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猫
>>> 瓦猫·静守岁月 <<<
瓦猫摆件、烟灰缸
01
有些东西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在大众的视线,而有些东西永远不会,瓦猫就是不会消逝的那一个。
我想你一定在某处看见过这个奇奇怪怪的动物,可能是手玩店、电视里,或者是买的某个物品赠送的小挂件。
瓦猫周边(U型枕/手玩)
瓦猫长的似猫非猫,似虎非虎,站立在瓦片上。大张着嘴巴,双目圆瞪,耳朵直竖,獠牙尖锐;有些额头上还顶着“王”字,姿态强势,只可用一句面容狰狞来形容。
如果有人问这个小动物形象这么奇怪,为什么还如此出名,那我想一定是因为那人没见过它在屋檐上震慑四方的模样。
>>> 瓦猫·昆明守护神 <<<
02
瓦猫来自昆明农村,相传,它其实是一只镇宅神兽,被安置在房顶、飞檐或门头的瓦脊上,以吞食一切冲犯本宅的疾疫祸害和四野鬼怪。
老昆明人认为,若家中接连失火,要请瓦猫免灾;家门正对着庙宇高房,要请瓦猫冲煞;家门正对别家屋角,会有邪秽侵入,放个瓦猫吃掉屋角;家门对着田野,易惹游魂,瓦猫坐镇驱走鬼魅。
传说,瓦猫除了镇宅、避凶,它还能趋吉。
在瓦屋顶上装上瓦猫,就能把外面的金银财宝吞进肚子,吃进主人家中,所以瓦猫都张着大嘴,空着肚子。即俗谓“吞金屯银,招财进宝”是也。
>>> 瓦猫·百变造型 <<<
03
很神奇的是,昆明与云南其他地的瓦猫长得还不大一样,可能是因为每个地方的妖怪长得也不一致吧。
昆明的瓦猫长有翅膀,坐立在瓦上,下巴捏制出延长部分,像留着胡须的巫师。
呈贡区的瓦猫则用黄泥捏制,身披鱼鳞纹,胸刻八卦图,染红的舌头微微露出,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而大理鹤庆的瓦猫凶得夸张,曲靖的瓦猫将八卦夹在前腿,蒙自文山的瓦猫头成倒三角。
据了解,现在市面上的瓦猫造型已经多达2000款。
>>> 瓦猫·捏制工艺 <<<
04
瓦猫多为陶制,也有少量石制,看似造型小巧、朴实简单,实则需要几十道细致手工制作:和泥、塑性、粘结、上釉、烧窑、打磨、修饰……
所需的土泥要碾粉、筛选;筛完后还需浸泡、挤压;接着是独具匠心的捏制。瓦猫一般头比身子大,再精细的雕出嘴巴、鼻子、眼睛、耳朵、花纹,这每一处都是细节,稍有不慎就需要从头开始。
最后决定上釉还是无釉,而火候的大小、烧制的时长、摆放的位置等都会影响瓦猫的颜色。
匠人就凭着一双手,和少之又少的铁签等工具,千锤百炼,耗时颇长,所以每一只瓦猫才如此具备“灵性”吧。
>>> 瓦猫·历史渊源 <<<
05
你可别看瓦猫身形小,它的资历却很老。昆明的瓦猫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秦汉时代。
那时,昆明民间有老虎吃鬼的传说,门神捉到鬼都是投喂老虎。昆明本就山多林密、易受老虎袭击,百姓既希望得到它的庇佑又心怀恐惧。
于是随着时间流逝,在昆明,老虎慢慢演变成了非猫非虎的瓦猫。
秦汉时期,昆明百姓将瓦猫雕刻在门上;隋唐时期瓦猫就直接登上了屋脊。
别看那些石狮子个头大身形壮,他们最早出现是在元代。真要论资排辈,还得喊瓦猫一声老前辈呢。
>>> 瓦猫· 安置摆放 <<<
06
这样一只大显神通的“神兽”,可不是随便就来的。
据记载,安放瓦猫要举行“开光”祭祀仪式。选定吉日,端公(又称巫师)捉来红雄鸡,先念咒语,咬破鸡冠,血滴瓦猫,随后放入五子,点香祭之,方能把瓦猫安在脊瓦上。
每年除夕夜,主人得爬上屋顶,在瓦猫跨下摆放鱼、鼠等食物祭祀瓦猫。一番虔心虔意、以香达信才能让瓦猫带有"灵气"。
>>> 瓦猫·非遗传承 <<<
07
这样一个聪灵、善良、守护了昆明人多年的神兽,却渐渐消失在了昆明遍地而起的摩登大楼中;就连乡下,砖瓦房也渐渐全部翻修成了水泥楼,端坐在瓦片上的瓦猫慢慢地没了房梁屋檐可以坐。
幸运的是瓦猫没有像其他的文化印记一样消失在时代更迭中,反而,它被改做别的用途,关注度日益增长。
昆明市多年前便将瓦猫列入了“非遗”保护名录,成为了昆明人民重点保护的“宠物”。
而昆明为数不多的瓦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不断创新,做起了文创。于是市面出现了更多千奇百怪的瓦猫。
现在确实很难在屋顶上寻觅到瓦猫了,但它们却被更多喜爱收藏民俗作品的人们作为文化象征搬进了家中。
不仅本地人会买,外省游客会买,还作为一种手艺被带进了课堂,传递给更多有兴趣的人。
也许以后瓦猫会变得更加可爱,獠牙不再那般突出;或者变出更多色彩,有着五颜六色的模样;抑或变成神秘的侠客充满原始力量。但不管它变成什么样,昆明人一定不能忘记,它,一直都是昆明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