其前线总指挥的位置就被胖子更为信任的金策大将所取代,崔庸健转任西海岸防御指挥部司令。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仁川汉城防御战中,崔庸健大将临危受命,指挥不到2万人的杂牌部队(独立25旅团、独立78联队、第13师团、第9师团87联队,17装甲师一部、汉城警备队、仁川警备队)把包括最精锐的美陆战一师在内的7万多美韩军拖了半个月,为掩护南方人民军部队的北撤和北方留守部队的动员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汉城失守后不久,崔庸健指挥几个9月份才新编成的师团(19、27、43师团)在三八节上节节抵抗十余万美伪军的进攻。10月底,美10军在元山登陆后,崔庸健大将又指挥新建的第4军团(辖41师团、507旅团、独立71联队)约2万人,在丰山地区建立防线,一直坚持到志愿军42军到来。虽然崔庸健位高而权不重,颇受胖子排挤而并不受重用,但他在极端困难下凝聚部队、组织防御的能力,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武亭那一系的八路军归国干部虽然战斗经验比胖子系要多,但也比较有限。以武亭为例,在红3军团时期他主要指挥炮兵,抗战之初为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团长。在抗日前线仅待过很短的一个时期,就奉命返回延安培训积累炮兵人才,抗战一结束就返回朝鲜去了。所以武亭的作战经验主要是红军时期积累的小部队运动战、小规模炮兵指挥经验。在十余年未有战场实践的情况下,突然让他指挥军团规模的诸兵种合成军队跨度太大,实在是勉为其难了。

相比之下,虽然金雄的知名度和资历远不及武亭,但他作为新四军2师的团级军官,后来作为东北民主联军李红光支队的首任支队长,其实战经验远比武亭丰富。因此朝鲜战争初期,两人同时担任军团级指挥官时,金雄的表现远远强于武亭。志愿军参战以后,金雄实际上是人民军的前线总指挥,率部参加了第3、4、5次战役以及后期的阵地防御战,指挥上颇多可圈可点之处。正因为如此,当1950年下半年,劳动党对战争责任进行检讨时,权衡之下,只是让武亭为战争的失败承担责任。而金雄则被任命为中朝联合司令部朝方副司令,实际上全权负责前线人民军的战场指挥之责。因其战功赫赫,金雄于1953年晋升大将,并出任民族保卫省副相。

作为停战谈判中的明星,从苏联归国的南日大将在镁光灯下出尽了风头。但在战争中他一开始作为师团参谋长,后调任第一军团参谋长,并未独立统兵作战。因为老资历的将领们打了败仗,胖子大力提拔年轻将领,时年30多岁的南日因缘际会,迅速升任总参谋长并荣获大将军衔,随后作为中朝首席谈判代表与“联合国军”周旋两年,出尽风头。但停战谈判实际上一直是李克农和乔冠华在幕后掌舵,南日大将仅仅是负责在前台表演而已。作为一个传声筒和提线木偶,这位大将并未有什么让人服气的战功。

在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中,人民军的第一悍将非原第6师团师团长、第5军团军团长的方虎山莫属。与人民军其他将领不同,方虎山恰恰是其中提拔较慢的。从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独4师组建之初起,方虎山就是该师政委。1949年解放军第四解放军166师在方虎山率领下返朝,改编为第6师团,方虎山任师团长。相比其他将领,他是平级使用。

但也正因为如此,第6师团保持了建制的完整性,内部人员的延续性,各级指战员相互熟悉,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得非常完整。应该说,战争爆发时,人民军统帅部将第3、第4师团这两个以苏联归国军官为主的师团视为其绝对主力,第6师团并不为人民军统帅部看重,开战初期第6师团竟被分割使用执行次要任务。然而不久以后,第6师团就在方虎山的带领下战功赫赫,不仅获得了“近卫”称号,而且被美伪军称为“幽灵师”。在粉碎美军“基恩”作战中,第6师团以少胜多,创造了人民军战史上的奇迹。

美军仁川登陆后,方虎山率部北撤。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方虎山想方设法迟滞敌军行动,保存了一批有生力量。随后,方虎山因其突出表现而被任命为第5军团军团长,在第3、4、5次战役以及51年的夏季防御战中,第5军团均有上佳表现。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中朝两军召开联席会议,互相交流经验,代表人民军作经验报告的就是第5军团军团长方虎山中将。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