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人工养殖大闸蟹的时候就会发现大闸蟹生活习性是喜欢在水底生活的,当大闸蟹到了生命里仅有的两次洄游期的时候,他们就会隐居或者穴居。
当大闸蟹生活在食物丰富的水域,水流比较稳定,不湍急的时候,大闸蟹一般都是用泥土将自己埋在地里或者藏在丰富的水草中,这种行为方式叫做隐居。
但是有时候大闸蟹生活的水域水流湍急,而且水位特别的不稳定。食物也不是很充足,这时候大闸蟹就会选择在泥土沙地里面挖一个蟹洞,藏身在里面。
大闸蟹选择穴居和隐居都是看生态环境决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躲避天敌,保护自身安全,同时也是为了繁衍后代。当然了,在我们养殖业,大闸蟹穴居和隐居的区别也是有的。
一般来说隐居大闸蟹的新陈代谢比穴居的大闸蟹强的多。因为隐居的大闸蟹脱壳比穴居的大闸蟹方便,所以生长速度很快。而且个体的颜色比较淡,水锈少。所以隐居蟹也会被我们称之为“清水蟹“。
与之相反的就是穴居蟹,因为穴居的大闸蟹它的生存空间极其有限,所以说相应的穴居生活的大闸蟹就普遍身体比较小,而且穴居蟹的体表颜色较深,水锈多。
所以穴居蟹也被我们称之为“乌小蟹”。这也就导致了我们从经济价值的角度上来说,提供适合大闸蟹隐居的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大闸蟹的品质。
大闸蟹选择穴居位置的时候是很讲究的。颇有寻龙点穴的味道,一般都是选择在高低水位之间,这样就会方便大闸蟹的活动。而且会选择比较硬的陡岸,硬的土质也就对应着更加结实的“房子”,陡坡的房子也是因为方便大闸蟹的出入,同时洞口也更不容易塌陷。
当大闸蟹选好挖掘洞穴的地点的时候,通常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够挖掘好。大闸蟹挖掘洞穴的好时候先不断地扭动身体,将身体下面的泥土推开,将泥土推开之后就用螯足不断的往下挖,再用步足将挖掘出来的泥土推出,大闸蟹挖出的洞穴一般斗鱼自己的身体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