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点及习题: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每日考点 第三章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第二节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2019年10月21日 预先危险性

第三章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第二节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2019年10月21日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考点速记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点: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一、基本概念

火灾风险预先危险性分析也称初始风险分析,是安全评估的一种方法。是在评估对象运营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火灾风险类别、出现条件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火灾危险性。

二、分析步骤和分级

1、调查、了解和收集过去的经验和相似区域火灾事故发生情况;

2、辨识、确定危险源,并分类制成表格

危险源的确定可通过经验判断、技术判断和实况调查或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进行;

3、研究危险源转化为火灾事故的触发条件;

4、进行危险分级

危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危险程度,指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危险等级可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Ⅰ级:安全的(可忽视的)

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

Ⅱ级:临界的

可能降低整体安全等级,但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能通过采取有效消防措施消除和控制火灾危险的发生。

Ⅲ级:危险的

在现有消防装备条件下,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

Ⅳ级:破坏性的(灾难性的)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

三、辨识危险性

辨识危险性,共分为4点。

01、直接火灾

当可燃物质和氧气共存时,遇到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火灾,这是人们所熟知的,称作直接火灾。

应该注意某些物质发生直接火灾的可能性。例如各类粉尘。

02、间接火灾

间接火灾系指受到外力破坏引起本身发生火灾的情况,如设备或其他容器遭受外来事故的波及,易燃物质外泄,遇火源发生事故。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设备之间、装置之间、工厂之间的间距,就是要避免间接火灾的影响。

03、自动反应

有些化学物质本身带有含氧分子团,不需外部供氧就能发生氧化反应。例如炸药、过氧化物等,性质极不稳定,遇到冲击震动或其他刺激因素,就能发生火灾爆炸。另外,有一些化合物本身能聚合(如不饱合烃类)和分解(如乙炔),受到温度、压力或储存时间的影响,就会自动发生反应,造成火灾爆炸。

04、人的因素

人的可靠性较低,往往由于生理和心理状态造成误操作而发生事故。需要对人进行教育训练,提高其可靠性。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格式

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可列为一种表格。图1-4中为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一般表格形式。火灾风险定性评估的最终结果以风险等级表征。火灾风险等级确定主要是针对那些易发生火灾的关键部位,确定出减少和清除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后损失的最佳方法。

图1-5中表A和表B分别给出结果和概率的定性分析。

由此可以得到定性风险矩阵模型,如图1-6所示。

五、危险性控制

01、限制能量

例如:规定合理的储量和周转量,对于特别危险的装置如高压锅炉汽鼓,应设计得尽可能小些;火药和爆炸物的生产应远离居民区,其生产量也应有一定限度。

02、防止能量散逸

采用防护材料,使有害的能量保持在有限的空间之内。例如,增设防护罩,设备喷水灭火隔火装置,防噪声装置等

03、减低损害和程度的措施

一旦事故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抑制事态发展以降低后果的严重程度。

04、防止人的失误

严格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加强安全教育,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改善人为失误状况等。

1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中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属于( ) (单选)。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D

【解析】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中危险等级可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级:安全的(可忽视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Ⅱ级:临界的。可能降低整体安全等级,但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能通过采取有效消防措施消除和控制火灾危险的发生。Ⅲ级:危险的。在现有消防装备条件下,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Ⅳ级:破坏性的(灾难性的)。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故选D。

2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将危险等级分为(  )个级别。

A.一

B.二

C.三

D.四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危险等级的划分。危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危险程度,指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危险等级可分为以下四个级别:I级:安全的(可忽视的)。它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Ⅱ级:临界的。可能降低整体安全等级,但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能通过采取有效消防措施消除和控制火灾危险的发生。Ⅲ级:危险的。在现有消防装备条件下,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Ⅳ级:破坏性的(灾难性的)。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故本题答案为D。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