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诚然,人们对名利的追求自古就未停止过。与此同时,人们对财富也十分渴求。每天很早起床,只因为要上班赚钱,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不愿意睡到自然醒呢?
佛教高僧也常说,人们对钱财的爱惜犹如对自己性命的爱惜一样,没有钱财,在社会就很难立足,寸步难行。世人对金钱和名利的追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金钱名利也是一把双刃剑,《四十二章经》有云:“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所以,如何以正确的方式来获取金钱名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寺院中有一位年事已高的方丈,准备寻找一位合适的人选来接替寺院方丈的位子。而方丈老和尚座下有两位深得僧众信服的大弟子,一位叫悟执,一位叫觉智。
有一天,老和尚将两位弟子叫到面前,对他们说:“我年事已高,对寺院僧众的管理已经力不从心,所以决定从你们两人中挑选一人做寺院住持职位的接班人。你们俩谁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从寺院后不远处的悬崖下面爬上来,谁就可以获得管理寺院的重任。”
于是,悟执和觉智便一同来到了悬崖脚下,这悬崖极其险峻,山崖上少有助力的地方,但好在有攀爬用的绳索。而身强力壮的悟执,没有多想就开始信心十足地攀爬起来,但没多久便滑了下来。但他并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往上攀爬着,悟执很快就摔的鼻青脸肿,但他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直到最后一次费尽全身力气爬到半山腰又无处歇脚时,重重的摔落在山崖延伸出来的一块石头上,当场昏厥过去。方丈立刻派其他弟子用绳索将他救了下来。
轮到觉智时,他刚开始时和悟执一样奋力向崖顶攀爬着,结果也屡屡失败。当觉智再一次爬到崖间某处可以落脚的山石,稍作休息后,不经意间向后方望一眼,便顺着攀爬的绳索从崖壁下来了,并整理了整理自己的衣服,头也不回地向山下走去。
周围观望的僧众对觉智的行为很是不解,大家开始议论纷纷,认为他要放弃了,只有方丈默然无语的看着觉智远处的方向。
觉智到了山下,便沿着一条小溪顺流而上,穿过丛林,翻过山谷……最后毫发无损地到达了山顶。当大家都认为方丈会大骂觉智,贪生怕死难以担当重任时,方丈却微笑地宣布觉智便是下一任方丈。
众僧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觉智便向诸位师兄解释到:“寺后的悬崖用人力是无法攀登上去的,如果使用蛮力,只会不断受伤。但只要在崖间的山腰上向低处望去,就可以看见一条绕行而上的上山路。”觉智顿了顿接着说道,“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就是教导我们要知道伸缩退变的道理啊。”
方丈满意的点了点头对大众说道:“若为财色名利欲望所诱惑,心中便只有这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在心中自建牢房。人们在名利的牢笼之中,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丢失性命啊。”
而后方丈郑重其事地对大家说:“看似攀爬悬崖,实则看勘验你们的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笼,才能心中无挂碍,也才能担此重任呐!”
故事感悟
佛说,不要执著。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过于追求财色名利,被欲望迷住了双眼,不仅会陷入痛苦中,还会伤人伤己。对于世人来说,名利和财富并不是不好,活在世间的在家人要生活,也就必然会追求这些东西。但如果人们在对名利和财富的追求中,放下心中的执着,反而会突破迷境,柳暗花明。你认为呢?欢迎分享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