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才子李凯凯笔下的旬邑苹果

编者荐语:

这篇文章系一位长期生活在旬邑本地,被誉为关中才子李凯凯所写,以小见大,洞悉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的变迁,通过对旬邑苹果发展史的描写,折射时代变革中黄土地上农民的命运,和对于城市化进程中被遗落的人性和人心的思考,读来让人深陷其中,痛心不已

​旬邑苹果

旬邑出现过很多名人,最为人熟知的是侯君集和当代民间剪纸大师库淑兰。这块土地上最沧桑、最朴素、最感动的不是名人,而是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他们没有什么特别贡献,最大的贡献恐怕就是这被国家农业部登记为地理标志的农产品“旬邑苹果”。

寒冬燃起的灯烛——旬邑苹果

1980年到2000年,这二十年之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很多人选择“下海”或者“北漂”而改变命运,当时的社会口号是“谁脱贫谁光荣谁贫穷谁无能”。眼看有能力的人脱贫乃至致富,可这片地上的农民怎么办,他们啃着黑馍馍,孩子上不去学、缺衣少食。为了缴农业税,农民和税务人员冲突不断,很多时候不惜大打出手,头破血流!为什么,为了一家人的口粮,为了少缴一点粮食让孩子上学,让家人啃一次白面馍馍。闹来闹去,从来没有因为谁闹得凶而被免去农业税,反而很多人因为这吃了官司。小孩子那时总盼着过年,望着过年、希望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一次肉;可以啃一次白面馍馍;可以获得几毛钱的护身钱。而大人害怕过年,有一次年关,父母没钱过年,别人资助了几十块钱才勉强熬过了那个年。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引进了苹果种植技术。刚开始谁也不敢轻易相信,只有一些有钱的、胆肥的人愿意去尝试,而贫寒交加的农民,抱着一身褴褛的孩子,蹲在家门口看着。他们赔不起、赌不起、输不起。

终于第一批苹果种植户发家了,是真的,他们真的发家了,那时候把这些人叫做“万元户”。他们终于可以让自己孩子上学而不怕老师追讨学费;终于可以吃白面馍馍;终于可以买一台黑白电视机。

艰苦奋斗的精神——旬邑苹果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也不完全对。看到苹果带来了好处,农民才争先恐后投资苹果,钱是借来的;经验是看来的;勇气是模仿的。可苹果树要结出一个苹果,绝不是花几个钱就买来,更不是我们一口一个坑咬下去的果汁四溅。那是要经历不下四年的汗水,一年三百多天的陪伴。苹果树就好像孩子,其实比孩子更重要,那是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一家人的生存资本;一家人未来的希望。苹果卖的钱要养活这一家人;还要维持基本开支;更要给孩子交学费。孩子是未来的根,这个根的健康直接关乎家庭以后的兴衰,是故旬邑人特别看重教育,当年他们常说:“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娃供上大学。”

光芒四射的梦想,往往要历经风吹雨打的现实。

在第二批大范围苹果树种植的四年后,春暖花开,却来了一场霜冻,所有的苹果花瞬间凋零,农民靠着墙,唉声叹气,而不懂事的我们看着爸爸妈妈愁眉苦脸,还问着:“妈妈,苹果啥时候可以结果!”

重如千斤的爱——旬邑苹果

苹果种植带动了苹果产业的发展,每年农历八月中旬后,开始摘苹果、包苹果。所谓包苹果就是叫几个劳力装苹果。装苹果是精细活,男人干不了,要给苹果套网、挑拣、测量,这是妇女的工作,可以这样说,包苹果就是妈妈的工作。那时候苹果稀少,特别珍贵、真正种苹果的人是吃不到好苹果的,他们往往都是挑烂的、不好的、个头小的吃。包苹果的妈妈就想给自己孩子偷拿一个苹果,这是很难的。在寒冬腊月,包苹果的妈妈将冻着冰冷的苹果藏进衣服里,战战兢兢、蹑手蹑脚地把苹果偷拿回家。而每至黄昏,孩子总站在门口,等待妈妈,等待那个重如千斤的苹果。

苦难中的脊梁——旬邑苹果

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

尤其是这个时代,无钱寸步难行。可是钱如何来,农民没有父母可靠;没有本事可拼;没有阴谋诡计可耍。他们只能用血和汗水养大一株株无情的农作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苹果。苹果在超市陈列;在大都市流动;在交际中礼尚往来,它就是苹果,它也仅仅是个苹果。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汗水、是血泪、是希望、是寄托。

苹果种植不是商业可以投机取巧,它是今年流汗才有希望有,不流汗绝没有;它不是学术,可以抄袭、可以作假,它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坑,用生命去捶、用血汗去挖,才被捶打出来的;它更不是动动嘴就可以品尝到甜味,它必须靠流汗去施肥、捡花、捡果、剪树、套袋、取袋、测量、套网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被人几口啃完的苹果,其实被农民摸过了无数次、看了无数次、等了无数次、盼了无数次。

不是流汗就有收获,一场冰雹、一场霜冻、一次干旱或者久雨不晴,都可以让所有的汗水、所有的劳动、所有的希望付之东流。

没办法,农民只能苦笑着唠叨道:“天爷呀,这不让咱活了!”

黄土地的守望者——旬邑苹果

苹果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却永远改变不了农民的命运。

新一代的年轻人开始涌进城市,这曾经生他们养他们的黄土地,如今成为了他们的负累。苹果园越来越荒芜,只留下老弱病残守着黄土地;守着这黄土地上的苹果;守着时代大变迁中不变的精神。

苹果地被改造成了工厂、楼房、马路、社区等,苹果树被一棵又一棵连根拔起。看似繁花似锦,实则多少人暗中流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再也不复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梦想荡然无存;“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精神寄托再也无所归依。接下来是高楼树立,人烟四起。

苹果的时代即将结束,但苹果的精神永远延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