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海不到一个半小时车程,常熟这座紧邻上海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有“江南福地”的美誉。境内园林荟萃,人文古迹丰富,素被誉为“人文昌盛之邦,文物著于江南”。常熟山水城融为一体,虞山、尚湖是一张绿色的名片,沙家浜、芦苇荡是江南风情的记忆。
改革开放至今,从民营经济崛起,到协调发展蝶变,追求卓越的常熟,连年雄踞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近年来,常熟积极实施“文化强市”和“旅游活市”发展战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和产业融合提质增效,打造精致城市、著名休闲旅游城市。
虞山尚湖风景区
提升江南水乡“颜值度”
对一个城市来讲,“生态是底色、发展是根本、富民是核心、产业是基础”。常熟市环保局局长顾玉芬表示,常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好执法监管“三步棋”,提升江南水乡“颜值度”,致力追求“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均衡协调发展之路。如何让生态底色更显眼,环保部门担负着环境监管“总控台”、环境执法“防火墙”、环境建设“执法官”的重要角色和职能。”
常熟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67个部门为成员的生态文明领导小组。出台成员单位职责清单、绩效考核办法和“一票否决”制度,先后建立“水气土”三个十条联席会议制度等30多项联动机制。成立“263”专项行动办公室,由发改部门牵头“减煤”、经信部门牵头“减化”、水利部门牵头落实“河长制”和黑臭河整治、农业部门牵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环保部门牵头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和环境隐患,既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又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近年来,常熟对主要骨干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并结合城区防洪大包围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引排通畅、多源互补、生态良好的水系连通调控体系。2015年至今,常熟已实施河道整治水系调整及控制建筑物项目86个,目前已完工74项,总投资18.68亿元,治理河道总长242公里,全市河网水流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有效加快水体有序流动,保障河道生态用水,提升水环境质量。常熟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4年的期末的65.3%上升到93.9%。
今年起,常熟启动了长江沿线“三化”行动,把生态管控、生态涵养、生态修复作为行动主线,把铁黄沙、福山水道南岸边滩作为长江生态屏障,按照“控开发、优生态、美环境”要求,做好土壤改良和湿地保护等工作,并推进望虞河、常浒河、海洋泾三条市级纵向生态廊道建设,打造全域生态保护格局。
环城河畔
打造文化强市旅游高地
一年四季,常熟虞山上,尚湖和昆承湖畔都不乏散步“洗肺”的游人,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每天早晚,三五成群的市民就近来到各具特色的城市小游园,呼吸清新空气,漫步健身步道之上,无不陶醉在这生态美景当中。常熟自然禀赋优越,“青山入廓、三湖簇拥”的自然形态得天独厚,城市三大湖面积相当于5个杭州西湖,“山湖同城”是常熟城市的魅力,山与湖相映成辉、水与城融为一体,构成了城市绿色三角湿地生态圈。常熟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城市内累计建成260多公里的生态步道,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驿站,是座名副其实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灵山秀水,江南如画,在这座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诸多美誉的城市里,可以体验到不同主题、原汁原味的江南旅行。虞山尚湖、沙家浜、曾赵园、燕园、兴福寺……湖光山色与古城相互映衬,一场生态之旅尽显江南秀色;桂花栗子羹、支塘酒酿饼、莲子血糯饭、叫化鸡、蕈油面、鸭血糯……在这片鱼米之乡畅享舌尖美食之旅;在虞山景区追随先贤脚步,在翁同龢纪念馆里找寻名人遗踪,观文庙祭孔大典、追念圣贤继承传统……开启一场有声有色的文化之旅。
常熟悠久的吴文化传承、独特的古城格局以及遍布城乡的文物古迹,为文旅融合发展打下厚实根基。常熟将文化场馆与旅游线路进行有机组合,今年的国庆假期,常熟图书馆、博物馆、翁同龢纪念馆等场馆游客盈门。历史名人的生平故事,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主题鲜明的体验参与,向广大游客生动讲述了锦绣江南崭新故事。
丰富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内涵催生了一系列古城文化游线路和研学游活动。近年来,常熟推出了首批江南国学之塾等五大主题11条亲子研学游线路。依托世界常熟联合书院营地教育独特资源和传播作用,打造常熟国际文化传播亮点;利用修复的文庙,并依托仲雍、言子的名人效应,精心策划推出成人礼、开笔礼、启智礼等儒家传统文化礼仪参与项目和演出,受到游客追捧。
日前,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常熟正致力于提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优势,构建“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向着建设“中国休闲名城、旅游度假基地”以及旅游国际化的目标定位不断迈进。
方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