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生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位人物,他叫刘东生,是一位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杰出科学家。
刘东生先生在我国地质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被国人称之为“黄土之父,地球之子”。
刘东生先生幼年是在日本人不断入侵的环境中度过的,日本军人的残忍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恐怖的印记,这些遭遇使他少小知国耻,成年后他立志科学救国。
年少刘东生
1938年,刘东生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拒绝了父亲安排出国留学,当时正处抗日期间,他不得不辗转万里,途经上海到香港,渡海到越南西贡,转陆路经河内到来到昆明。
他以免试的资格进入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后因认为找矿能为国家制造枪炮,抗击日本侵略者,转入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学习地质专业。
1940年野外地质实习
从此他便开始了地质方面的研究,1946年他如愿考入中央地质调查所,1947年夏,经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李春昱同意,师从著名科学家杨钟健先生研究古脊椎动物一直到解放。
在1948年10月24-26日出席中国地质学会第24次年会并作报告,获中国地质学会颁发的“马以思奖”,此奖为从事地质工作后获得的第一个奖项。
1955年新中国打响治理黄河的战役,刘东生奉调参与,走上了他奉献一生的黄土之路,这也是他被称为“中国黄土之父,地球之子”的原因。
刘东生
与刘东生接触过的人都往往会发生这样的感慨“他把黄土看成自己的生命”,因为,近60年的"亲密接触",刘东生已将其视作生命一样的宝物。
“黄土地是我们世世代代休养生息的地方,它是一个巨大的地质文献库,隐含着地球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它像一把钥匙,能够解开无数的谜。”
1958年刘东生提出并组织实施黄土高原10条大断面调查(东西、南北各5条),1958年6月,论文“山西陕西一带黄土(节要)”在《中国第四纪研究》创刊号上发表。1959年5月,“新黄土和老黄土”一文在《地质月刊》发表。
在1961年8月22日-9月22日,刘东生与孙殿卿组成中国代表团赴波兰参加第Ⅵ届INQUA大会,在会上所作报告“The Huangtu (Loss) of China”,震动了国际第四纪学术界。
1964年和1965年,刘东生主编的《黄河中游黄土》和《中国的黄土堆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其中《黄河中游黄土》是1958-1959年间10条大剖面野外考察以及气候记录分析结果。
1966年,专著《黄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黄土研究工作的总结。这三本黄土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为中国黄土的“新风成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中国的黄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刘东生是第一获奖人)。
79岁在北极考察
刘东生先生的足迹不止在黄土高原,而是遍布世界各地,在他高龄之际仍不停歇,74岁赴南极,79岁赴北极,科考足迹遍布地球三极。80岁赴夏威夷考察火山、黄土,82岁赴南海考察,87岁赴罗布泊无人区考察。他老而弥坚,续写了辉煌,成为青年科学家学习的榜样。
刘东生一生获得荣誉无数,受世界尊敬!
在2008年3月6日,一颗搏动了91年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刘东生告别了亲人和朋友,离开了他钟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科学事业,驾鹤西去。
噩耗传出,整个科学界为之悲怆!
在先生逝世一周年之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于2008年批准,将国际永久编号第58605号小行星1997TA27命名为"刘东生星",承载着刘东生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天体永远遨游寰宇,光耀苍穹。
掌桥科研:硕博研究生和科研人员查找文献就选掌桥科研,1.2亿+篇中外文献,每月更新,一站式服务,快捷省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