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 | 项珺婧
梵音唱诵是一种十分独特的、运用脉轮的发声法,因其声音宛若天籁,又如雄狮震吼,故又名“狮子吼”。
“狮子吼”起源于印度,后随佛教传入青藏高原,几经流转,到当代,真正掌握“狮子吼”的唱诵者已经非常稀有,全世界范围内还不足10人。这些“狮子吼”的传承者几乎全是隐士,终生隐居于雪域深山之中。因此,“狮子吼”在当代已濒临失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著名东方文化学者、梵音唱诵“狮子吼”传承人潘麟先生,摒除陈规,与时俱进,将“狮子吼”录制成了系列音频,并通过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方式无偿公诸于世,使得这一旷世绝学复返人间。


雪域之巅 雄狮震吼
“狮子吼”是源自心性的、最原始的且无有任何雕饰的纯净之音,必须是身心达到气质清纯境地的人,在全身气脉,尤其是中脉畅通后,用整个中脉和中脉上的七轮发出的声音。
“狮子吼”的音声之中含有超声波和次声波,其穿透力可达四肢百骸。同时,这种独特的声音会振动全身的气脉,使得唱诵者和听者的气脉通畅无阻,从而达到转化疾病、净化身心、唤醒觉性等不可思议的神奇效果。

“狮子吼”在中国历史中也有类似典故。潘麟先生在讲授梵音唱诵时,曾提到《世说新语》中的“苏门长啸”之典故。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擅长啸,其声音能传至一两里外。有一天,他听说苏门山中有一真人(圣人),便前往参访。行至山中,见那人拥膝坐在山岩边,就坐下来,向那人讲说黄帝、神农治世之主张以及夏商周三代所行之深厚美德。那人沉默不语。阮籍便又谈起儒家之义理。那人仰着头,依然无言。于是,阮籍便面对他长啸。过了好一会,那人才微笑着说:“可以再来一次。”于是,阮籍对山长啸直至意兴已尽,方下山离开。阮籍走到半山腰时,忽闻得山顶上有如鸾凤之音,响彻山谷。回眸时,见正是那山中人在山顶长啸。两人即以长啸交流,日后成为了挚友。这便是圣者之心,用“长啸”(即“狮子吼”)这种超越语言的方式来进行生命的交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 · 王维

摄影 | 项珺婧
为什么圣人说话的时候,会有一种巨大的如磁铁般的摄受力和如春风般催发万物的生发力呢?这是因为圣人的身心已化除了所有的阻塞,达至与天地共精神的境界。当将整个身心融入其中去聆听时,即融入了圣人畅通无碍之生命境界,由此可获得不可思议的身心转化、净化和升华!梵音唱诵狮子吼,是圣者之音,这声音源自心性、清净无染又震慑心魄!
凡有幸聆听梵音唱诵者,会感到这音声如良玉,清明、温润、知冷知暖;这音声如云雷,震彻身心,指引归途;这音声如金石,巍巍不动,光泽万物;这音声如海潮,摧枯拉朽,荡涤垢染!
这从生命本源处发出的天籁之音,其珍贵美妙,远非文字言语所能描述。一旦听闻,便久难忘怀。
继梵音唱诵狮子吼系列第一辑推出后,2019年,潘麟先生再次于甚深禅定中录制了梵音唱诵狮子吼系列第二辑,此系列收录了先生唱诵的六字大明咒、释迦牟尼心咒、乔达摩·悉达多千诺、莲师心咒、金刚萨埵心咒、绿度母心咒和白度母心咒七首曲目。聆听此唱诵,对于疏通气脉、净化身心、开发智力、化解不良情绪,尤其对加深禅修境界和打开头顶梵轮(开顶),有着极为殊胜的效果。
狮子吼唱诵非常特殊,需要用特制的音箱播放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为此我们特地定制了专业音箱,并将潘麟先生的梵音唱诵狮子吼系列第二辑植入音箱之中,方便热爱梵音唱诵的学习者使用、聆听。愿这源自生命深处的天籁之音为更多的人带来身心健康和生命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