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石英风暴的冲击,传统机械表行业是如何度过危机的

熟悉钟表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爆发一场石英危机,一场几乎摧毁整个传统机械表行业的危机,那么后来机械表是如何渡过这一危机,重回霸主地位的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然而更有趣的是引发石英危机的石英表,却是瑞士人自己发明出来的……石英表大家都知道精准耐用,而且价格不高,可以说性价比非常高。

1968年钟表界的世界杯,日本公司携石英表前来挑战,一出手便打败了一众“高手”,百达翡丽、劳力士、欧米茄等等。随后在1969年精工又推出一款足以载入史册的石英表:Seiko Quartz Astron,一款具备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石英表作为当时的新鲜事物,确实可以说是物美价廉,其迅速发展壮大,席卷全球。当时瑞士钟表的出口量从8200万块跌至3100万块,将近一半的钟表企业倒闭,从业人员也从巅峰时期19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

那个时候的日本表真可谓是风头强劲!在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瑞士钟表几乎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其产量在全球的比例从45%降至15%,有上千家秦朝工厂倒闭,超过十万名钟表从业人员失业,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瑞士机械表的末日已经降临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瑞士机械表行业真的就要领盒饭了吗?当然不会,毕竟主角光环还在。

这时一位拯救瑞士手表行业的英雄人物出现了——尼古拉斯·海耶克,这家伙发明出一种比日本石英表更为,构造简单、价格便宜的石英表。售价仅50瑞郎的斯沃琪腕表,又引发了一场革命,第一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10万,更是在3年后达到了1200万!

并与此同时海耶克收购了一大堆制表工厂其中不乏一些历史底蕴深厚的名表,欧米茄、宝玑、宝珀,浪琴等等。随后到90年代瑞士机械表行业开始慢慢复苏,各品牌的故事、传承被慢慢创造出来,海耶克在收购这一众品牌之后也就组成了如今如今在钟表界举足轻重的斯沃琪集团。

面对廉价的石英表,很显然作为日用品机械表并不具备竞争力,所以瑞士机械表证明自己和石英表拥有着不一样的价值、意义,机械表并不只是单纯的日用品,而是奢侈品。

简单来说,如果作为日用品机械表是肯定买不过石英表的,所以机械表只能走高端路线。一场石英危机让低端机械表失去了生存空间,而高端机械表则开始换了一种生存方式:只为高端人士制造!

所以在高端逼格的加持下,在那个时期生存下来的机械表就如同浴火重生一般,变得更加坚韧。

随后到90年代,这些机械表品牌为了进一步发展,开始进一步扩展全球市场,并彻底激活了中东和东亚市场,我们熟知的一些品牌都是一番全球化的营销结果,而那些固守的品牌如今基本已经销声匿迹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