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信有关负责人在回答《河北农民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深入推进“双基”共建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继今年7月末全省农信社(农商银行)存款突破15000亿元后,9月25日全省农信社贷款突破10000亿元。河北农信规模实力的不断壮大,也为服务“三农”、进一步支持河北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夯实了基础。河北农信主动承担服务“三农”崇高使命,坚持“立足三农、面向县域(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坚决做好县域支农支小主力军,全面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作为金融扶贫的主力军,河北农信在“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具体有哪些创新举措呢?如何通过“双基”共建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效?
近日,省联社金融扶贫办、“双基”共建信用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张锡恒在回答《河北农民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的主题也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件中还明确要求:“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农村信用社‘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河北农信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为抓手,全力提升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实效。
一是全面满足各类信用主体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深入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向城乡市场、经济园区、产业链上下游、社区居民有效拓展延伸,积极培育和打造信用户、信用商户、信用企业、信用市场等优质市场主体,加大对农户、个体生产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授信用信力度,切实满足多元化信用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截至8月末,全省农信社(农商银行)共支持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2734户,贷款余额104.85亿元。其中,支持家庭农场及农业专业大户贷款1828户,贷款余额12.12亿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460户,贷款余额12.49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446户,贷款余额80.24亿元,切实担负起了“金融支农主力军”的责任。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服务“三农”主力军银行,河北农信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双基”共建的作用,积极支持建设现代农业,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做好贫困地区特色农业、旅游、光伏、家庭手工业、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扶贫行动金融服务工作。指导各级农信机构集中力量优先对接有劳动能力、有就业创业潜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三级金融服务网络实现有效扶贫小额信贷需求全覆盖;全力满足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发挥好新型经营主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组织带动作用。
四是支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对涉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文化建设、农业清洁生产、农村生态建设、新型社区、产业园区和生态园区建设,以及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市民化的产业项目,着力给予支持,全力提升农业农村发展面貌,加快乡村振兴推进步伐。
河北农信联社承德审计中心综合科副科长侯东凯(右一)、隆化农信联社理事长袁国锋(右二)、隆化农信联社副主任王德强(左一),在隆化县凤林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凤林(左二)陪同下了解信贷资金使用及肉牛养殖情况。
河北农信联社办公室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长、河北农信联社新闻发言人冯茂林指出,乡村振兴不仅要靠硬实力的提升,即靠较大的资金投入使乡村环境、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住房条件以及交通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更重要的是还要靠软实力的提升。软实力的提升就是提升信用环境,打造诚信乡村。也就是说要想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贯彻落实,只靠物质条件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需要信用软实力的打造提升。河北农信这些年紧紧抓住这一点,通过加强基层农村信用社和基层党组织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打造农村信用工程,使乡村振兴在加大物质投入的同时提升精神层面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
冯茂林表示,目前,“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已经连续三年被纳入省委一号文件当中。自开展以来,“双基”共建工作已在各地生根和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只要各方持之以恒抓下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河北农民报记者 韩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