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学佛是逃避现实吗?一个“欺负”乞丐的高僧,告诉你答案!

有一位年轻且四肢健全的乞丐依靠在一颗大树下晒太阳,他精神萎靡不振,衣衫褴褛,有气无力地打着好哈,不时在人群路过时敲下身前的破碗,示意人们救济他一下。

一位老和尚路过此路,看到这位年轻的乞丐便好奇地问道:“年轻人,这么好的天气,这么好的季节,你不去劳作,而在这里懒懒散散的晒太阳,岂不是耗费辜负了大好时光?”

乞丐见有人主动问话,也开始吐露自己的心扉。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这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躯体,我一无所有,又何必劳心劳力地去做其他辛苦的事情呢?只要维持自己的生命,每天晒晒自己的躯壳,就是我所能做到的所有事情了。”

“你没有家吗?”

“没有,家庭是负担和拖累,与其去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没有的好。”乞丐说。

“你没有所爱之人,所爱之物?”

“没有,与其爱而不得,爱而生恨,不如不去爱来得干脆。”

“你没有朋友吗?”

“没有,知人知面不知心,与其去担忧被人在背后捅刀,不如没有朋友来的安全。”

“你不想通过劳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而为人,又有什么价值好实现的,劳神伤力到头来一场空,又何必。”

“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要赶快帮你找根绳子。”,老和尚若有所思地说道。

年轻乞丐对老和尚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十分好奇,问道“帮我找绳子?干嘛?”

“帮你自缢!”

“自缢?你个老和尚竟然让我去死?”乞丐诧异地大叫起来。

“对,有得就有失,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不如干脆不出生。你的存在对你而言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正符合了你的逻辑吗?”

乞丐无言以对。

故事感悟

当然,老和尚说找绳子帮乞丐结束生命,并不是真的要这样做,他只是想通过人们对生死恐惧来激发出他的觉悟。

我们既然生活在世间,就要做好世间人应该做的事情。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责任与承担是必须品。出家人要承担弘扬佛法,利济群生的责任;在家人要承担家庭与事业的责任;就连小孩子也要承担学业的责任。如果只是一味地逃避责任,消极避世,那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学佛是逃避吗?

佛法并不是叫你消极避世,相反佛法会教导在家众积极面对生活,并且在自己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承担更多的责任。佛教教导在家居士,学佛的前提首先是做人,首先是照顾好家庭和事业。如果假借着学佛的名义来逃避学业、事业乃至家庭的责任,那便不是真学。

同时佛教师父也要求学佛的在家居士,要坚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基本准则,在修好自身的前提下,去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多行善事,为家庭、为团体、为社会乃至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有人肯定会疑惑,佛教要求在家人对社会和家庭做出贡献,那出家人远离家庭,舍弃世间种种而去出家,专心修行的行为,算不算是一种逃避呢?

出家是逃避吗?

每个人的责任不同,每个人生下来后的使命感也不一样。在物质世界中,社会的运作和国家的发展需要人们的参与。而传播佛法、弘扬善的道德观、充实人们精神世界这样的事情也需要有人来做。

佛教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出家就是躲在了深山老林中永不见世,更不是人们认为的混吃等死。试问身边的学佛人,这世间有多少住世的丛林寺院、高僧大德,帮助了多少众生解脱了思想上的烦恼,又帮助了多少众生重获新生。

物质社会的框架需要精神的填充才不会崩溃坍塌。再试问,当代西方有多少人深陷于精神疾病当中,国内又有多少人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之所以出现诸多类似的情况,正是因为人们在过于追求物质生活,并且否定精神需求、不在乎内心是否健康,而产生的结果。

而佛教,正是解决人们内心痛苦的一剂良药,也是构建健康社会的重要支柱。如果没有苦修勤学佛法、了悟佛法精髓的出家人传扬佛法,在家学佛人又从何处学佛?又有谁来告诉我们佛陀所领悟的人生真理?忠臣为了国家还有忠孝两难全的苦衷,更何况是心系天下苍生的出家佛弟子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