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若按籍贯来分,一个山西人柳宗元,一个河南人韩愈,三个四川人苏洵,苏轼,苏辙,三个江西人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是一家,而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分别来自江西的不同地方。
欧阳修祖籍江西吉安,曾巩江西南丰人,王安石江西新干人。三人不但是文学家,还是政治家,欧阳修官至兵部尚书,曾巩做过中书舍人,王安石更是做过丞相。三个人的政绩,成就正史都有记载,但作为文人总有些野史趣闻,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二。
曾巩的读书秘诀误人
曾巩读书很用功,少年成名,是远近乡邻学习和称赞的榜样。当地有个赵员外,有个儿子叫赵成龙,名字取得好,书却读得差劲,很多年没长进,赵员外对儿子的期望很高,看儿子不成气,心里急得慌,有一天,他问家中一仆人,曾巩读书这么牛,他读的都是什么书?谁知这仆人是老忽悠,便随口编造说曾巩读的是天书,赵员外一听,竟然当真了,那你去偷几本来给我儿子读读。
仆人只是随口忽悠,本想让赵员外望难而退,没想到反落得个偷书的苦差事,作为仆人,又不敢违背主人的命令,只有硬着头皮只偷。
曾巩读书的地方,在附近红石山上的一个小石洞里,这位仆人趁着夜色摸到山上,躲在石洞边窥视,看见曾巩在微弱的灯光下读书,只好潜伏在洞外,可曾巩每夜读书要到很晚才睡觉,这位仆人左等右等,总算等到曾巩熄灯睡觉,大约估计曾巩睡着之后,才偷偷摸进洞内,洞内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清,仆人随手摸了两本书就溜。
赵员外见仆人偷得了天书,大喜过望,第二天一早就把儿子赵成龙叫起来读天书,可万万没想到,儿子一拿到这两本书就惨叫一声,倒地不省人事,赵外员见状惊慌失措,喊来仆人救人,仆人似乎看出端倪,忙从赵成龙手中夺下书,赵成龙马上恢复常态,原来这赵成龙是装的,他害怕父亲强迫他读书,故意一碰所谓的天书就装死。
赵员外看到这样的结果,不敢再让儿子读天书,但仍是心有不甘,好不易把天书偷到手了,就这样算了?于是,又和仆人商量对策,这仆人想了想说道,既然是天书,肯定不是一般人所能读的,这其中肯定有秘诀,不如我们花重金把曾巩请来,叫他传授下秘诀。
于是,赵员外带着仆人和儿子一起上红石山,来到石洞找曾巩,曾巩知道他们的来意后心里暗自好笑,决定作弄他们一番,以惩罚他们偷书的行径。
曾巩看了看赵成龙,然后对赵员外说道,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只是你儿子大胖了,肠肥脑满知识进不去,所以要减肥,以后他就跟我换饭吃,把他每天的大鱼大肉给我吃,他吃我的粗茶淡饭,而且每天要喝我洗墨池里的水洗肠,这样一年之后就能读天书了。
赵员外望子成龙心切,看这么简单的条件便一口答应了,只是赵成龙心想暗暗叫苦,没想到自己自作聪明的装死伎俩,换来如此的回报。至于这秘诀能不能帮他读好书,不用我告诉大家了,不过曾巩读书的石洞现在成了一处景点,叫读书岩。
王安石逃学练武遭鞭笞
王安石小时候在家乡蛤蟆山的一处私塾读书,他好结交朋友,尤其是和贫穷的同学走得很近,人缘很好,不过读书不怎么用功,还经常逃学,对学文不感兴趣,但对学武很热心,不时和同学们躲到山上练拳脚,为此挨了私塾先生的不少训斥。
有一次,听说镇上来了一位武林高手,王安石竟然和两位同学一起偷偷跑下山,想去拜师学艺。当然,这样的愿望也不可能实现的,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呢,拜师不成的王安石只好又回到山上,不过这次下山,似乎长了不少见识,回到私塾便和同学们高谈阔论起来,私塾先生本来就为他私自下山的事生气,现在又看到他眉飞色舞的夸夸其谈,气不打一处来,便随手从身边的一棵荊树上折了一根荊条,来到王安石身边,使劲的抽打正高谈阔论的王安石,边打边呵斥,"叫你不好好读书,叫你不好好读书。"
面对先生的怒打,王安石不敢躲避,但对先生的诘问,他忍痛地辩解,"不是我不好好读书,而是时势无法让我好好读书。"
先生听王安石这么一说,又好奇又好笑,小小年纪居然还给我讲时势,于是停止抽打喝问道:"现在是什么时势?"
"现在外敌入侵,朝廷腐败,无力抵抗,所以,我们现在学文不学武,只好武力才能抵卸外敌,保国家不亡。"
王安石的问答让先生大吃一惊,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于是教导王安石道,"抵抗外敌当然需要武力,但国家要富强才能不受外敌欺侮,才能真正让人民安居乐业,要使国家富强,就要改革时弊,加强法度,提高国民觉悟,而这些不是靠舞枪弄棒所能解决的,必须多读书,明事理,学习古今圣贤的治国方略,大胆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在颓废的时势,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先生的一席话,让王安石茅塞顿开,从此开始认认真真的读书,最终成为饱学之士,以及锐意进取的改革家。功成名就后的王安石非常感谢当年让自己觉悟的私塾先生,有次回乡,专门去蛤蟆山上拜访老先生,可惜当年作为私塾的古庙己破落不甚,老先生也早已亡故,但老先生当年折荆条抽打自己的荊树还在,看到老荆树,想起当年的情景,王安石百感交集,睹物思人,王安石心绪澎湃,不由朝着老荆树俯身跪拜,以此感激当年老先生的教诲之恩。之后,王安石还在此处建亭,以纪念这位让自己迷途知返的先生。
欧阳修巧对进城
为了增长阅历,欧阳修十二,三岁就开始外出求学,十二,三岁相当现在小学毕业生的年龄,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孩。
这天傍晚,欧阳修来到一城关时,城门已关,那时跟现在不同,城外是没有安顿之处的,必须要进城才能找到旅馆之类,于是,欧阳修对守门的老兵低首施礼道,请老先生放我进城,好吗?
老兵看到这个懂礼貌的孩子,顿生同情之心,但又不好无故破例,于是说道,放你进去可以,但必须对出我的上联才能放行。欧阳修心想,不就是对对联吗,你一个老兵岂能拦倒我,于是爽快回答,好吧,那就请你出上联。
老兵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出上联: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听罢上联,略加思索,便对老兵说道,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
老兵刚开始没弄明白,以为欧阳修对不上来耍赖,于是恼怒地喝道,我要你对下联,你怎么反叫我对了,既然对不上来就请在城外过夜吧。欧阳修知老兵没听明白,便笑道,老先生,我已经对过了,下联就是: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经欧阳修提醒,老兵才恍然大悟,心里也非常佩服欧阳修的才气,于是破例开门放欧阳进城。
野史虽不见经传,但往往更有趣,只是没有正统资料可查,难免在流传中被人无意有意的改动,其实,不管这些名人野史的真与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些流落民间的轶事趣闻,都包含着人们的怀念,颂扬,或是对后人的告诫与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