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死后,刘备为何一意孤行讨伐东吴?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刘备举兵讨伐东吴,张飞本来应该率领一万士卒到江州汇合,却被手下张达、范强所杀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刘备举兵讨伐东吴,张飞本来应该率领一万士卒到江州汇合,却被手下张达、范强所杀,二人带着张飞的首级投靠了东吴。陈寿提到张飞死因时,引用刘备的话“刑杀既过,鞭挞健儿,取祸之道”。

对于刘备北伐,通常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为关羽报仇,其次是为了重新夺回荆州,进一步取得东吴的领地,获得更雄厚的实力与曹魏两分天下,进而再统一。

但是无论哪个原因去看,这都显得刘备很不成熟。因为无论从何种角度去看,举全国之兵异地讨伐,而且对手是领土庞大的东吴,刘备都很难取得胜利。而且刘备夷陵之战的打法也漏洞百出,陆逊原本以为刘备会孤注一掷,顺长江向下,直奔东吴首都建业,那样虽然胜率仍然很低,却有可能成功。但是刘备却选择水陆联合推进,这样显然东吴会有充足的准备,即便没有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刘备大军也迟早被陆逊利用主场优势慢慢消耗掉。

而且与《三国志·张飞传》所述不同,《三国志·先主传》中明确说明,关羽死后,刘备并没有立即决定伐吴,正是张飞死后,刘备才“将要东征”。显然,刘备是从张飞的死中,得到了关羽之死所没有的理由,进而确定伐吴。

所以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丢掉荆州之后,刘备本来仍然有重整旗鼓的机会和打算。但是张飞之死却让刘备意识到,如果不举国伐吴,恐怕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蜀国军队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从荆州刘琦手中得来的,一部分是从益州刘璋那里来的,还有少部分是刘备自己起兵之初追随的。

荆州的士兵失去了家乡,哗变的危险很大;益州的士兵本身是从刘璋那里夺来的,还没有完全一心,需要靠荆州的兵力牵制,荆州兵哗变,益州兵自然难以管束;荆州失去后,自己夺取中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那些从徐州、下邳、小沛开始追随自己的老兵,心中也会无比低落。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曾经解读张飞的内心:因为关羽之死而怒不可遏,前往成都威胁称,如果刘备不伐吴,他甚至准备单独伐吴,大有不认大哥的架势。

固然小说中的内容不能当真,但家乡失守,军心不稳是确定的。不要忘记,《三国志·关羽传》中,关羽之所以丢掉荆州,正是因为吕蒙在白衣渡江之后,控制了关羽手下士兵的家乡亲人们,而当时关羽正率兵与曹仁、徐晃战于樊城,士兵们思念亲属无心恋战,导致关羽无法调动士兵,无奈之下才败走麦城。由此可见,士兵们丢失老家,未来的动向是何等危险。

除了杀死张飞的张达、范强之外,我们可以看到,荆州危难时,糜竺的弟弟糜芳立刻投靠了东吴,要知道糜竺当时在刘备手下可是比诸葛亮级别还高,糜芳前途不可限量;随后大将孟达也投靠了曹魏;而刘备在白帝城时,汉嘉太守黄元也趁机造反,这种小人物也向刘备挑战,很好地体现了刘备阵营当时的分裂状态。

将领想要投降或者造反,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同一时间出现多位将领带兵投降或者造反的情况,一定是军队和国家整体势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心已经大乱了。

尽管有人劝阻刘备,但是刘备仍然执意要倾尽国力北伐。此次北伐,刘备带领的军队有荆州派,有益州派,也有用利禄引诱的南蛮的军队。

刘备需要把这些人带走,能够将东吴灭掉或者夺取荆州固然是妙,但那是很难的,一生戎马的刘备不可能不清楚,所以此战他并没有带领一些有心志、有前途、有能力在未来振兴国家的人前去,魏延诸葛亮等人都留在后方。他要把这些军队从蜀中带出来,尤其是那些可能叛变的将领和士兵,哪怕是最后全军覆没。无论全部死掉,或者就地逃散,总归不在蜀中哗变就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