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东都:一开工就刹不住车,隋炀帝建洛阳为何背离节俭初衷

隋炀帝这个人名代表了什么?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好大喜功、奢侈、荒淫、暴虐。

的确,他在众多皇帝中,确实是位不安分的皇帝。而隋朝东都洛阳城的修建过程,就充分体了隋炀帝喜好奢华的特征。

隋朝本来只有一个都城,即长安。从无首都、副都或陪都之说。但及至炀帝即位,他突然对洛阳发生了兴趣。

然而炀帝决定建洛阳之初,其实并不像把洛阳建成奢华无比的超级富贵宫室,而只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至于后来的事,完全超出了预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初衷本来不错

与一切喜欢奢华、场面和气派的皇帝一样,炀帝刚一即位,就萌发了兴建宫室的念头。文帝即位之初修建了新都大兴城,昭示了大隋帝国的新气象。炀帝则把注意力放在修建东都上。

仁寿四年(604)十一月,刚刚即位四个月的隋炀帝便急不可耐地东幸洛阳,并下诏营建东京。

关于营建东京,与长安构成东西两京,自北周末年时已有其端。长安僻处关中,在周齐分立时控制关陇固然是绰绰有余。但统一北方后,要及时要效地控制新占领的山东之地,长安无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北周起初以相州、并州、幽州、齐州、徐州等为中心,采取分散式的的重镇管控北齐故地,但是这样做的负面后果也很明显,距离较远的大州仍然无法实现有效而及时的控制。

周武帝统一北方后,还未来得及考虑做出调整便暴亡。宣帝即位后大建宫室,发4万常役修建洛阳宫,虽说有穷奢极欲之嫌,但也益于将中央的控制中心向东推进,更好的监控东方诸州。

隋文帝时代屡屡发生的关中饥荒,也暴露出关中在经济方面的短板。关中虽然自古号称沃野,但毕竟地宇狭窄,不足以支撑越来越多的人口。出于这些考虑,炀帝迅速决定复建洛阳城。

炀帝最初的诏令中,确实也摆出了一副较好的姿态。如其所云:

“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有司明为条格,称朕意焉。”(注:《隋书》卷3《炀帝上》)

似乎炀帝只是为了百姓着想,继续发扬文帝的节俭作风。然而过了不久,炀帝便改弦更张、食言而肥。

二、建造大师宇文恺出马

大业元年(605年)三月,炀帝下诏组建了一个规格极高的营建东都领导班子,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以及阎毗、裴蕴、裴矩、何稠、元弘嗣等人参加。杨素、杨达身为宰臣而参与东宫营建,体现出炀帝极高的重视。

宇文恺作为实际建造的主持者,更是体现出炀帝非同一般的标准。宇文恺是隋朝的工程建造专家,文帝时代,隋朝太庙、大兴新城、仁寿宫等建设,以及贯通渭河至黄河的漕运河道、独孤皇后陵墓等大项工程,都是宇文恺的手笔。只要他出手,必然不是一般工程。

宇文恺揣摩出炀帝的心思,认为炀帝意在把洛阳新城建设成与大兴城一样宏伟华丽的大城,于是也没把之前的诏书当回事,而是尽施所能,把洛阳新城设计的“东京制度穷极壮丽”。(注:《隋书》卷68《宇文恺传》)

新修的洛阳城在政治规格上完全向长安大兴城看齐。其城市布局由外郭的罗城、中层的皇城、核心的宫城组城,体现了天子居所、中外相驭的政治理念。遍观隋朝所有大城市,唯独东西二都有此设计。

洛阳城面积比大兴城略小——据考古资料称大约小四分之一。洛阳城外郭采用内夯土外包砖的建筑技术,唯见其坚固,倒也无甚过人之处。真正令人咂舌的是宫城、皇城以及一系列小城的建设。

宫城位于西北隅的高处,是整个洛阳新城的核心。宫城北面依次是曜仪、圆壁两座小城,西面有夹城、隔城两座小城,东面是东宫、左右藏,南面则是较大的皇城。以城卫城、众星拱月,使得天子宫城尽显高贵,又十分安全。后来皇泰主与瓦岗军相持,当外城失陷时,隋军退入宫城,依靠坚固的宫城及其配套的小城苦撑待变,居然把瓦岗军死死挡在了城外。

