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3日,中印边境警察司令德斯瓦尔对媒体表示,为强化对中印边境地区的争控能力,印度正在大幅增加在中印边境地区的部署兵力和哨所数量,并在努力改善通往边境一线的地面交通能力,边境巡逻的人力和频次也在大大增加。
德斯瓦尔的此番表态无疑是说给印度国内的政客和民众听的,同时也再次将中印边境问题再次摆到世界媒体面前。
巡逻中的中印边境警察部队
自1962年以来中印政府都将和平谈判视为解决边境争端的唯一有效途径,但由于印度方面的贪婪和反复无常,相关谈判几十年来都无任何实质性的重大进展。与此相对的,印度方面一直在积极加强对这些争议地段的实际控制能力,除了派遣正规军入驻外,中印边境警察部队(印度称“印藏部队”)就是为此专门设立的一支特殊军事力量。
这支部队成立的契机是1962年那场让印度相当难堪的战争,而主要任务就是在中印边境全线执行针对中方的巡逻和侦察任务,虽然名义上是隶属于内政部的警察部队,但实际地位对应于我方的边防部队。
目前这支部队的总人数为9万余人,防区沿3000多公里长的中印喜马拉雅山脉边境线自西向东分为五个防区,在中印实际控制线拥有150余个边防哨所,也是屡次制造与我方边境争端的罪魁祸首。
从印度人的角度来说,这支部队俨然就成为了一支训练有素、功勋卓著的拳头军事力量,印度官方对这支部队也不乏溢美之词,称其“适应高原地形环境,会讲土语,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准军事部队”。
但即使这样,印度人依然觉得这支部队在面对中方时的战斗力依然急需加强,德斯瓦尔的这番表态就是对印度政府近年来加强该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一个总结。根据德斯瓦尔的说法,过去5年来,该部队在中印边境沿线新增25个边防哨所,新增配套兵员2500人,每个哨所的远程徒步巡逻频率提高到每年3到4次,短期巡逻提高到每月4次。
为加强对这些一线部队的支持能力,印度还大幅改善了相关边境地区恶劣的地面交通状况,过去5年内新修建道路11条,全长277.5公里;在指挥体系上则将西北边境总部进一步前移,还将新增两个地区司令部。
进行山地训练的中印边境部队
事实上,这并不是该部队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扩军加强了,在2018年5月,印度政府就允许该部队进行扩编,给出了多达9000人的新增编制,甚至还打算筹备一支装备了全地形车和雪地摩托的专业山地机械化部队作为快速反应力量。
除了这支边境警察部队,印度正规军也是动作频频:9月18日,印度空军在藏南地区又启用一个新机场;10月5日,印度最新锐的第17山地打击军开赴藏南地区,进行该部队成立以来首次山地冬季演习,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印度人在中印边境地区扩军备战、试图掀起新一轮中印边境摩擦的意图已经相当明显。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印度人要在中印边境争议上如此咄咄逼人?
要知道就在10月初,印度人才刚刚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上对华做出重大让步,即原则上同意将多达八成的中方商品进入印度市场的关税给减免掉,眼下这承诺话音刚落,印度人又玩起了这一手,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印度经济未来不容乐观
其实做出如此矛盾的决定,印度政府也有其自己的“苦衷”。在历届印度政府的精心炒作下,中印边境问题和克什米尔问题一样,已经成为“关乎印度国家和民族尊严”、被印度社会普遍视为不可退让的重大底线问题,一旦印度政府想表现出缓和退让的迹象,印度泛滥的民粹主义会立刻把该届政府送下台。
但问题是眼下印度的经济又非常不容乐观,其2020财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已经由7%左右被下调至6%,所以对莫迪政府而言,与中方交好,扩大与我方的双边贸易,从而刺激印度经济增长也是一条必须选择的道路,于是乎“为了不被民意赶下台,必须与华交好提振经济;而同样为了不被民意赶下台,又必须与中方交恶,在中印边境制造事端”就成为莫迪政府最为头疼的两难抉择。
印度总理莫迪
当然,这种两难困境说到底还是印度人自己的抉择造成的,自己种出的苦果,印度人不想吃也得吃,而眼下中印边境警察部队这种加强战备的做法,无非就是给这颗苦果上撒一点糖粉,给印度人一点徒劳的心理安慰而已。