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为笔绣春秋,以帛为舟载乡情。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年轻人的使命。
·府涵璐·
-府涵璐苏绣技艺秀-
2006年,苏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份已拥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古老匠艺,终于以端正的姿态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但就是这样一个民族瑰宝,人们在提起它时更多敬畏,却少有亲近。
时代在不断进步,艺术也需要与时俱进。怎样让苏绣这种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走得更远,是每一位苏绣传承人都记挂心上的一件事。
提起苏州光福绣娘府向红,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作品曾经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巴黎时装周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种场合;她创办的“向红绣府”工作室和“向红绣府·妇女微家”,也为当地的家庭妇女提供了诸多就业岗位。
将苏绣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让苏绣回归生活,这是府向红的传承方向。
而对她的女儿府涵璐来说,苏绣的传承之路另有当代的创新表达。
府涵璐与母亲府向红在一起
府涵璐一家五代全是绣娘,从小看着家里的长辈支绣架、比拼绣艺,耳濡目染下,让府涵璐心中早早埋下了对苏绣这个行当的热爱。
源于热爱,在热爱中坚持,是每一个苏绣传承人的必备修养。对于府涵璐来说,这份热爱经过了反复的考验,最终让她下定决心将苏绣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府涵璐在认真刺绣
大学毕业后的府涵璐,曾去英国留学、去学校教书,但无论到了哪里,她心心念念的永远都是苏绣。尤其在国外的那段漫长时光,只有拿起绣针,内心才会真正感到充实与宁静;在向外国朋友展示苏绣技艺的那一刻,心中便会升起一种文化上的自豪感。
一路追溯,让府涵璐意识到自己与苏绣之间“刻在骨血中的亲切”,她渐渐明白,传承苏绣,是热爱驱使,也是她作为苏绣世家后人的一份责任。
国外留学的丰富经历给府涵璐传承苏绣注入了更多的新思想,在工作中,府涵璐不仅是母亲府向红的得力助手,更是凭借着自己的创新技法,将苏绣带出了国门。
融合法绣元素的苏绣
2017年9月,府涵璐和母亲带着作品参加了在里昂举办的中法文化论坛。在欧洲“丝绸之都”的见闻,让府涵璐找到了法式刺绣与中式刺绣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暗暗生出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实现互融互通的想法。
“让苏绣和法式刺绣来一场真正的“水乳交融”,造就年轻人喜欢的时尚绣品。”不久后,一个新点子在府涵璐心中萌生了。
苏绣文创
一面借鉴法国油画、织物的灵感,利用丰富的色彩、多变的针法,打造此前苏绣所欠缺的立体感;一面结合高端化、定制化、生活化的国际市场趋向,将刺绣移植到首饰以及更受年轻人喜欢的文创产品上。
通过府涵璐的努力,苏绣不再是一个按照底稿后期加工的循规蹈矩的过程,而是一个博纳中外艺术营养、饱含审美品味的创造的、探索的过程。
“母亲那一辈讲纵向的传承,从我开始要去做横向的传播。”
从西安到里昂,从中国到法国,从东方到西方,在府涵璐心里,刺绣已然是不同文化间交流的载体,而不仅仅是一个家族一世一代的单线传承。
让苏绣成为更大众化的审美逸趣,而不再作为一种“文物”束之高阁。以府涵璐为首的苏绣传承人,正在重新诠释着苏绣的普世价值,日复一日付诸着行动。
府涵璐向学生演示技法
早在2016年5月,府涵璐就将针线带进了课堂,邀请留学生做一些“滚针”练习,从学生们热情高涨的学习表现上,府涵璐看到了苏绣教学的未来。
此后,府涵璐成立苏绣传习学生社团、开设双语苏绣课,短短两年间,培训了来自法国、加拿大、新加坡、丹麦的巴拿马等国的近千名学生,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懂外语的中外绣娘。
府涵璐与学生们合影
“把苏绣技艺传承下去,将中国文化传播开来。”一路勤勉探索的府涵璐,揭开了蒙在苏绣身上的神秘面纱,让苏绣这门艺术真正走进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古老传承,当代表达,以府涵璐为代表的新一代苏绣传承人,让结合了国内外与现代审美的苏绣,也能在21世纪以及更远未来的时尚圈中独占一席。
SUXIU
以针为笔,绣春秋
匠心是艺术的内涵,也是碧桂园苏州区域一直以来秉承的理念。我们召集民间壹佰零捌匠,让非遗传承深入每个城市人的观念之中;我们深耕城市血脉,让每个奋斗的人都有所居、居有美好。
融合着古典遗韵,用匠心铸就品质,让艺术动容城市,『艺荟兰苑』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艺荟兰苑实景图-
择址昆山市城西板块,与21万方城市绿肺生态森林公园一路之隔,醇熟配套匹配着生活的高度;用专业的、艺术的眼光考量建筑设计,着眼于用心雕刻“生活”这件艺术品,在恢弘的现代居所之中,也能拾得东方古典之美,这是艺荟兰苑带给我们的美好人居感受。
基于古典传承,与时代共进,府涵璐如此,艺荟兰苑如此,我们每个人,皆应如此。
——壹佰零捌匠——
铭记匠人匠心
助力非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