皇城东侧有东城,东北侧有含嘉城,其城内有屯积存放生活物资的含嘉仓,故又称仓城。东城与含嘉城类似于功能性小城,仍属于宫城的配套体系。

再往外围,则是城西的西苑,及洛阳周边的小型城戍。西苑又称显仁宫,是专供皇帝游猎嬉玩的大型苑林。洛阳新城城区不如大兴城,但这座西苑却远远超过长安的大兴苑。苑内的设施也全然抛弃了约束。据《资治通鉴》记载,西苑因水为苑,北跨洛水,苑内开挖了一个周长十余里的人工湖,湖的北岸有一条龙鳞渠,从河中引水注入湖中。湖中堆起了象征蓬莱、方丈、瀛洲的假山,其余宫殿楼阁、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无不毕具。

甚至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西苑为了保持美丽的景色,还在冬天叶落之时,裁剪彩布挂在树上,以保持四季长春的景象。

据信《资治通鉴》对洛阳新城的记载,引用了许多《大业杂记》中的不实言论,诸如隋炀帝大兴洛阳城是听信术士的“木命”之说。但关于洛阳城建设规模的记载还是比较可信的,何况这还得到了现代考古的直接证实。

三、惊人的耗费

洛阳新城从动工到建成仅9个月时间。快速上马、快速落成、规格超高,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惊人的消耗、惊人的浪费。

东都的兴建,每月要组织200万役丁施工,粗略计算,整个工期需要劳动力达1200万人次。也就是说,大略相当于所有壮年男丁每人至少干了一个月的活。

不仅动员人力浩大,工程投入也相当巨大。据由隋入唐的名臣张玄素回忆,建洛阳宫时,由于洛阳附近不出产大木,需要从外地转运。大木过长,车船无法装载,只能人工搬运。一根大木需要二千人牵拉,大木下垫着圆木作为车轮,牵行久了圆木摩擦生火,便只能制作铁轮以替代。可是铁轮走不了多长时间,也会被沉重的大木压坏,需要数百人单独携带铁轮伴随保障。仅仅转运一根大木,就需要耗费数十万人丁的工时。其余方面的投入可想而知。

洛阳建成后很快便承担起了政治功能,炀帝出关中巡幸江南或者北方,都要先到洛阳作为中转。在洛阳,炀帝还宣布过大赦,并于大业六年正月举行过盛大的宴会来招待万国来朝的使者。

那次规模宏大的盛宴在历史上知名度颇高,炀帝下令在端门外大街“盛陈百戏”(注:《资治通鉴》大业六年正月条》),庞大的戏场方圆达5000步,奏乐者多达18000人,乐声传扬数十里可闻。戏场照明的灯火彻夜明亮,如此持续了整个正月,单是这笔开支就高达数百万钱。

胡商请求在洛阳丰都市进行贸易,炀帝为展开国力富强,命令丰都市所有店铺都要整饰一新,沿街卖菜的贩子,也要用漂亮的龙须席(用龙须草编织的席子),树木上都缠上漂亮的锦缎缯绢。饭店如果接待胡商,一律好酒好食招待,并且一钱不收。胡商大都为隋朝的富裕而惊叹,但也有精明的胡商,看到洛阳也有穷得衣不蔽体之人,便问,把树上缠的好布料给穷人不行吗?缠树上有何用?洛阳人无以为答。

隋朝诸多暴政,皆自洛阳始。由俭入奢易,由奢致败更易。洛阳城建起之时,炀帝的大业即开始走向崩盘之始,信不虚哉。

而从隋炀帝本人来说,把初衷不错的一事,搞成了举世骚然的坏事,从中可以看出,作为身系天下之望的帝王,他根本无法控制欲望,让心中那个魔鬼越来越强,以至于占有了他的灵魂,撕裂了他的身体。这既是炀帝个人的不幸,更是隋朝天下万民的不幸。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