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初期,恰逢俄罗斯处于前苏联斯大林时代。斯大林从共产主义视野来看待中苏关系,所以,苏联向中国提供了至少13亿美元的贷款。1950-1959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在当时价值32亿美元的设备,参与了中国100多个工业项目的建设。在20世纪50年代,数千名苏联工程师和专家在华工作,而数百名中国学生则被派往苏联学习。(参见短文《俄罗斯各界热议俄中合作》)
俄罗斯在进了赫鲁晓夫年代后,赫鲁晓夫则从经济视野来看中苏关系,因此,他觉得:援助穷兄弟没有收获,还不如与富裕的西方恶邻做交易。如此,中苏关系交恶了。
俄罗斯在进入戈尔巴乔夫时代时,中国开始呈现改革开放经济的新气象,而戈尔巴乔夫则努力挽救暮气的前苏联经济。中苏关系因此而平起平坐地缓和。
俄罗斯进入了普京时代,普京则从国际政治、国家经济的视野看待中俄关系,从而,把中俄关系发展到历史最好,最正常的程度。
在中国进入如今的新时代后,中国又把中俄关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这就是中俄在各领域采用了互补,这不仅加强了中俄当前的友好关系,而且也为中俄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做了铺垫。因为一带一路战略让俄罗斯辽阔土地和中国富裕生产力有了无穷无尽的发展前景。如此,中俄的友谊一定会越来越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