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书店的变迁史,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随着时代的变化,尤其是网上阅读的兴起和盛行,书店也同步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包括内部设计和经营理念都在不断推陈出新,却仍然在面临着生存困境,作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书店以后的路在哪里?

一、八十年代的书店

那时候的书店单纯就是卖书,在狭小杂乱的角落里堆积着各种各样的书籍。那时候的书籍如果能够完整留存下来,想必如今有很多在收藏品市场上估计已经价值不菲了吧,尤其是一些品相好的套装经典书籍。

二、九十年代的书店

到了九十年代,书店的环境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书籍相对于一般劳动群体来说价格还是偏高的,书籍租赁业务盛行。很多书店都专门将一些受欢迎的武侠小说,什么金庸、古龙、梁羽生等等的书籍拿出来租赁,记得当时一本书一天的租赁费用大概是只有一两毛钱。

三、两千年以后的书店

到了两千年前后,原本遍布全国各个角落的书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大家的生活中消失。大家读书的方式变了,由线下转到了线上,方便,读书的成本低,只还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还会偶尔因为习惯流连于纸质书带来的味道、质感和氛围,会去书店逛逛。

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和开发新的客群,新式的书吧应运而生。有的书店将咖啡馆和书店结合在一起,还有的同时将大自然的绿引入书店的内部空间,最新的做法还有将自习室、小型会议室等功能引入书店。

虽然书店的模式正经历各种各样的创新,但现在大家去书店也少有人买书,单人平均消费金额偏低,再加上场地贵,人工费上涨等多种原因,在提升社区或商圈文化品位的同时,陷入了盈利难的怪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